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胡应麟与二酉山房胡应麟,字元瑞,浙江兰溪人。生卒年不详。明万历丙子(1576)中举,他的著作《少室山房笔丛》的《三坟补逸》序作于万历甲申(1584),《经籍会通》序作于万历己丑秋(1589),《玉壶遐览》序作于万历壬辰仲冬(1592),可知是活动于万历年间的作家。他与焦竑、杨慎、陈耀文齐名,是万历四大博学家之一。诗文得王世贞赏识,并得到王的提携成名。与李维桢、屠隆、魏允中、赵用贤等称“末五子”。著作集有《少室山房类稿》一百二十卷,又《续稿》十五卷。另有笔记杂著《少室山房笔丛》四十八卷流传于世。传记附《明  相似文献   

2.
一、胡应麟与二酉山房胡应麟,宇元瑞,浙江兰溪人。生卒年不详。明万历丙子(1576)中举,他的著作《少室山房笔丛》的《三坟补逸》序作于万历甲申(1584),《经籍会通》序作于万历己丑秋(1589),《玉壶遐览》序作于万历壬辰仲冬(1592),可知是活动于万历年间的作家。他与焦竑、杨慎、陈耀文齐名,是万历四大博学家之一。诗文得王世贞赏识,并得到王的提携成名。与李维桢、屠隆、魏允中、赵用贤等称“末五子”。著作集有《少室山房类稿》一百二  相似文献   

3.
胡应麟有关《水浒传》的评论主要集中于其《少室山房笔丛》卷四一《庄岳委谭》(下),对于《水浒传》研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诸如本事、作者、版本、结构、语言,以及《水浒传》在明代的传播等,都曾发表过精辟之见,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南宋以来系于李白名下的两首词《菩萨蛮》和《忆秦娥》,曾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自从明人胡元瑞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提出了怀疑,指其为伪作以后,主真和主伪二种意见就一直相持不下。近年来,又陆续有文章发表,力图证明此二词确为李白所作,本人于拜读之后,似难信服,故冒昧写成此文,以就教于各位。  相似文献   

5.
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把传奇(文言故事)归入子部小说类, 《四库全书总目》将其更名为传记, 归入史部。之所以这样做, 既是为了保持官修目录学系统的统一, 也是为了与戏曲在称谓上作出严格区分。鲁迅忽视古今文体同名异质、异名同质的现象, 简单作出《四库全书总目》“传奇不著录”的著名论述, 其解读不准确。其实恰恰相反, 《四库全书总目》是在努力收录传奇(文言故事)而不是将其简单抛弃。  相似文献   

6.
胡应麟对古典小说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应麟(公元1551~1602),字元瑞,又字明瑞,号石羊生,又号少室山人,浙江兰溪人。《明史·文苑三》称其“幼能诗,万历四年举于乡,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手自编次,多所撰者”,是明代博学家之一。所撰《少室山房笔》是一部以考据为主的笔记,其中对于中国古典小说、戏曲多有论述,发明甚多;直接开启后来的小说、戏曲研究者。本文  相似文献   

7.
南朝文坛,文学名家风起云涌,而四萧(萧衍、萧统、萧纲、萧绎)举足轻重。王世贞《艺苑卮言》指出:"自三代而后,人主文章之美,无过于汉武帝、魏文帝者,其次则汉文、宣、光武……梁武、简文、元帝……凡二十九主。而著作之盛,则无如萧梁父子。"充分肯定萧梁父子的文章之美与著作之盛。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则进一步认为:"古今人主才美之盛,盖无如梁武者。阴阳、算历、弈射、琴书,靡不冠代。而赋诗、  相似文献   

8.
明人胡应麟说:“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少室山房笔丛》)至鲁迅说得更明白:“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史略》)认为唐人才开始有意为小说。现在有学者认为六朝已有有“意为小说”的萌芽。撇开这些争论,有一点可以肯定:唐人已经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小说的自觉时期已经到来。 唐人怎样“有意为小说”呢?本文侧重从李益的生活事实与《霍小玉传》中的审美事实的联系与区别,探索唐人自觉地进行小说创作的部分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9.
生活于明代嘉靖年间的胡应麟,曾在《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一“庄岳委谈”(下)记载了一条史料:“今世传街谈巷语,有所谓演义者,盖尤在传奇杂剧下。然元人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世率以其凿空无据,要不尽尔也。余偶阅一小说叙,称施某尝入市肆,紬阅故书,于敝楮中得宋张叔夜禽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润饰成此编。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三国志演义》,绝浅陋可嗤也”。这里所说的施某,是指的施耐庵;这里所说的罗本,就是罗贯中(见明人郎瑛《七类修稿》卷二十三)。胡应麟的这条笔记,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施耐庵与罗贯中的关系,罗是“门  相似文献   

