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领导者决策面对的问题日益具有复杂性、突发性、速决性的特点,那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今日不知明日事,明日有事再请示”的被动决策方式愈来愈不合时宜。《孙子兵法》云:“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领导者提高决策的预见性成为增强工作主动性和有效性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2.
齐先朴 《领导科学》2007,(22):32-33
现代社会,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领导者决策所面临的问题日益呈现出复杂性、突发性、速决性的特点,那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今日不知明日事,明日有事再请示"的被动决策方式已愈来愈不合时宜。《孙子兵法》云:"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领导者提高决策预见能力是增强工作主动性和有效性的不二法则。  相似文献   

3.
领导者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不掌握一定的决策艺术,则容易“糊涂官糊涂做”,导致决策偏差或管理失误。因此,领导者在工作中可以采用来自实践总结的“一事四问”的方法进行决策。一问“主要事项是什么”。无论是听取下级汇报工作还是处理文件,无论是现场办公拍板还是突发事项处置,领导者每天都面临着若干决策事项,而每一个决策事项中又存在若干相关因素。对于繁杂的情况,领导者必须立即判明什么是主要事项、什么是次要事项,主要事项必须优先决策、重点决策、亲自决策,这是领导者处理问题的步骤。判明主要事项和次要事项的目的是保证决策者集中优…  相似文献   

4.
周振林 《决策》2006,(6):52-53
权力的穴点在哪里呢?这是每一个拥有权力的领导者,人人都在想、个个都在做的事。然而,到底想得怎么样、做得怎么样,不同的领导者却是大大的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戴仁泉 《领导科学》2006,(22):20-21
领导活动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笔者认为,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两分法”,妥善处理好六对关系。一、正确与明确。有人将领导者的职能定位为“做正确的事”,执行者就是“把事情做正确”,这也表明,领导者要在大方向上把握准。如果说判断“做正确的事”是大前提,是决策中的定性的话,那么,明确工作目标就是小前提,是决策中的定量。俗话说:“先画靶子再打枪。”靶子就是目标。世界级管理大师班尼士对领导的理解是:创造一个令部属追求的前景和目标,将它转化为大家的行为。没有目标,整个组织将陷入无序…  相似文献   

6.
单位管理制度利久生弊由领导者决策逻辑、管理实践逻辑以及组织成员应变逻辑相互作用产生。领导者的决策认知偏差、管理制度的韧性不足以及组织成员惰性的扩散是目前造成单位管理制度利久生弊的根本诱因。正确认识决策的“近”“远”关系、准确把握管理制度的变化规律并精确调适组织成员“动”“静”冲突,对于解决和预防单位管理制度利久生弊的问题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罗伟 《领导科学》2021,(6):77-80
作为危机管理的起点与基础,危机决策在知识构成与工作机制中呈现出“双通道”与“双知识”的特征。基于领导者隐性知识的直觉型决策高度契合了危机决策的非结构化特质,在危机决策中至关重要。危机决策中领导者的隐性知识表现在价值导向与自我认识、管理他人与组织协调、情绪唤醒与紧张调节、情景洞察与任务监控、自我调节与自我反思等方面,其价值在于:隐性知识能够被自动激活,从而有助于领导者快速做出危机决策;隐性知识寓居于情景之中,有助于危机决策时进行深度关联推理与知识发现;基于情绪调控的隐性知识能为领导者的危机决策提供最佳能量唤醒。为此,应从完善制度文化、变革学习方式、构建知识共享平台三个方面来促进领导者危机决策隐性知识的生成,从而提升领导者的危机决策能力以及危机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内容提要】本文提出领导抓执行的三个关键为“用对人”、“做对事”和“贵以恒”,并结合曾国藩、杰克·韦尔奇等成功领导者的管理实践分别对这三个关键进行解读。用对人,即重用有责任心、认同领导者的核心价值观和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做对事,是指始终坚持“成果导向”和“顾客导向”两个原则;贵以恒,则明确领导者在面对压力不轻易改变目标、提取高绩效文化的基因并在建立高绩效文化方面负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本文全面论述知识经济对领导决策的挑战与要求,对于面临“入世”的现代领导者,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发火是人们对外界事物极为不满时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它通过激烈的言行和表情迸发出来。在工作中,领导者发火是难免的,但如果不发火就能解决问题的,应尽量做到不发火;如果非要发火,也应起到制止不良倾向、纠正错误行为、鞭挞落后、警醒下属、提高领导者自身威信等积极作用。笔者认为,领导者发火要掌握好“火候”。一要弄明情况。在发火前,领导干部要弄清楚事情的原委。看问题是不是错了,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造成了什么影响,然后再发火。也就是要发“有名之火”,不发“无名之火”。如果没有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仅凭道听途说了…  相似文献   

