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江,横贯中华,奔腾万里,气势磅礴,宛如巨龙。她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脊梁。长江自宜昌而下,水缓江阔,被誉为“黄金水道”。沿此“黄金水道”,上起荆江西、下至皖东的长江中游段,全长约1500多公里,其沿岸一带及两翼自然延伸部分,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省,总面积约23万6千平方公里。面对浦东开发和三峡上马的历史机遇,该地区正在探索崛起之路。一、“得中”独厚长江中游地区位于我国东西交汇、南北相接的腹地,既具有承东启西、南北呼应的区位优势,又具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工农业生产基础…  相似文献   

2.
荆江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从枝城市东侧的枝城镇长江大桥到湖南省岳阳市北扼洞庭湖水系入口的城陵矶段,江流流经古荆州地区,习称荆江。荆江在两湖平原中部迂回东流,北为江汉平原,南为洞庭湖平原,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运输成本和网络分析方法,重点探究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物流-经济网络及其空间组织战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城市交通物流竞争力可以划分为三个层级,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是第一层级,和长沙市和南昌市相比,武汉市遥遥领先;湘鄂赣三省都已初步形成大致均匀和相对紧密的运输成本空间格局,长株潭城市群更加均匀分布,交通物流联系网络较为密集。武汉的交通物流枢纽地位十分突出,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一枝独秀",是长江中游地区交通物流-经济网络发展的"龙头";目前,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更为频繁和密切,而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一些城市有"被边缘化"的趋势;环鄱阳湖城市群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中的地位有待提高,需要积极主动融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构建,加强中心城市增长极功能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两宋时期,峡州、江陵府、岳州、复州、鄂州、汉阳军、兴国军、黄州、蕲州、江州(彭泽县除外,下同)分列长江中游两岸,这一地区连接南北,贯通东西,是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本文探讨其商业贸易的发展状况及特色。一、商业都市繁荣长江中游沿岸地区交通运输条件优越,是宋代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域。宋代学者杨时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夫荆湖,望高地重,譬之据九达之衢,舟车之会,四方百物,盖衔尾结辙而至。明玑翡翠,夜光之壁,照乘之珍,为不乏矣。有人于此持千金之资,坐市区,售奇货,宜元不获也。”①这段话概括说明了长江中游沿岸地区…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的面貌是从本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随着考古工诈的逐步开展而揭示出来的。经过近四十年的工作,考古工作者先后调查、发掘了数干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得以确立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话系、年代序列和考古学文化的分区。现有考古资料说明,长江中游的古代文明源远流长,它与黄河流域及周围地区的古代文明在不断的交流中各自并行发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论》诈为反映这一地区新石器考古学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本新作,自然会引起考古工作者和相关学科研究者的注意。该书由著名新石器时代考古…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建成世界级智慧城市群十分必要,同时也是其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美俄博弈、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气候变化、低碳发展等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成世界级智慧城市群提供了有利条件.长江中游城市群不能走现有城市群发展的老路,其路径必须具备自己的特色,应该创新先行、智慧驱动,成为我国跨界合作开放发展先行区,社会主义城镇化示范区,世界智慧经济增长极.为此,长江中游城市群必须迅速克服其当前外向型经济水平低、全球分工参与不足、武汉的长江流域中心功能与地位被人为弱化等问题.分三步走,创建跨界协同发展基金,打造武汉国家创新中心城市,打造长沙和南昌国家级智慧城市,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水陆空铁三角,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自贸区,推进武汉、长沙和南昌三大中心城市国际化,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建成世界级智慧城市群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长江的九江河段,古代称作浔阳江,它流经赣北九江区。历史上,长江九江段河道、曾经过多次的改道,并逐渐完成了由北向南的迁移演化历史,直到今天的位置。九江河段地区山峦起伏,河湖纵横,气候温和,雨量……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古代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会经济不为史学界所重视,研究甚少.黄惠贤、李文澜主编的《古代长江流域的经济开发》论文集可说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开发》较为系统地深入探讨了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使我们对古代长江中游地区的经济开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对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许多同志进行了探讨.《六朝时期的荆州》一文认为:荆州在南朝时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同北方人民大批南迁、黄巾起义的推动密切相关.《东晋南朝长江中游地区侨州郡县考》,对东晋南朝长江中游地区侨州郡县进行了具体考  相似文献   

9.
清江     
清江为长江一级支流,古名夷水,亦名圤水。因河水清澈而得名。位于长江南岸,是长江中游在湖北省境内仅次于汉水的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利川与四川交界之齐岳山龙洞沟,流经川、恩施、宣恩、  相似文献   

