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必然有其特殊规律。心理科学认为,需要激发动机,动机推动行为,需要、动机、行为是三个密不可分的环节。此中即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规律,即“需要—引导”规律。运用和把握这一规律,掌握需要、预测动机、引导行为,可以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  相似文献   

2.
五月三十日下午,南京工学院管理工程教研组长张光声讲师在江苏省第三次商业经济讨论会上作了《管理心理学》的专题报告。他讲了五点,下面是摘要:一、行为机制与需要层序论1.人的行为是怎样发生的?需要引起思想动机,思想动机引起行为。要想使所有的人都发生有益的行为,首先要使每一个人有正确的思想动机,需要是引起人的行为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3.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的一种理论》一文中提出的。马斯洛把人们的需要由低向高划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理需要,第二层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层次是尊重需要,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揭示人们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并由低向高不断发展;并且指出人的行为一般规律是: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和决定人的行为,而行为指向目标。当某一需要获得满足,此一动机便会消失,行为随之终止,并又产生新的需要。他的这种  相似文献   

4.
浅谈马斯洛“需要学说”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武军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引起行为,行为又指向一定的目标。这说明,人的行为都是在某种需要的指引下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的有目的的活动,需要是一切活动的动力的源泉。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借鉴需要...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志愿活动的参与动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海军  倪赤丹 《理论界》2003,(6):139-139
社会动机就是指引起、维持、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每一个人的一切社会行为及活动方向都是由一定动机所驱使的,它是社会影响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心理媒介。 由于动机是与需要相联,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故笔者借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逻辑顺序论述各种动机。志愿者提供服务的动机已经摆脱了最基层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与他人亲合、被接纳和成为其中一员)产生亲和动机、结群动机,尊重的需要(成功、胜任、赢得赞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动机源泉,人的行为受制于人的心理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对象,解决人的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问题,提高人们思想觉悟的工作.因此,要增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就必须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通过研究人的心理,分析人的需求,了解人的动机,掌握人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经济规律也是社会规律。由于商品交换利己动机是"合法"的,这使我们可以较准确把握商品主体交换行为的轨迹;商品主体两重利己动机,是商品经济基本规律生成的关键的逻辑支点。本文讨论的,是商品主体在利己动机驱动下,形成的两种商品流通形式,实现的互惠互利交换效果,以及通过商品生产、交换可能促成的双赢结果。本文将再次运用拙论原创的超...  相似文献   

8.
行为来源于动机。道德行为作为反映人们社会属性的特殊行为,自然离不开人的各种性质和程度不同的动机作用。在作用于道德行为的诸动机因素中,自尊动机是普遍存存的,它的作用是重要的,但易被人们所忽视。 自尊动机是普遍存在于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心理要求,主要表现为一种实现尊重需要的心理反应:其一,自尊动机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必须以文明社会确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前提。人与社会隔绝不会产生自尊动机;短暂的独自活动,自尊动机会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9.
杨广宁 《理论界》2006,(11):212-213
企业管理工作中如何实现对人的有效管理是个核心问题,这也是得到普遍公认的现代管理理论核心观点。怎样调动广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与创造性,使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实现本单位的工作目标提供保障?人力资源的有效发挥,除了必须具备的政策指导、思想政治工作之外,还必须注意到一个长期被忽视了的人的心理因素问题。即一个人的动机、欲望、需要、态度、情绪与情感等问题。本文就影响员工行为产生的动机、需要予以简单的剖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即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人始终是劳动生产过程的主体。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主体作用的发挥表现为职工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要通过不断地实现管理的基本任务来实现。它是一个创造机会,激发热情,控制行为,排除障碍,鼓励奋斗,实现主体需要和企业目标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就应当首先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行为科学告诉我们,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越强烈,积极性主动性就越高,完成预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对动机(motivation)的研究也就是对人的行为动力的研究。当我们关注一个人的动机时,就是试图理解或解释这个人为什么(why)要这么做。动机是人性的重要方面,自然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动机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的动机从起源上可以被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前者主要包括饥、渴、性、母性、睡眠、避痛等;后者的范围广阔、种类繁杂,但心理学家较为重视且研究较为充分的是交往动机和成就动机。一、交往动机交往动机(affiliationmotive)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亲近、交流、往来以获得他人的关心…  相似文献   

12.
旅游者行为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发展的规律,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激励的产生、控制与预测的科学。旅游行为的研究方面受行为科学的影响和指导,内容包括旅游动机、旅游动力、旅游决策、旅游地等级系列对人的影响、旅游者对旅游地类型的偏好等等。其中心是如何调动人类的积极行为,充分挖掘和利用旅游资源,使游客的行为达到最佳效果,及如何由个人行为系统向集体行为系统以及社会行为系统转变。一、旅游动机与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旅游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以归结为四类,如表一所示。  相似文献   

