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东、西部百越地名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实际上百越的活动范围曾达今山东南部,赵晔《吴越春秋》及《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等载,勾践灭吴后为了问鼎中原,迁都琅邪(今山东南部),并灭掉了周围几个小国。交阯(后作趾)为今越南北部,这里也是百越之地。《史记》、《汉书》等记载,今云南、中印半岛北部有滇越(乘象国)、掸、越巂等百越支系。《史记·大宛列传》:昆明“其西可千余里,有乘象国,  相似文献   

2.
<正> 一、唐宋时期湘西土家族地区的羁縻政策史学界一些学者认为:土司制度和卫所制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道制”,“道”是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机构。明万历《慈利县志》载:“汉,县邻夷名之日道。惟彼慈阳,逼近獠峒。屏翰靡固,踯躅何妨。”唐宋时期建立的羁縻州县制度可算土司制度的前延。“土司”一词最早见于《文献通考》记载的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王祖道的奏议。关于土家族地区土司制度的形成过程,一般认为形成于唐宋时期的“羁縻州县”,作为制度滥觞于元代,而完善于明朝。永顺、保靖土司把其始祖追溯到五代溪州刺史彭士愁。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之一《土家族简史》明确指出:“大量的历史资料证明彭士愁不是汉人,而  相似文献   

3.
北朝与蛮族     
<正> 南北朝时期,在今湘、鄂全境以及川东、豫南、皖西、赣北的部分地区,遍布着“种类繁多”、“部落滋蔓”的“蛮”族。《魏书·蛮传》对“蛮”族在当时北朝境内的分布状况与历史发展过程作了下述概括的叙述:“在江、淮之间,依托险阻,部落滋蔓,布于数州,东连寿春(今安徽寿县),西通上洛(今陕西商县),北接汝、颖,往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宋史》是《二十五史》中最芜杂、错误最多的一部书,其《吐蕃传》部分的某些记载也难免有误。《宋史·吐蕃传》是研究宋代吐蕃的基本史料。为了在研究中更好地利用《宋史·吐蕃传》,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历史以真实,有必要对其作一定的考证。  相似文献   

5.
<正> 一、乌浒僚的北迁及其定居于湘、黔、桂毗邻地区乌浒人的原居地在岭南的郁林郡一带。《后汉书·南蛮传》记载:“东汉建宁三年(170年),郁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乌浒人十余万内属,皆置冠带,开置七县”。其活动中心在郁平县(今广西贵县至玉林县)。《旧唐书、地理志》卷41  相似文献   

6.
会议的背景及盛况赛典赤·赡思丁(SayyidAjallOmerShamsal Din ,1 2 1 1—1 2 79年) ,系元初著名的中亚波斯籍回回穆斯林政治家、改革家。据《元史·赛典赤·赡思丁传》和云南回族民间保存的《赛典赤家谱》记载,他一名乌马尔,回回人,是“别庵伯尔”(波斯语,意为“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第31世圣裔,公元1 2 1 1年出生在波斯的中亚属地布哈拉(Bukhara,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布哈拉市)。1 2 1 9年,蒙古成吉思汗西征,赛典赤·赡思丁率千骑以白鹘迎降,进入中国。一生经历了蒙古太祖、太宗、定宗、宪宗和元世祖忽必烈汗五朝,先后在今内蒙古…  相似文献   

7.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是19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类学家之一,其著作今天被人们广泛阅读。他于1851年出版的《易洛魁联盟》,在与后来大多数描述这些印第安人的民族志进行衡量之后,仍旧是最好的描述易洛魁社会文化的专著。他于1871年出版的《人类家族的血亲和姻亲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确立了所有人类学研究中最深奥的课题:亲属关系,以及某些人认为的社会人类学本身。他的《古代社会》(1877年)后来引起了同时代的卡尔·马克思的注意,后者对摩尔根的兴趣在其去世以后通过弗雷德里克·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  相似文献   

8.
《魏书·西域传》载天山腹地有乌孙与悦般两国。乌孙之名已见于《史记》,而悦般国名首见于《魏书》。《魏书·西域传》虽将乌孙与悦般分别记为两国,但却留下了许多疑点,详加推究,不得不使人认为悦般即是乌孙,两国实为一国。现说如下。 一、赤谷城同为乌孙、悦般之都城 公元前130年左右,乌孙昆莫由今天山东部西迁至伊犁河、纳伦河流域。至公元前126年后不久,摆脱了匈奴的直接统治,对匈奴“取羁属,不肯往朝会”,成为独立的乌孙国。据《汉书·西域传》载:“乌孙国,大昆弥治赤谷城,去长安八千九百里。”又据《魏书·西域传》  相似文献   