11.
管理就是决策——诺贝尔奖得主赫伯特·西蒙“决策”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人们就常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来形容那些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决策的英明。决策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所谓科学决策,是指领导者按照一定的科学程序和方法,作出符合客观规律的决策。科学决策的根本之点是实事求是,即情况要实在,方案要  相似文献   

12.
作为领导干部,换岗交流是经常遇到的。领导者新到一个单位,所做的第一件事对所属人员影响最大,对自己的影响也最大。第一次所做的事情既是你本人综合素质的显露,又是你以后从事此类事情的标尺。所以,第一件事必须尽量做完善。领导者新到一个单位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比较多,但相对而言,以下“四个第一”应把握好——  相似文献   

13.
领导者本人的精力和能力毕竟十分有限,领导者合理分配精力,科学地从事必躬亲转向事“避”躬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领导仍去管那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常给工作带来了不应有的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古人有言:“一呼百应。”这个“呼”实在很有讲究,“呼”不到点子上,就带不来“百应”的效果。所以,良好的谈吐应是领导者的必备素质之一。日本学者占部都美说:“影响他人决策与行动的方法仅有三种。一是以心传心,二是著文立说,三是言辞说服。”可见讲究演讲艺术,对领导者来说,确能给其事业带来巨大的帮助。什么是演讲?演讲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传播信息的一种社会活动。领导者的演讲,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面对特定的对象所做的一种以语言表达为主的领导活动。成功的演讲一般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精心准备。演讲不同于…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文明古国之林,是因为中国拥有灿烂的文化积淀。历史上的点子大师、策划大师、战略大师、谋略家为后人留下丰富的智慧财富。从政居官,肩负重任,要了解、处理的事太多,事事躬亲是不可能。时代呼唤科学决策,摒弃“拍脑袋”的决策方式。“知识就是财富”,往日智者与当世俊彦,依靠智慧的力量,出谋划策创造了“从无到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辉煌业绩。规避决策失误、少走弯路的魔方就是领导者必须借助于“外脑”——形形色色的智囊机构以及知业大师、谋略大师、战略大师、策划大师、点子大师的力量,也是当代社会对决策者、管理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失败乃成功之母”。通过对中国市场上典型的营销败笔的剖析,以期引起企业领导者决策时警戒。  相似文献   

17.
“倒授权”,说得简单一点。就是领导者管了自己不该管的事,下属把自己工作中的难题、问题推给领导,是领导被下属授权,其结果是领导者大事抓不好,小事抓不完,管理工作效率不高。更有甚者,使整个机构松散,不团结,无法达到决策者和全体成员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韦公远 《当代秘书》2001,(1):31-31,34
当领导决策或言行中出现失误时,秘书不应该唯唯诺诺、随声附和,而要坚持原则,发挥“纳言”、“谏官”的作用,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对于工作和领导者本人都是大有裨益的。秘书进谏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艺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往往容易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9.
决策是领导者担负的最主要的职责之一。领导者能否作出正确的决策,对于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这已经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正因为有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领导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对我们全党来说,是一次新的学习,也是一场新的考试。”因此,这是对每个领导者的学习能力、应对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很实际很具体的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