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活跃的、最具创造性的新兴力量。但是农民工虽然进城了,但他们还被远远的“隔离”在城市社会之外,农民工的工资还处于很低的水平。农民工为城市经济增添了动力,他们的低廉工资对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与农民进城的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农转工、农转居和农民工这三种农民进城的主要方式中,农转工由于体制转型的问题而变得举步维艰,作为其替代办法的农转居虽然正成为许多地区解决失地农民生存问题的首选方案,但许多农民通过这种方式进城面临着因其素质低下而无法就业只能“吃低保”的困境,因此,农转居不宜盲目扩大规模。与上述两种行政主导型的进城方式相比较,农民工则属于一种个体主导型的进城方式。因而只要加快户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其创造宽松的进城环境,则农民工无疑可以成为一种成本最小而收益最大的吸纳农民进城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成为一类新的社会群体——“农民工”,他们融入城市是我国现代化的组成部分。30多年来,这一系统工程尚未有过实质性展开,近年来,“农民工市民化”成为学界热议话题,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观点。“农民工市民化”就是将身份尚属农民、在城市务工的流动人员接纳为新市民。农民工的市民化是一个渐进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操作的实务工作。类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移民法制,农民工成为市民必须依据法定条件、法定程序进行,必须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4.
早在建国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进城后“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又重申“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四十年后重提这一方针,并不是一种历史的简单重复,而是我们党认真总结了40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后,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次再认识,这不仅是个政治口号,也不仅是个  相似文献   

5.
李辉敏 《河北学刊》2006,26(5):86-89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化过程中出现的新工人阶级群体,为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农民工已经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并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代中国城市的边缘群体,农民工市民化是解决农民工问题、实现农民工向工人阶级转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农民进城务工新动向经济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进城不但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也对农村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使农民收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民工的出现,是在“推力”和“拉力”的合力作用下产生的。目前应该增强“拉力”,善待农民工。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中国的新产业工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的产物,也是向我国工人阶级过渡的新群体。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有利于加速我国的产业化进程和农业结构调整。走出对"农民工"的认识误区,从宏观政策上提高农民工的地位和待遇,推动向工人阶级的转化,促进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与工会维权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数亿农村剩余劳动力正在以农民工的称谓和平均每年1300万人的规模向非农产业转移。在农民工维权过程中如何有效发挥作用,成为新形势下工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工会介入农民工维权活动的理论基础200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进城就业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0年CSSC贵州项目数据,以网络结构观和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力量假设”为理论关照,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进城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发生了变迁,主要是由作为人情网的“强关系”和作为信息桥的“弱关系”共同构成。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网络的作用形式突破了以提供人情为主的方式,有效地加强了信息的传递作用。而有效拓展和推动进城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变迁,增加其在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本,将有助于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助推中国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路径再选择--与杨立雄先生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旭莉 《学术界》2006,(2):132-137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将农民工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观念,作者认为这一观点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且从实践看同样困难重重。应完善“进城”政策,将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组织管理和服务纳入城镇政府和社区工作责任范围,在这一框架之下,分类分层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同时对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事业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执政党的阶级基础看农民工的重要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群体,已具备了工人阶级的所有特征,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确认农民工的工人阶级属性,有利于壮大工人阶级队伍,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有利于加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确立农民工的工人阶级属性,需要配套改革措施:要改革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要加强对外出务工党员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进城引发的城市社区冲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农民工大规模地进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和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农民工进城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仅就农民工进城所引发的社区冲突进行分析研究,探求解决冲突的方案,以促进社区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2010年8月起,重庆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市范围内正式施行,预计10年实现重庆1000万农民工转户进城。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不仅是空间上的流动,更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化移民”。在这一过程中,具有不同文化心理、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的群体接触、碰撞,必然会引起自身的不适应和彼此的不认同,甚至引发外在的激烈冲突。这种文化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冲突,尽管具有推动城市发展、促进群体进步以及充当“社会安全阀”等正功能,但它破坏社会秩序、伤害群体心理等负功能,弱化了城市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严重妨碍了城市精神的培养。对此,必须统筹规划、多方努力、协同推进,使尊重农民工、公平对待农民工、让农民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4.
加入工会抑或成立自组织——关于农民工组织权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农民工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甚至是工人阶级的主要力量时,农民工组织权也开始提上议事日程.在中国向市场型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在政府没有有效制衡市场力量甚至与市场力量合作的情况下,"资强劳弱"的格局不可避免,而农民工组织权却是抵御这种力量的重要武器.这种组织权有两条演进路径:一是政府所主导的把农民工纳入工会,二是成立农民工自组织.把农民工纳入工会,存在着政府、工会、单位和农民工四者之间的博弈,既有组织性优势,又存在着制度性弱势.让农民工成立自组织,如何在可控和可为之间做好平衡,体现着政府的治理术.  相似文献   

15.
论近代中国农民进城对城市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农民进城与城市社会的互动关系为视角,揭示农民工对近代中国城市社会影响的某些侧面。认为农民进城有着多方面的正效应:加速城市化进程;提供为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所必需的廉价劳动力;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城市文明的熏陶,使他们的思想、行为等越来越远离传统而具有了“现代性”,而且,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民工“回流”把城市文明输入农村,给封闭的乡村带来新鲜空气;家族散之四方,给根深蒂固的宗法制度以有力的冲击。但农民进城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制度、观念、管理和政策法规等几个方面。解决农民工进城就业问题应打破城乡体制和政策分割,调整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结构的一元化,逐步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管理体制,尽快把农民进城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和健全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和管理,加快建立健全农民进城就业的资金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建立适合进城就业农民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吴玉彬 《天府新论》2016,(1):110-115
农民工是否工人阶级化不是一个理论的预设和判断,而是一个现实性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在非正规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理解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取向时,如果还秉持二元经济体系下的人口流动模型和农民—农民工—工人的线性进化观点就会变得不合时宜。此外,自下而上的阶级力量日益式微,农民工各项权利的落实只能寄希望于国家的调节。在中国政治制度、经济现实和文化背景的制约下,农民工所从事的非正规就业已演变为一种常态的社会现象,并将长期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8.
城市农民工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农民工是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在中国社会出现的一个浩大的新型社会群体。他们的户籍在农村 ,但已从农民中分离出来 ,较大程度地融入了城市社会 ,不再从事农业生产 ,正在向工人阶级转化 ,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本文从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本质属性和内部层级分化属性两个方面 ,论证了城市农民工作为一个整体 ,已具备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基本属性。并提出 ,要从深化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市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心理和歧视行为、提高城市农民工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等方面 ,促进城市农民工向工人阶级的深度转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跃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潮流,进城务工人员已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我想就这个问题发表几点看法。一、关于进城务工人员的称呼问题"农民工"的称呼,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而形成的。但仔细推敲,这个称呼不确切。首先,这个称呼不能准确体现进城务工者的身份。"农民工"的称呼概念模糊,说他是农民,又有工字;说他是工人,又有农民二字。最多只能表明他们是来自农村的务工者,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青海农民工的基本状况和自身特点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青海农民工进城过程中存在的带有区域性特点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从六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即:建立城乡统一规范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加大“阳光工程”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注重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增强自主创业能力;强化政府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