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晓杰  谢玲 《南都学坛》2014,(1):123-124
<正>宛梆是一个优秀的珍稀剧种,在全国仅有一个专业剧团;宛梆是研究河南梆子的"活化石",为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供了一个"模本";宛梆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9项),保护传承利用宛梆艺术尤为重要。近年来笔者多次深入宛梆剧团采访,和老艺人一起座谈,了解感受宛梆在传承中的发展情况,体验宛梆人生活,对宛梆这一传统戏剧如何保护、如何传承、如何传播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靳义增 《南都学坛》2001,21(4):71-73
宛梆艺术能够在南阳长期流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民俗民风的滋养;题材剧目的选择;语言体式的承载;乐器配合的效果和行当声腔的独特。宛梆艺术的特征是:崇高的艺术风格;强烈的情感投入;凸现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怀梆是河南省历史较为悠久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曲调质朴明朗、慷慨激昂、高亢清婉,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本文从怀梆的起源、艺术特征、唱腔音乐、伴奏特色等方面,对怀梆艺术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 乔新建,女,汉族,1953年生,河南省内乡县人,1970年在内乡县宛梆剧团参加工作,197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原开封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专业,被分配到南阳师范学院工作至今。现任南阳师范学院音乐系副主任,教授,兼任中国声乐学会会员,河南省民族声乐学会理事。  相似文献   

5.
安徽地方戏亳州梆剧又称豫剧,也是皖北地区最受欢迎的濒危戏曲剧种之一。亳州梆剧属于河洛文化,它既是河洛文化孕育出的一朵靓丽的艺术奇葩,也是河洛文化精神在中国传统戏曲门类的艺术绽放。亳州梆剧诞生时间较晚,然其根源却很古老,它承继了河洛文化的传统,也延续了河洛文化的许多原始意识,在哲学思辨、伦理道德、美学观念等文化内涵上与河洛文化有着割舍不断的审美关联。  相似文献   

6.
由宋斌廷作词、尚德义作曲的<七月的草原>,是声乐表演专业(方向)本科高年级学生经常选用的教学曲目.演唱这首具有新疆地区哈萨克民族风格的花腔女高音歌曲,既需要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相应的花腔演唱技巧,同时还需要恰当的艺术想象与表演处理.曲作家通过对歌词的二度创作,给音乐提供了驰骋的空间;歌曲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花腔特点,对表演者提出了较高的演唱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民间文化艺术与旅游的联动开发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趋势。怀梆、沁阳唢呐及高抬火轿作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体现焦作地区风貌的民间文化艺术,但传统的运作方式已使它们在传承之路上渐趋消退;另一方面,焦作旅游业虽然近十年发展迅猛,但重山水、轻文化的开发模式已不是主流所趋。本文基于旅游与民间文化艺术联动开发的视角,在分析怀梆、沁阳唢呐、高抬火轿及旅游开发市场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让民间文化艺术为旅游开发注入新的活力,如何利用旅游开发促进焦作地区民间文化艺术产业的传承与发展,并以此带来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共赢。  相似文献   

8.
女高音是声乐艺术范畴中的一个主要声部。在合唱中它多半充当主旋律声部,在独唱音乐会上它已成为广大听众所喜爱的声部之一。女高音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其音域大致在C~1—C~3之间,花腔女高音甚至可以达到f~3,而戏剧女高音的低音区可以低到大字组的A(6)。几年来的女高音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女高音教学,无论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还是戏剧女高音,在训练的初级阶段都应按照抒情的  相似文献   

9.
武宁采茶戏是赣北武宁县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品,长期在民间传播,本文就其主要艺术风格及优秀剧目《梆儿声声》作一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怀梆戏剧文化生态研究——自然环境对怀梆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对怀梆发展的影响概括为三个方面:优越的自然条件为怀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独特的自然环境决定了怀梆的艺术风格;优美的自然景观促进了怀梆发展.目前怀梆的衰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生态环境的恶化所造成的.要保护怀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应该重视其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相似文献   

11.
乔一瞳 《老友》2014,(5):48-48
正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的概念随历史发展有所变化。明初时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地方戏兴起后的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系统,一说是"南昆、北弋、东柳(柳子戏)、西梆",现在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指梆子腔、皮黄腔、昆腔和高腔。梆子腔梆子腔因以硬木梆子击节为特色而得名。它源于明末陕西、甘肃一带的西秦腔,是戏曲中最早采用板式变化结构的声腔。西秦腔与各地方言和音乐结合,逐渐  相似文献   

