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全球伦理是最低限度的伦理,具有最大范围的普遍适用性。国际伦理是指国家之间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等交往性事务和活动时所应遵守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是各个国家所认同的普遍性价值观和伦理观在国际事务中的具体运用。相对于道德呼吁和道德愿景式的全球伦理,国际伦理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国际伦理与全球伦理在伦理行为的主体、伦理发展的基础以及伦理调节的手段等方面有着严格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日益深入的全球性危机使全球伦理建构的迫切性凸显,亦使之成为关系全球秩序和人类共同体利益的全球治理的观念基础.依据跨文化传播的空间维度,全球伦理的建构可分为三个层次:个体的、不同社群之间的交往伦理;不同文化共同体或文化区域内部的交往伦理;全球社会各个文化共同体或文化区域之间的交往伦理.中国社会各界应恰当运用自身及其他文化的伦理经验和信仰资源,以积极的伦理建设履行当代中国对国民和世界的道德承诺,以赋予全球伦理新的内涵和意义作为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水伦理:用价值的方法解决水危机》以各类水实务中蕴含的价值机制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如何用道德原则为手段来解决全球水危机。作者对水伦理原则的思考主要从经济伦理、社会伦理、文化伦理和环境伦理四个层次展开。该书在分析和归纳生态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居民用水等用水领域或用水主体所面临的各种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介绍了国际学界在规范全球水伦理基本原则方面的努力,是了解当代西方水伦理研究进展难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4.
网络经济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颖 《学术交流》2004,(8):111-114
网络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其强调个人利益、个人道德自律的新型网络伦理文化与传统伦理文化相冲突。而传统伦理文化可节约我国建立市场经济的成本,增强经济交易所必须的信任感。只有把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和网络经济的伦理内涵相结合,才能建构适应现代电子商务的新型商业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河阳古村落文化为背景,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古村落文化中的设计伦理现象,揭示了设计在古人生态伦理意识、氏族伦理关系以及伦理行为中的作用与影响,以期了解中国传统设计思维并在现实设计实践中得以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对中国传统的德行本体伦理和现代西方的权利伦理的比较研究中 ,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了促成东西方伦理的沟通、结合与融合以建立“全球伦理”的问题。文章认为 ,道德与伦理是生活统一性的两个层面 ,即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现代权利伦理始于谈论自然权利 ,终地谈论所有权利包括人权和动物权的扩展 ,它是解析的、微观的。而中国传统的德行伦理要求对于道的理解 ,是综合的、全盘性的 ,德行本体伦理和权利伦理的结合将采用以下形式 :在德行本体伦理的基础上 ,把权利伦理作为一个必要的条件及对发展德行的保护。两者的结合需要将义务和实利结合起来考量。这一结合是对未来的人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结合。它是否成功 ,会在实践中决定人们如何能勇于面对自己及在一个全球化新世界中过一种真实的有意义生活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人类世界由诸多民族构成。民族与文化间的联系是深刻而密切的,而决定民族文化发展方向的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伦理文化,可见伦理对于一个民族所具有的不言而喻的重要性。作为伦理钍的共体的民族与作为普遍物或普遍定在的精神的结合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伦理精神的具体化,伦理精神内在于民族精神之中。伦理精神和民族精神实质上是一个精神,即民族作为伦理实体的精神。民族伦理实体一经形成,其内在的伦理关系与伦理秩序便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之中,并以“整个的个体”即主体的形式出现在由诸多民族伦理实体所构成的伦理世界之中。在全球化语境下,要增强作为伦理实体的中华民族的伦理认同,以提高中华民族的自觉、自信、自强及在世界文明对话中的地位,并为构建和谐世界、推动人类社会整体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解读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一种关于社会发展的观念,其背后都蕴藏着一定的伦理思想,都以某种伦理思想作为其价值依据和精神支撑,科学发展观也不例外。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观进行解读与分析,探讨其蕴含的生态伦理意蕴和生态伦理价值。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意蕴体现在:以人的生态利益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内涵、和谐共进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要求、生态正义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本质。其生态伦理价值表现为:在政治层面意味着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党和政府必须加强生态执政;在经济层面要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在社会生活层面表现为转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优化人居环境;在文化层面体现为树立和谐友好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念,走生态文明之路。这些都从新的视角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为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提供伦理指导。  相似文献   

