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结构转变是经济发展过程的中心特征和解释经济增长速度及模式的本质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可使经济资源由劳动生产率低的部门转向劳动生产率高的部门。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点,但高度化确实能带来合理。用比较劳动生产率评价产业结构整体效益水平来看,宁夏的产业结构效益比较低,其产业结构的具体问题突出表现为各产业之间及其内部比例的失衡。因此,产业升级和知识化,是提高产业结构效益的根本,宁夏对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约束效应在相当程度上是通过技术创新速度和技术扩散速度的发展效应体现出来.转型期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产业结构约束效应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速度和技术扩散速度跟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不尽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产业结构绝大多数处于产业价值链末端,产业结构高度化集聚效应的梯状分布.为此,应该采取积极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实施产业反梯度转移,放松管制,规范产业进入行为,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结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以2003—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考察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空间网络特征,并将反映空间网络特征的指标融入空间计量模型,探讨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整体网络关联度较高,且紧密性不断增强,稳定性不断提高;在该空间网络中,上海、重庆及武汉位于核心位置,具有较强的交往、支配及信息传递能力;此外,产业结构高度化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网络中地区自身交往能力和支配能力的提升、地区间信息传递的独立性有利用于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各地区要从“局部”转向“整体”,根据自身所处的“位置”,寻找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4.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只与要素有关而与结构无关,这不符合经济增长实际。其实,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特别是高度化产业更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高度化的产业结构具备收益优势。  相似文献   

5.
传统产业结构理论认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要求资源从第一产业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其产出占GDP的比重也不断下降.在科技日益发展并不断改造传统产业的今天,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认识应基于科技含量与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能够发挥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但是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真正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环保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7.
入世对中国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中国入世后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注重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包括产业国际化与民族产业发展的关系、产业结构高度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关系、市场推动与政府主导的关系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借鉴钻石理论构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因素体系,运用R软件分别建立LASSO回归和Panel Data模型对西北地区的整体和个体的产业结构高度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到:1.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主体的协调配合;2.西北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劳动者成本和城镇化建设水平,劳动者素质、外商直接投资和科技投入水平对产业结构高度化提升的影响还没有凸显出来;3.西北各省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各省应明确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加快及变化趋势,世界产业、技术转移趋势和特点,重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重庆市制度创新、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培育投资软环境等应对方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加速推进产业结构高度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在一定经济发展总量条件下产业结构的高素质化过程。加速推进我国的产业结构高度化 ,对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夯实基础 ,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亟须在指导思想上切实重视产业结构高度化问题 ,在战略选择上倚重“非平衡发展”战略 ,在实际操作上突出五大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11.
以陕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其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陕西工业结构及制造业内部均出现“逆高度化”趋势的结论.对优化陕西工业结构环境进行了SWOT分析,明确陕西工业“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以自主创新化、高技术化、产业集群化、布局合理化和政策倾斜化的“五化”理念为指导原则,优化工业结构.最后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优化陕西工业发展的转型路径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浅析我国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产业结构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调整,并呈现出结构高度化、知识化的新趋势.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以此为契机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同时理性地认识国际产业转移中双方主体的目标冲突,兴利除弊,最大化承接效益.  相似文献   

13.
利用霍夫曼系数和相似系数比较分析了同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上海、苏州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得出上海与苏州工业内部产业结构明显趋同的结论。分析其趋同的原因是两地经济主体希望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各自的产业结构高度化,理性选择了相似的主导产业所导致的。趋同导致的竞争使得两地目前并存着合作和过度竞争,为实现经济区内部产业发展的整体优化,主动进行产业整合成为两地的必然选择。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上海和苏州分别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对甘肃产业结构现状和主要问题的分析表明 ,整个产业高新技术含量低、技术进步速度缓慢是诸多影响、制约因素中关键之所在。调整、优化甘肃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契点就在于立足甘肃省情 ,依托高新技术 ,拉动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步伐 ,以此带动整个产业水平的提高和结构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初步实现合理化,但整体经济水平较低,要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以陕西为例,采用2005—2008年陕西下辖的11个市(区)的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GLS回归,结果表明:陕西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拉动。但是,从三次产业相互依赖的关系来看,三次产业之间的协调推进对陕西经济增长也有较大贡献。从陕西的产业结构现状和发展经验可看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也应由比例关系调整转向功能性调整,从产业间调整深入到产业内部。  相似文献   

16.
在对我国省域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设置邻接权重、地理权重和经济权重三种空间关联模式,从空间维度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农村贫困影响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农村贫困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高-高”与“低-低”集聚的特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不仅能促进本地区农村减贫,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邻近地区农村减贫;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也有助于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农村减贫。提出应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减贫。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发展水平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能力及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测量标尺,是明确发展思路的前提。对贵州现阶段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梳理其发展阶段特征及经济结构状况,针对计量指标给出定位判断描述,以追求产业合理化基础上的结构效益提升并推动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之目标。文章选择人均GDP、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及人口城市化率等指标体系对贵州工业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数据显示目前贵州现阶段大致处于工业化中期,并表现为重化工业高速发展特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及高度化均存有一定缺陷。  相似文献   

18.
国际直接投资是产业升级的垫脚石还是绊脚石学术界存在异议。文章借助面板数据变截距模型考察了国际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关联。结果表明: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积极效应,但也拉大了产业结构偏差。为强化产业结构积极效应,抑制其消极影响,今后在深化外资利用时应充分重视引资政策、产业投向和区域流向等问题。扶持与引导并重,更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与高效化。  相似文献   

19.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资源型产业是西部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1994-2005年,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变动程度较大,并与其产出增长较为协调;而且其产业内部结构升级明显,加工日益高度化.同时,虽然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相似度呈现上升趋势,但其专业化程度和产业聚集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产业政策是国家实行的有关产业的一切政策的总和。它的具体内容有 :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产业布局等政策。其核心是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实质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过程。作为市场机制缺陷的弥补 ,产业政策的根本属性是介于宏、微观之间中观层次的、国家对有效供给管理的中长期性选择行为 ,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