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楠  叶颖 《天府新论》2019,(4):59-65
柏拉图对感性世界和超感性世界的划分奠定了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基础。包括政治在内的积极生活属于感性易变的世界,哲学的沉思生活则属于理性永恒的世界。柏拉图确立起哲学与政治之间的对立关系,并赋予理性真理对事实真理的优先地位。阿伦特指出,哲学对人类事务领域的敌视以及哲学理性真理对事务领域的控制都对政治产生了消极影响。哲学和政治是存在张力的两个领域,适宜于政治领域的不是理性真理,而是带有公共性的事实真理。  相似文献   

2.
在结束对黑格尔哲学的阅读之后,列宁集中地写下过三个思想小结,即<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以及<谈谈辩证法问题>.其一是读书小结,其二是对辩证法理论逻辑结构形成的再评估,其三是列宁自己关于学习辩证法和想要展开说明的一些思想心得.其中,分量最重的是<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因为这是列宁对自己全部读书活动的逻辑整体构析.  相似文献   

3.
中西比较:处境分析与方法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隐性比较"和"显性比较" 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中西哲学比较可以分为"隐性比较"和"显性比较"两种基本类型.在西方哲学成为话语霸权的背景下,作为知识基础和价值底线的隐性中西哲学比较,中国哲学界都在用,从梁启超1902年第一篇介绍康德的批判哲学(他称之为"检点哲学")并以佛教的概念、观念诠解康德开始,到1919年胡适用西方哲学的方法撰写第一部<中国哲学史大纲>,再到冯友兰早年两卷本的<中国哲学史>和晚年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一直到目前中国哲学界(狭义的,指专事于中国本土哲学研究)从业人员所普遍使用的话语形式、分析方法、结构叙事,乃至最底层的观念支撑,都属于中西哲学比较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诠释严复关于"西国哲学不出<老子>十二字"这一论断入手,来论述其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方面的三大理论贡献:一是开创了从语言学视角比较中西哲学的思路,通过对西方哲学语言与中国哲学语言、特别是通过对"to be"或"is"与中文:'系"、"悬"、"玄"等字义的精微辨析,说明中国古代哲人同样在以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回答"to be as to be"(是之所以成其为是)的问题,肯定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存在乃是不言而喻的客观事实.二是以大量事实证明了中国古代哲人亦工于逻辑学的三段论法,同时又对中国逻辑学不发达之原因、中国语言文字与逻辑学、逻辑与科学精神之关系作了深入探究,深刻论述了在全民族中灌注以朴实而深沉之科学精神的必要性.三是通过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来会通中西哲学,以现代哲学的观点纵横评说道、墨、儒、法诸家学说,并力求以现代精神来对传统哲学资源作创造性的转化.严复不仅是"清季输入欧化之第一人",而且又是中国哲学之优秀传统的真正继承者.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的真理共识论是西方哲学实现"语言转向"之后真理观的典型代表之一。从理论内容上看,真理共识论认为,真理是指人际间语言交往中的一种"有效性要求"。从理论动因上看,哈贝马斯提出真理共识论的原因在于真理符合论所存在的重大缺陷。从思想渊源上看,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哲学到近代的经验约定论、朴素真理共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都渗透着真理共识论的基本内容。从发展脉络上看,真理共识论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前共识论阶段、共识论阶段和后共识论阶段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的《逻辑学》系统地论述了辩证法思想,同时也论述了认识论的原理。列宁指出:“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是事实!”(列宁:《哲学笔记》第233页)列宁还多次谈到黑格尔的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指出“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列宁《哲学笔记》第165页)对我们理论工作者来说,对黑格尔的逻辑学,不要一说是唯心主义著作就不加理会,而是要象列宁那样用心研究,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黑格尔《逻辑学》一书内容比较丰富,本文  相似文献   

7.
益众 《理论界》2009,(3):1-1
王利民教授的<论人的私法地位--从一个制度的分析>一书.以法哲学方法和国际法的视野,通过对人的私法地位的研究,阐释私法的精神与理念,探求私法的价值与规律,是填补我国民法学和国际私法学研究空白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8.
<新世训>是一部根据于新理学世界观、并与其人生境界说相表里的生活方法新论,是"贞元六书"中唯一对"道中庸"和人伦日用之理进行充分阐述的著作.在冯友兰人生哲学的建构过程中,具有承启和转折的作用.作为一部泛伦理学的著作,<新世训>发展和更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方法论.在诸多哲学概念上,与<人生哲学>和其他"贞元之际"所著书之间存在着逻辑联系.<新世训>从尊德性到尊理性,完成了对宋明道学的超越,同时,又从重思辨到重觉解,实现了"新理学"的内在超越.  相似文献   

9.
程中棠教授文章所谓"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其论点不当之处,论述如下:1.希腊哲学是奴隶主的哲学,希腊逻辑产生于意识形态领域阶级斗争的表现--"百家争鸣".2.一个国家把政治、道德放在第一位,并不排斥逻辑学的产生.3.不同的阶级、派别有不同的政治要求和善恶观念,并不妨碍他们有共同的逻辑学.4.<小取>是逻辑学,并非意识形态著作;墨子的"兼爱"与"杀盗"并非互相冲突的政治主张;<小取>"杀盗非杀人"的论证并非诡辩.5."程文"关于"逻辑思想"的解释是混淆概念.6."程文"为了论证中国古代无逻辑学不惜贬斥中国古代的逻辑思维和文化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
法国当代重要哲学家阿兰·巴丢对当代三大主流哲学(分析哲学、解释学、后结构主义)持质疑、批判的态度,他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关于单一性的哲学、事件哲学和现代新理性哲学".关于艺术与哲学关系的问题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他的专著<非美学手册>就是试图寻找艺术与哲学关系的"第四种"方式--一种"非美学"的新构想,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新的艺术真理观和艺术主体观.  相似文献   