9.
唐方科 《民族论坛》2004,(11):30-30
鼓舞是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的一种独特舞蹈艺术,也是湘西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盛行于湘西自治州吉首、凤凰、花垣、保靖、古丈县境内,多在庆年或请神时表演。庆年时表演的鼓舞俗称年鼓,一般从正月初四至正月十五时间内表演;请神时表演的鼓舞俗称神鼓,大多于秋冬时节椎牛、椎猪隆重举行祭祀活动时表演。苗族鼓舞表演奇特,风格独具,在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商周时期,其文化就已发展到相当程度。据《战国策·魏策》记载,“延敷文德,舞于羽于两阶”。据传该时期就已产生了苗族鼓舞,并有了传…  相似文献   

10.
九松州《旧唐书·吐蕃传》“贞观八年,其赞普弃宗弄赞(即松赞干布)始遣使朝贡。……攻破党项及白兰诸羌,率其众二十余万,顿于松州西境。遣使贡金帛,(按吐蕃产金无帛。按藏人自己的史书与《新唐书》当作“金甲”。)云来迎公主。”“松州”是今松潘县治,毫无问题。传云“顿于松州西境”未确指何地。按藏人传说,是顿兵于阿坝  相似文献   

11.
《山海经·海内东经》说:“郁水出象郡,而西南注南海,入须陵东南。”“郁水”即今西江及其上游浔江、黔江和红水河;“须陵”即汉代的番禹(在今广州市)。 1914年,法国人马司帛洛(又译作马伯乐)在《象郡考》中为了论证秦汉象郡在今中国的桂西及湘西南和黔、滇东南交会地区,曾引证了这条材料。为了支撑自己的观点,马司帛洛还征引了同书的另一条材料:“沅水出象郡镡城西,东注江,入下隽西,合洞庭中。”  相似文献   

12.
“神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七世纪,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势力开始向唐的西南域扩张。永隆元年(公元(?)80年)吐蕃军攻破西川安戎城后,唐“断吐蕃通蛮之路”的战略破灭,于是西洱河诸蛮也相继被吐蕃所征服(见《新唐书·南蛮传》和《旧唐书·吐蕃传》)。为了加强和扩大在西洱河地区的势力,吐蕃不惜花大力气在今滇西北中旬县五境乡与维西县塔城乡之间的金沙江上架起了一座雄伟的铁索桥,史称“吐蕃铁桥力,并在铁桥以西设置吐蕃铁桥节度府。于是唐樊绰的《蛮书》里便有了“神川都督”一词。人们把“神川”与“铁桥”联系起来称“神川铁桥”。于是后人推断:“神川铁桥”架于金沙江上,因而“神川”便是“金沙江”。如《读史方舆纪要》曰:“金沙江源出丽江军民府西北旄牛微  相似文献   

13.
黚阳地理考     
<正> 古代甘黚阳之始置及其地理,一般认为晋置在今湖南龙山县界,如《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释黚阳云:“晋置,南朝梁省,故城在湖南龙山县境。”光绪《龙山县志》也将龙山县定在晋代黚阳境内。黚通黔,黚阳晋以后逐渐写成黔阳。有的同志还进一步认为,《华阳国志·巴志》载巴国疆域“南极黔涪”,“其中的黔正是指‘黔阳’(即黚阳)而言,这是把今湘西酉水以北的地区都当作巴国南疆的。”又由此而得出关于土家族族源问题的结  相似文献   

14.
<正> 自古文献多谬误。故而清代藏书家叶德辉曾说:“书不校勘,不如不读”,近人陈垣先生也说:“校勘为读史先务,日读误书而不知,非善学也”。笔者于工作之余,偶翻《清史稿》(中华书局校点本),察其记事前后矛盾、繁简失当及年月差误之处颇多,至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记事出入之处更多。今仅就《清史稿》所载苗疆史事,略举三例,以勘其误。例一:《清史稿》卷一百三十七·志一百十二·兵八载: 苗疆当贵州、湖南之境,叛服靡常,历朝皆剿抚兼施。康熙三十八年,以  相似文献   

