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指出 ,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人是生产力的主体 ,知识经济的兴起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的必由之路 ;人的全面发展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生产力经济学的讨论过程中,我国学术界有的同志认为: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研究生产力要联系生产关系,因此,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生产关系,同时也包括生产力,生产力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没有存在的必要。关于生产力经济学能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此处存而不论,本文仅就生产力是  相似文献   

3.
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主义”的文学艺术,是物质生产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和必然趋势。所以,中国要实现物质生产上的现代化,文学艺术就必须走现代派的道路。并强调指出,现代派文艺是“现代人”创造的“现代化”艺术,是“紧紧地随着时代、世事等不断变化,反映现代世界的观点和态度”的。甚至说,不管什么社会,只要出现了现代化的物质建设,就必然产生现代派的文学艺术——这是规律,西方如此,我们也如此,谁也抗拒不得。这种观点的立论基础,显然是把文艺创作看成生产力的直接的、对应的反映了,因而从根本上违逆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论的基本原理,违逆了文学艺术创作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4.
1、哲学上所谓"必然形式"是反映或表征事物和现象发展的本质形式.本质是普遍的,因此"必然性"与"普遍性"是同一阶梯、同一层次的范畴.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普遍性"当然不是"抽象的普遍",而是体现"特殊的和个别的东西的全部丰富性的普遍"(《哲学笔记》第98页).因此,必然性自身必定是全面的,或者住自身中包含着"全面性"."片面性是认识发展的必然形式"本身就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判断,是不能成立的.2、作者认为客观世界是一张大网,"要认识这一张大网,总要从某一点、某一层开始,然后逐步进行延伸."因此按照作者的逻辑必然是这样:作为认识出发点的"某一点"、"某一层"就是  相似文献   

5.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不是商品。”①这是由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所决定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肯定了“劳动力市场”这一概念之后,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是不是商品,这一原本很明确的问题开始有了不同的争议。其中,主张劳动力是商品的人认为,“劳动者是主人与劳动力是商品二者是统一的,并存不悖;劳动力必然成为商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背景下高离婚率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高离婚率的积极含义在于社会更包容和人们尤其是文化高及经济地位上升的妇女享有更多婚姻自主与个人自由。而其消极后果是社会急剧变迁背景下共同体弱化而个人的过分自由,难在婚姻生活中找到慰藉。其社会原因主要是:调解机制匮乏、家庭核心化、社会流动加剧及经济压力加大。个人原因在于婚姻的责任意识差及个人社会性低下。解决之道在于重建共同体,加强初级群体建设来培育个人责任感与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往的生产力理论由于对劳动工具和劳动资料未作严格区分,造成人们理解上的偏颇和劳动资料这一概念的不确切使用。因而,对劳动资料作深入分析以不误用于生产力范畴是十分必要的。生产力和生产过程(或劳动过程)在现实中和理论上都是互相区别的。劳动工具是就生产力而言的,劳动资料则是对劳动过程而言的。在这一点上的混淆,正是过去把劳动资料不恰当地视为生产力要素的症  相似文献   

8.
生产力是物质的而不是精神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生产力基本理论的过程中,有的同志认为,人的精神因素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之内。他们所说的精神因素,不仅包括人的聪明才智,而且包括人的精神状态、劳动积极性、思想情绪、劳动热情、道德品质、人生观、世界观、政治思想觉悟、意识等等。这就提出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精神因素,非物质的因素,应当包括在社会生产力的范畴之内吗?我是不同意上述看法的。一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中,物质和精神、客观和主观、经济和政治,都是相对应的基本范畴。一方面,它们互相联系着,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界限分明,相互对立着的。不仅  相似文献   

9.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我们认为,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中运行的。凡是所代表的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上层建筑符合经济基础需要的社会制度,就是先进的、必然要胜利的社会制度;反之,则必然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经济基础发展的极大障碍,就是落后的、必然要灭亡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社会化的大生产。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不仅一个企业内部,而且整个社会各行各业一环扣一环,并在数量上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就要求在社会范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的发挥与生产力的发展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和经济学界在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讨论中 ,片面强调生产力的发展问题 ,而忽视了生产力的发挥问题。生产力的发挥与生产力的发展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和转化 ,正确理解生产力的发挥和生产力的发展之关系 ,正确理解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 ,对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 ,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探讨徐闻农村经济的发展 ,认为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 ,分析了徐闻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徐闻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对策。这些思考对其它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中国共产党80年的实践,始终不渝地为之奋斗。在我党不同的历史阶段,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解放生产力实现形式的转换,并根据中国国情与时代特征,确立发展生产力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与实现模式。跨越式发展正是我党顺应时代潮流而构建的生产力发展新模式,是对我国现阶段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学概括。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我党在新世纪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至今虽已多有探讨,论点纷呈,但仔细考究起来,觉得仍有不深入之缺憾。那么,应该如何发展生产力呢?在此,我试着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谈点个人浅见,以就教于方家,也希望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一、生产力概念是个功能概念,而非实体概念在讨论发展生产力问题的过程中,论者大都忽视了关于生产力概念本身的探讨。显然,如果在理论上连什么是生产力的问题都没有解决,怎么谈得上正确理解发展生产力呢!因此,我认为,在理解如何发展生产力时,首先弄清生产力概念的本来面目,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所有制与生产力之间不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制与生产力之间不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在围绕公有制问题的讨论中,出现了公有制是目的还是手段的争论。其实,所有制与生产力之间是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而不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公有制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和市场之间建立一个经济上不依赖政府、权责利相结合,既非行政又非企业性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来贯彻政府的宏观调控意图,维护行业公平竞争环境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快行业协会的发展,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论述了生产力可持续发展和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企业和市场之间建立一个经济上不依赖政府、权责利相结合,既非行政又非企业性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来贯彻政府的宏观调控意图,维护行业公平竞争环境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快行业协会的发展,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的内部矛盾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是一个概括程度很高的范畴,它的内部充满复杂的矛盾运动。科学地分析生产力的内部矛盾,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揭示其内部真实的关系。那么,生产力内部的真实关系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城市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随机抽取的个案进行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使得不同群体出现了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流动;随着流动性的增强,流动者的人际关系变得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和陌生化,所以,现代化即是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的过程;陌生人社会中社会约束力明显减弱,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曾经可以成为诱发离婚、但能够忍受的因素在陌生人社会中都有可能引发离婚。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生产关系以及其它的推动作用。而是正象任何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它内部矛盾一样,生产力也是在其固有的由诸要素所构成的内部矛盾推动下发展的。生产力内部矛盾又对立又统一变化过程,突出表现为生产力诸因素逐步趋向合理组合过程。一般说,生产力系统诸因素合理组合推动生产力发展,有四种情形: 第一,生产力诸因素在质量上的结合。这是指生产力诸因素构成生产力系统时,在物质属性上互相适应的那种联系状态。这种联系实质上就是生产力诸因素之间互相提供生产条件,互相进行实物补偿和技术性联系,它是生产力系统内部进行的物质转换和能量传递的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