12.
怀梆是豫西北地区的一个地方剧种,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怀梆的娱乐功能有一个从娱神到娱人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主要表现在怀梆表演形式和演出内容的变化上。从狂欢化的视角来看,怀梆的娱人功能逐步加强之后,全民参与性、从现实关系中解放民众和插科打诨及戏谑的特点也越发明显。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声乐理论的研究和实际演唱的探索,以及对部分花腔女高音歌剧作品的技巧和演唱分析,从历史文化发展的角度入手,认真研究了部分戏剧花腔女高音的歌剧作品及咏叹调的曲目,对戏剧花腔女高音的声音特点和华彩乐段的演唱方法和技巧进行重点分析。并对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咏叹调中华彩部分,花腔技巧演唱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怀梆是河南梆戏中一个较古老的剧种 ,形成于明洪武永乐年间 ,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小说《花腔》通过别样的叙事策略,将三位叙述者“花腔”式的陈述内容以及“我”对这些“陈述内容”加以补充对文本正文部分加以印证或者辩驳,描绘了一幅个人与集体无法平衡、利己与利他难以抉择、真相与虚构相互矛盾的众生浮世绘。从利己主义视角对小说《花腔》进行探究,通过“花腔”之声的本意、“花腔式”叙述者视角下的真相辨析、真相无法探寻的原因以及利己主义引导下的人性抉择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解读作品在利己主义视角下的人性的善恶,直面人性的自私与邪恶,表现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个人”坚守人格独立、积极向善的艰难。  相似文献   

16.
<正> 《南阳戏曲繁梦初录》及《续录》刊出后,得到同好与友好的论议、鼓舞、叙问,如:一、解放前南阳京戏颇盛,并长期占院(园)演出直到解放,应当叙录,二、从民初到解放南阳小西关大油梆誉满宛境,是否疏忘?三、戏曲当含曲艺,可曲艺几未涉及;四、解放后南阳中学的《鲁迅剧团》声誉甚重,而且是党的文艺政策硕果,理应书写!等等。这些问题、事项、是应叙及。一是笔者疏忽,二是限于篇幅和另有思构,现补录于下:  相似文献   

17.
花敲鼓与花腔鼓都是晋南传统鼓舞。由于播布区域不同,其表演风格各具特色。花敲鼓是花鼓中唯一一种以纯敲鼓为演奏方式的鼓舞,因此又名花干鼓。花腔鼓是北方极少见的一种与傩相结合的鼓舞。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坏境影响下的花敲鼓舞以欢庆为主,花腔鼓舞则以祭祀为主。  相似文献   

18.
怀梆与上党梆子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怀梆与上党梆子在文化背景、形成时间、语音语调、流行区域、民俗信仰、板式音乐、调式调性等方面的比较,得出两剧种形成的时间基本相同,而文化背景、语音语调、流行区域、民俗信仰、板式音乐、调式调性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笔者认为,怀梆与上党梆子虽同属梆子腔体系而且发源地区又毗邻相依,但两者之间毫无源渊关系,以此否定了怀梆源于上党梆子之说。  相似文献   

19.
樊粹庭是以自觉的担当意识,全身心引领土梆戏步入豫剧现代化进程的地方戏改革先驱。本文通过对其生存的时代背景、梆剧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个人的生活境遇、兴趣爱好、改革戏剧的责任意识等内外因素的分析,发掘其从事戏剧改革的多重动力,并予以学理性的归纳和体认。  相似文献   

20.
冠山大队十一生产队的文化室里,灯火通明,一场批林批孔的战斗正在进行着。贫下中农都以自己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愤怒批判林彪和孔老二“克已复礼”的反动纲领。政治指导员张育仲手捧着一个乌黑闪亮的竹梆,含着眼泪悲痛地说:“手里捧竹梆,两眼泪汪汪,童年苦难诉不完,仇恨怒火满胸膛。”接着,他声声泪句句恨地讲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 在黑暗的旧社会,我家田无一块,地无一翰壠,终年给地主扛长工、做苦活。我七岁半那年,父亲就含恨离开了人间,丢下了我们孤儿寡妇四人。穷苦的生活,逼使我在八岁就拿起竹梆给地主放大帮牛。 那时,不管刮风下雨,冬寒夏热,我每天都要起个大早,拿着竹梆“梆梆梆”敲个不停,唤牛上山,孤苦一人伴随着牛群在山里苦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