15.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和《新疆通志语言文字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新疆通志·语言文字志》,已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多民族的地区,也是多语种、多文种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语言文字的交汇之地,至是新疆多民族语言文字的荟萃之处,世界六大语系中有三有语系的语言在这里汇集。《新疆通志·语言文字志》记述了新疆数千年来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治区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认真员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府和语言文字政策,奠重各民族使用本民…  相似文献   

16.
五代辽宋时期党项部落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项部落经过隋唐时期的大迁徙后,至五代,辽、宋时期其分布格局已大体稳定下来。《新五代史·党项传》称党项部落“散处邡宁、鄜延、灵武、河西,东至麟、府之间。”《宋史·党项传》称:“今灵、夏、绥、麟、府、环、庆、丰州、镇戎、天德、振武军并其族帐。”《宋史·宋琪传》称:“党项界东自河西银、夏、西至灵、盐,南距鄜延、北连丰、会(会疑误,会州在南,与丰州平行线上的北面州军当为胜州或云州。)。厥土多荒隙,是前汉呼韩邪所处河南之地,幅员千里。”这都是比较笼统的党项部落分布情况的概说。其分布区域述说并不全面,特别是对契丹境内的党项部落的分布基本缺略,更无从了  相似文献   

17.
《寻求真理者之友》(Anīs al-Tālibīn)是一部用波斯文写成的穆斯林圣者传,成书于公元1696年前后。书中记述了明末清初西域伊斯兰教宗教领袖们的业及黑山派、白山派的斗争,反映了当时叶尔羌汗国统治下的天山南部地区的政治、社会状况,是一部重要的穆斯林语文史籍。 作者沙·马合木·本·米儿咱·法齐勒·楚刺思(shāh Mahmūd ibn Mīrzā Fāzil Churās)出自叶尔羌汗国权贵、重要的军事封建主家族——楚刺思家族,而这个家族的代  相似文献   

18.
柔然族与其他所有蒙古住民一样,是狩猎畜牧的民族。这一点可通过下述史料记载得到考证。“无城郭,逐水草畜牧,以毡帐为居,随所迁徙,其土地深山则当夏积雪,平地则极望数千里,野无青草,地气寒凉,马牛龁枯啖雪,自然肥健。”(《宋书·索虏传》芮芮条)“芮芮逐水草……马畜丁肥。”(《南齐书·芮芮虏传》)可汗“阿那玻起而言曰:‘臣之先,逐草放牧,遂居漠北。’”(《魏书·蠕蠕传》)《魏书·蠕蠕传》在记载当时依存于阴山北麓的纥突邻部族的柔然部族的情形时说:“岁贡马畜貂(犭内)皮,冬则徙度漠南,夏则还居漠北。”这段记载不外乎说明,他们根据冬夏季节的不同,游移于漠北与漠南之间,进行狩猎以及畜牧活动。此外,北魏尚书崔浩就柔然游牧的情形向北魏世祖这样说道:“漠北  相似文献   

19.
新年伊始,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隆重推 出了一套系列丛书--《民歌·中国》。该书一套6部,分别为《民歌故事集》 (上·下)、《原生态民歌集》(上·下)、《亲历民歌之旅》、《声音博物馆》。这套 《民歌·中国》丛书的出版,始自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专栏。 《民歌·中国》栏目的节目以《民歌故事》、《民歌谚语》、《原生圆梦》、《声 音博物馆》、《民歌TV》5个版块构成。自2004年3月29日《民歌·中国》开播 到同年9月,该栏目已录制了32个地域、地区的700多位原生态歌手的近1000 首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民歌。近一年后,在栏目组的辛勤工作和各有关方  相似文献   

20.
《查谟史》是关于查谟、拉达克、基希德瓦尔、波里格(普日)、赞斯格尔、巴尔蒂斯坦及吉尔吉特地区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著者毛尔维·赫希默杜拉·汗·勒克纳维(Maulwi Hashmatullah Khan Lakhnavi),勒克瑙人,生卒年不详。自1894年起,他先后在吉尔吉特和奇特拉尔为英国殖民者的政治代表处服务。1898年至1928年,又任查谟—克什米尔土邦官员。他通晓乌尔都语、波斯语、印地语、英语及多种地方语言。在30多年里,他走遍了拉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