13.
长弓 《理论界》2000,(4):58-59
行为科学认为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实践证明 ,一个人 ,越是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越是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 ,就越能明确自己工作和行动效果的社会意义。这种对社会义务的认识 ,对社会目标的追求 ,崇高的理想 ,坚定的信念 ,便能化为个人的需要 ,成为一种高尚的社会性动机。所以 ,必须经常地对职工进行理想、信念、世界观的教育。这对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而奋斗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合乎社会进步的人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人的需要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家的成长重塑了中国的慈善事业.企业家的慈善行为从根本上说,出于他们的伦理动机.在当代社会,慈善行为作为企业整体行为的一部分,对企业的营销、企业形象的培育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是企业的总体的追求利益行为的一部分.这是企业家慈善动机的利的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家在社会责任心的驱动下,以回报社会为目标,受"纯粹利他"的自我实现动机推动,这是企业家慈善动机的义的部分.现代慈善文化还受儒家以"仁爱"核心的慈善传统的影响,企业家慈善行为也可在中国伦理传统中找到思想基源.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于人们之间行为交往和利益沟通而结成的网络状整体,越来越高的社会依存度必然需要人们遵循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来实现利益和空间的共享.人是社会的人,人的行为具有自己内在的思想动机,因此人的行为不仅需要自我约束,还需要社会约束.  相似文献   

16.
“经济人”假设的争论:本源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假设"争论的本源在于人类行为动机和行为模式的多样性。"经济人"假设虽然符合了客观现实的唯一性,却否定了客观现实的多样性。它只是代表了个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较为普遍的经济理性,未能代表人的本质,从而不能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解释人的经济行为。"经济人"的"自利""利己"是争论的第一个焦点,核心问题指向经济研究是否应该将个人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确定为"利己"。现实中的"利己"与"利他"共存表明将"自利"作为唯一动机进行经济研究忽略了其他动机对人经济行为的影响。"理性"是第二个焦点,核心命题在于将"理性经济人"的"最大化行为"作为经济活动主体普遍行为模式是否合适。事实上,利益的最大化目的与利益最大化行为存在矛盾。由此,超越"经济人假设"需要以人的本质作为经济研究的逻辑出发点。经济研究中的人是在特定经济关系中不断进行"直观自我"的个人,是从他人和客观世界的交互运动中通过"直观自我"而不断发展的人。从人的本质出发,超越"经济人假设",需要从实践中确认"人的动机和人的选择理性"的能动性根源,即确认人的实践行为。行为的选择由社会对象化的结果与个人社会化的相互作用所决定,而非经济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需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于维顺、牛序茜、吕本修、毕思明、孙希良、郑云勇、宫淑玫、唐正风等同志参与了调查研究工作。一、问题的提出人们行为的效率取决于人们行为的动机,而动机不过是显在的需要。社会心理学家为我们描绘了人类需要、动机、行为的相关模式:需要激发动机,动机推动行为,然后又引起新的需要,进而激发新的动机,最后又推动新的行为。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个体的心理水平达到更高的境界。(时蓉华,198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就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论述了需要与人类的共生性。“……我们应该确定一切人类生…  相似文献   

18.
理性非效率行为发生的人性基础是行为者的生存欠缺、需要及由此派生的行为动机。动机是理性非效率行为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在经济行为立体的动机学动员中,存在着由历史过程形成的一些激发理性非效率行为产生的基本动机。这些基本动机有:资源占有与支配倾向;利己倾向;小成本大逐利倾向;公平倾向;竞争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9.
非效率行为是一种缺乏效率的经济行为。理性非效率行为是行为者为了维护或增加某种在制度与契约规范不明或存在冲突情况下的收益所得,而在理性统摄下发生的非效率行为。①理性非效率行为发生的依据和原因是多方面的,人性基础、环境因素是两个重要的方面。理性非效率行为发生的人性基础是行为者的生存欠缺、需要及由此派生的行为动机。理性非效率行为的主体是人,而从人的方面或从人的主体方面追寻理性非效率行为的动因,是一个涉及人的本质与人性现象的基本理论问题。为了对这一问题有一个基本理解,对西方管理哲学思想中关于人的本性的讨…  相似文献   

20.
置换一词原本是医学上的用语,这里借用这一概念说明一种政治信仰被另一种政治信仰所交换和代替。这是我们在揭批“法轮功”的过程中应当认真反思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一些“法轮功”练习者特别是一些共产党员的政治信仰会被置换,即由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换成对李洪志及其歪理邪说的信仰呢?笔者以为,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在练习“法轮功”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了二个置换,从而出现了政治信仰的置换。一是“需要”层次的置换。人们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直接支配的,动机直接来源于需要。需要是人对一定客观事物需求的表现,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