10.
明清黄河水患与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明清时期黄河水患 的发生情况、原因、后果、对未来黄河形势的展 望进行论述分析,认为明清时期黄河水患严重的原因主要是其时黄河中游流域黄土高原地区 的森林草原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使中游支流挟带泥沙骤然增多所致 。而水患严重又使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文章对近几年来黄河断流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改 变这种现状,黄河的重新改道或是在地球上消失都将不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11.
秦尊文  张静 《江汉论坛》2012,(4):141-144
2012年2月10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三省会商会议"在武汉召开,三省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贯彻落实三省会商会议精神,推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加快建设,鄂湘赣三省经协主管部门和三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并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和湖北省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承办的"长江中游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态文明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共性,探讨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EKC理论,利用长江中游城市群1995—2010年间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数据建立了计量模型,探讨了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及其趋势,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等三个方面分析并解释了环境污染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并进一步揭示了省际之间的差异。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的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任放 《江汉论坛》2003,(2):80-83
前此学者对明清市镇或仓储颇多研究,但关注市镇与仓储之关系者寥寥无几。故此,笔者以长江中游为例,对明清市镇与仓储之关系予以论述。明清时期市镇与仓储的关系密不可分。在长江中游地区,常平仓、社仓、义仓均大量设置于市镇,尤其是社仓。这表明,市镇在明清时期仓储体系中占有重要一席,市镇具有明显的社会保障功能,这种功能使其自身的商业机能更加突显。再从市镇仓储的运作机制看,其管理效率不容低估,这种官方督导、民间掌控的仓储模式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城市群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TIRPAT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全域及不同省份2003—2016年面板数据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从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科技投入、外资利用四个层面分析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因素,最后得出结论:长江中游城市群全域、湖北和江西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先增后减再增的"N型"特征,湖南则呈"正U型"特征。从影响因素的角度来看,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人口密度、科技事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和人均实际利用外资额等因素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环境污染均存在一定的影响,且影响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赣江     
赣江,长江中游主要支流之一,鄱阳湖水系第一大河。从源头桃江到南昌进入鄱阳湖,包括贡水在内全长751公里,流域面积8.35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面积的51%,赣江以万安、新干为界,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  相似文献   

16.
融合古今 汇通中西——略论吴文化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们讲的吴文化,是吴地区域性大文化。它同中国其他区域文化一样,是中国文化的子文化。从它的历史发展来看,它是最富开放、变革的文化,充满融合、辐射的功能。因此,它的覆盖区是中国历史上以及当今最富裕的地区,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最有希望的地区。我们所说的吴文化地区,是指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下游金三角地区,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太湖南侧的杭州、嘉兴、湖州,长江以北的南通、扬州等地区。吴文化地区处在长江下游三角洲,它同长江中游的楚文化地区和上游的巴蜀文化地区,构成了一条长江经济文化带。黄河哺育了中国的古…  相似文献   

17.
一、赣北大市场的历史源流和盛况 九江南倚匡庐,北枕大江,水萦鄱湖,陆通南粤,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南方的一个军事交通要地和商业重埠。在魏晋南北朝时,九江就是长江中游辐辏并至、商贾云集的商埠。晋书《地道记》记述:“浔阳南开六道,途通五岭,北导长江,远行岷汉,来商纳贾,亦一都会也。”从魏  相似文献   

18.
秦尊文 《江汉论坛》2012,(10):21-26
"兰斯塔德"是荷兰西部由多个城市组成的环状城市群,在我国长江中游地区,以汉长昌(即武汉—长沙—南昌)环状高速公路和铁路为依托也正在形成城镇密集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地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覆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含了汉长昌环线以及邻近的若干城市,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9000万。我国长江中游城市群在许多方面特别是空间结构上与兰斯塔德城市群有一定相似性,即城市群中心并非单一核心,武汉、长沙、南昌都是中心城市;围绕着三个中心城市,周边分布了众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伴随城际铁路等交通通道的不断改善,城市间的时间距离将进一步缩短。借鉴兰斯塔德及"绿心"的发展经验,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白洁 《江汉论坛》2013,(7):89-93
作为工业化中期的腹地经济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需要和工业化后期的战略意图相结合,需要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相结合。本文利用1991-2010年数据,对比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化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特征,通过构建模型,对消费、投资、技术创新和对外开放等变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旨在为认识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着力点和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岳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是长江中游和洞庭湖区重要的综合农产品基地。这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系发达,出产丰富,素称”鱼米之乡”。全市下辖六县(市)三区五个国营农场,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935平方公里,水面3105平方公里,山地6190平方公里;农村人口400余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80%,农业劳动力在整个社会劳动力的比重更大。建国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岳阳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粮、棉、油、猪、渔、茶等主宗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位居全国全省先进行列。1994年,全市粮食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