10.
胡应麟(1551—1602)毕生致力于历史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他在这方面的业绩,就连后来处于封建时代整理古文献高峰的清代学者们也十分佩服。他与杨慎、焦竑、陈耀文一道被誉为明代中叶的四大博学家。 这里以胡应麟的学术代表著作《少室山房笔丛》为主要内容,兼及其他史料,探研他在整理古代文献方面的成就。整理古代文献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狭义者仅指文字上的校勘、标点、注释而言;广义则包括用新体例对文献材料作出新的编述,和通过分析、研究历史文献而写成各种类型的学术专著。下面试从广义的角度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1.
试论志怪演化的宗教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的性质决定于社会背景中对其起主要制约作用的因素,因而在同一社会条件下,可以存在不同性质的文学样式。例如由于起主要制约作用的因素不同,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并存着封建士大夫文学和民间通俗文学两类不同的文学样式。对盛行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来说,制约它的产生与发展,并决定它的内容、形式特征的主要社会背景是宗教。这一点,古今学者已有论断。明代胡应麟说:“魏晋好长生,故多灵变之说;齐梁弘释教,故多因果之谈”。(《少室山房笔丛》)  相似文献   

12.
<正> 李白词两首《菩萨蛮》《忆秦娥》的真伪问题争论了几百年,我们认为有必要搞清楚。首先应该指出:宋人著的《诗人玉屑》、《湘山野录》均认为它是李白作的,并说曾子宣家所藏古本李白集中就有这两首词,宋代黄玉林《绝妙好词选》办“以太白《菩萨蛮》《亿秦娥》为百代词曲之祖”。这本来是没有什么可疑的。问题的提出主要是由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它的理山:1、据《杜阳杂编》等书说,《菩萨蛮》这一词牌是唐末大中年间才有的。如果事实如此,李白当然“何得预制其曲”了。2、说李白“风雅自任,即近体盛行七律,鄙不肯为,宁屑事此?”3、“二词虽工丽,意象亦衰飒,于太白超然之致,不啻窍壤”,因而说李白“必不作如是语”;并说看两词“意调”很类似温庭筠,因而说是晚唐词人嫁名太白。从所举理由看,主要在第一点。  相似文献   

13.
李筌是一位长期被忽略了的唐代唯物主义哲学家,約为唐玄宗时人,生卒年不詳,著有《阴符经疏》和《孙子兵法》的注解、《太白阴经》等书。有丰富的軍事辯证法思想和唯物主义思想。他在青年时期曾隐于嵩山。唐代有些求仕进的知识分子,如果不是出身門閥士族,就要经过科举考試。也有以隐士身分作为进仕之阶的,即所謂以終南为“仕宦之捷径”。少室为嵩山三峰之一,与唐东都洛阳相去不远,李筌原来是“少室布衣”,后来曾任荆南节度判官,后做到刺史。  相似文献   

14.
《史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其深邃的思想和广博的内容都是其他史书无法相比的。虽然司马迁并未专门论述美学,但在《史记》许多篇章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司马迁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从一定意义上讲,司马迁又堪称我国古代杰出的经济学家。他对封建社会经济的论述有成套的观点和主张,其巨著《史记》开史书记载经济活动的先河,其中既育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也有微观经济管理思想,前者见之于《史记》中的《平准书》、《河渠书》等,后者则多见之于《货殖列传》,二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构成司马迁整个经济管理思想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老残游记》清官批判思想之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鹗自称 :历来小说“有揭清官之恶者 ,自《老残游记》始”。其实 ,《老残游记》对清宫的批判 ,一源于司马迁《史记》以及历代史书中的《酷吏传》 ,一源于李贽评点杨慎《党籍碑》之文章。李贽“君子而误国”、“清官之害大”的思想 ,以及对程朱理学的非议 ,对《老残游记》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史记》是纪传体史书的开拓之作,《三国志》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两书均属“前四史”。本文从体例、写作方式、著史思想三个方面对这两部史书作了一些初步的考辩,得出了部分历史比较学意义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明太祖朱元璋亲自编纂的四编《大诰》,是研究明初法律实施状况和这位开国皇帝政治法律主张的珍贵文献。《大诰》中反映的朱元璋的法律思想,内容相当丰富,但贯穿全文始终、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明刑弼教思想。《明实录》等官修史书为尊者讳,对他的这一重要法律主张极少涉及。这样,《大诰》便成为集中记述朱元璋的明刑弼教思想的稀见史料。 “明刑弼教”是朱元璋颁行《大诰》的基本动机,也是他大搞律外用刑和重典治吏的理  相似文献   

19.
元代水利实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冉苒据史书所称:“元有天下,内立都水监,外设各处河渠司,以兴举水利,修理河堤为务。”①在元代,有“巧思绝人、度越千古”的水利专家郭守敬;有“准今酌古、以资实用”的科技著作《河防通议》;还有“巧慧绝伦,奏功神速”的治河工程“...  相似文献   

20.
赵普光 《社区》2008,(23):8-9
现代书话是一种极富传统意味的文学新体式。在当代的书话家中,能够熔铸古今自成新体的,恐怕莫过于黄裳先生了。黄裳的书话文字集中见于《珠还记幸》、《榆下说书》、《音尘集》、《春夜随笔》、《妆台杂记》、《笔祸史谈丛》、《春回札记》、《来燕榭读书记》及《黄裳书话》等集子中,显示出了独特的文体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