11.
早在前亚里士多德时期西方思想中就有了实践概念,只是到了亚里士多德才形成哲学意义上的实践范畴及实践哲学.实践概念是人类理智在哲学问题域上由追问“世界是什么”向究诘“世界应该怎样”的重大转向,意味着人的反思能力的重大提升.马克思哲学思想中没有专门的合理性或合理化的学术概念,但马克思哲学强调实践中的主体性品质和主体改变世界的意境,本质上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合理性追求.这种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在实践基础上对西方传统哲学关于理性思想尤其是实践理性(西方传统哲学的合理性本质上是“合乎理性”)思想的超越;以实践为核心范畴构建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和认识论相统一的完备整体性的哲学体系;确立了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关于事物合于客观事实真理(物的尺度)与主体性的主观价值判断(人的尺度)、目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的合理的哲学价值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商志晓 《东岳论丛》2004,25(6):203-204
读罢由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宋士昌教授主持完成的<科学社会主义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除了为这部四卷本、240万字的著作的"大"(结构大、容量大)、"新"(视角新、思路新)、"全"(内容全、资料全)而感叹外,笔者有这样一个深刻的印象:这既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著作,又是一部历史唯物主义著作;全书写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同时阐发了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揭示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运动、制度及其历史进程,但却贯通、洋溢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和基本精神.可以说,<通论>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浑然天成之作.  相似文献   

13.
郑杭生教授的三部著作<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拓展><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应用>,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三部著作共计250多万字,包含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表的学术论文、学术报告和学术评论等,完整地反映了作者20多年的学术历程演进和学术思想发展.如三部著作的书名所示,贯穿其中的核心是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而书中阐述的"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构论",则使这个核心得到了充分展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台湾地区的哲学原理写作,主要由三个方向组成:一是跟随西方哲学原理演进而进行的研究,代表作是沈清松主编的<哲学概论>;二是以基督教思想为主旨的士林哲学研究,代表作是邬昆如主编的<哲学概论>;三是以新儒家为主旨的哲学原理探讨,代表作是唐君毅的<哲学概论>.这三本著作在资源选取、哲学定义、内容构成、写作方式上各有不同,同时又共同形成了台湾哲学原理研究与写作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5.
哲学史上任何体系都有自己的前提,他们的真理都依赖于前提的正确性。因此,哲学家们都要寻求一个绝对正确的前提作为出发点,以保证自己体系的真理性。所以,寻求一个确定无疑的出发点就成为哲学的首要任务,尤为突出的是近代西方哲学中唯理论与经验论之争。他们之间相互斗争,相互促进,不断审视,拷问真理的向度、源头和基础,从而酿成了其“前提性”的理性独断,最后滑向了独断论和怀疑论的深渊。康德用“哥白尼式的革命”试图调和此争,但使得认识主体和“物自体”之间又出现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黑格尔以“实体即主体”为核心,将认识论与本体论统一起来,弥合了历史所留下的鸿沟,但黑格尔所营造的形而上学体系却如空中楼阁,终究失去了现实意义。直至马克思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明确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消解了传统形而上学,建构了实践哲学,为主客体搭建了一座桥梁,真正弥合了这个鸿沟,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16.
孙伟平 《学术研究》2005,1(11):43-4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真理观上的革命性变革,在于将过去一直囿于认识论范围内的真理范畴,置于实践论中加以解决,视真理为一个实践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作为人的存在方式和实际生活过程是真理的源泉;实践本身就是自在自存的真理,人类认识本质上就在于揭示隐藏在实践中的真理,使自在自存的真理通过理论的表达而显露出来。无论真理的实践形态,还是真理的理论形态,都不是“天然正确”的,都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证明自己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7.
真理问题是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真理符合论"又是真理观内部争论不休的一个难题.所谓"真理符合论"即认识与对象之间的符合.海德格尔认为符合无非是一种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是符合,符合既指外观的一致,又指对象之间的符合,而真理是存在的去蔽或无蔽,是一种澄明的运动.当然,任何理论都有缺陷,"真理符合论"本身也存在诸多问题,"反真理符合论"派对其做出了系统的论证.  相似文献   

18.
单正齐 《江淮论坛》2003,11(2):103-108
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西方哲学注重以理性的态度解释世界,以信神的态度看待人生.中国哲学缺乏认识论的兴趣和有神论的宗教信仰,侧重于张扬人类理性体认宇宙与人生本质.冯友兰认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哲学意识与宗教情怀--超越精神的不同;主客对立与天人合一--宇宙态度的不同;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哲学思辨智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西方哲学传统中存在两大相互对立的哲学路向:将哲学视为对"理论真理"的追求;将哲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本文从分析海德格尔哲学的品质出发,旨在说明哲学理应成为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而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就是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20.
"真理"一词在古汉语、古希腊语、英语、德语中各有不同含义,且其语义多重.在现代汉语中"真理"至少有两种含义:一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正确思想或正确认识;二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本质和规律.其中第一种含义是我国哲学界占主流地位的概念,其思想源头是古希腊"符合论真理观",更直接和更主要的思想来源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观,但又不尽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