9.
杨祎 《社会工作》2012,(1):61-6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文化的渗透,中国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婚姻观都发生了转变,传统婚姻"从一而终"观念被颠覆,婚外同居的现象开始蔓延。婚外同居双方的矛盾纠纷,尤其是同居期间的暴力问题开始进入社会工作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视野,并日渐受到重视。由于婚外同居暴力问题的敏感性和复杂性,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介入时可能面临着多重价值观的冲突,需要权衡利弊再做出相对正确的伦理决定。本文试图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社会工作在介入时可能面临的伦理困境,根据对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整合,提出伦理决定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当遵循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10.
沈黎 《社会工作》2012,(2):25-30
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人与文化互动过程所形成的多元可能,这种多元可能往往使实务工作者在提供专业服务过程中遭遇价值抉择的两难。本研究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以上海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实践为研究对象,着力探讨当下本土社会工作伦理实践中的困境及抉择。研究发现,本土社会工作常见的伦理困境包括:保密与否、案主自决、利益冲突、专业界限、公平分配、价值冲突、同事关系。而社工在进行伦理抉择时,遵循三大基本原则:案主生命优先原则,法律规定、机构规范优于个人价值,人际关系取向。此外,研究以"人在情境中"的概念为框架基础,提出个体因素(即社工个体对伦理抉择的影响)、问题因素(即伦理困境本身对伦理抉择的影响)、情境因素(即外部环境对伦理抉择的影响)这个三维分析架构来系统分析社会工作伦理抉择中的影响因素及其过程。最后,研究建议要建构本土的社会工作伦理体系,即建构本土导向的社会工作伦理原则、建立操作取向的社会工作伦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世界现实生活基础与普世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人类面临诸多共同问题及其自觉责任意识的觉醒,使得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普世伦理有了可能性,然而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还为期尚远,这是因为普世伦理能否形成,在认识层面上要受道德领域自身的特点所左右,在社会生活实践层面上要受现实国家利益原则及各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所左右.惟有在实现国际社会的利益公平的基础上使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一致,在意识上形成全球视野,普世伦理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2.
方洪鑫 《社会》2019,39(3):57-92
本文是从道德的视角考察全球公益事业及其地方实践的民族志。人类学研究中常见“道德”一词,但对道德的概念内涵及用法本身的阐述并不多,在回顾近年两位人类学家提出的道德框架之后,本文尝试根据田野经验,从体验、思考道德和伦理的三个层面进行阐释:作为正常/规范的道德,作为善之实践的道德和作为情动力的生命伦理。在作为正常/规范的道德出现动荡与不确定性的境况中,当地一个公益组织响应全球人道主义的呼唤,从事一项为了善的生命道德事业,改善了边城的健康与发展状况。在实践这项道德使命的过程中,以妇女为主体的组织员工创造了一个不断进取的与国际公益理念接轨的“生命-环境”,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一些农村的HIV感染者妇女,她们以草根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公益事业,在奉献中体验到生命情动力本身的飞扬与实现,从而实践着一种生命伦理。通过这个道德人类学的探索,本文试图为公益组织的实践如何落到实处,以及社会变迁中人如何实践更美好的生活,提供一些经验的及理论的参照。  相似文献   

13.
李义天 《唐都学刊》2005,21(3):41-45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是当代环境伦理学的两种基本纲领.两者对"主体"的不同界定,导致了其在哲学基础、伦理态度、解决方案以及环境伦理学的学科定位等问题上的重大分歧.但两者拥有共同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归宿,即都要面对并反思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目前的全球生态危机并不是由其中的某种"主体(性)"所致,而是由在现代性文明中丧失"主体性"的病态人格所致.故必须对现代性之消极因素展开批判,重建自由而健全的主体并以之为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基石.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江西省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现状,本文从江西省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中探析根源上的问题及原因,寻找“治本”的基本手段,以期能够为江西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现实依据,并为该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对中部地区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提供现实和理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消费伦理观念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润年 《唐都学刊》2010,26(3):38-42
消费伦理是构成经济伦理的一个环节。消费伦理的原则是引导人们树立先进、科学、合理、健康的消费生活方式。对消费的伦理评价与经济评价不尽相同。人们的消费伦理观念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我国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消费不足和消费过度的现象并存,消费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大量存在,消费决定生产使资源环境安全失去保障,大众消费的理性不足而感性有余,不顾自身能力的盲目消费。在消费伦理建设中,首先要重视消费伦理规范体系的研究;其次要加强消费伦理文化的宣传;第三要开展社会主义消费荣辱观的教育;第四要积极开展消费伦理评价活动。  相似文献   

16.
张容南 《阅江学刊》2011,3(6):47-52
气候变化造成了数以万计的死亡和灾难,它要求人类对此作出伦理回应。回答不了气候正义的问题,国际范围内的合作就难以展开。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一种表达了气候正义诉求的气候伦理,为各种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提供价值的引导。在商谈应对气候变化时,我们需要将不伤害原则、公平原则和知情同意原则作为气候伦理原则应用其中,同时就气候正义的基本原则达成一致,并将这种原则贯彻到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计划中,才有望在国际层面展开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银娥 《唐都学刊》2004,20(4):10-14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讲求互信伦理、互助伦理、法治伦理。客观地审视和反思SARS事件 ,可以发现我们民族、社会在有关公共制度安排与治理等方面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对此 ,我们应创造和提供公共伦理形成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现代公共生活领域 ;建构现代公共伦理赖以生成和发挥作用的现实载体———现代开放的公民社会的“社群”组织 ;面向生活世界 ,探寻、甄别、确立并认同作为公共伦理核心的社会“公共价值” ;公共价值的确立需要以政府和个人共同承诺的公共责任为保障。  相似文献   

18.
谢一帆 《唐都学刊》2001,17(2):122-124
图书馆工作者职业道德包括职业信念、职业作风、职业感情、职业品德四个方面,图书馆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搞好职业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thics of current treatments for depression through the lenses of social work values and ethics. As a vehicle for analysis, the approach associated with ethics of care will be utilized.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paid to ethical dilemmas in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under the auspices of managed care companies. A case example is presented to help social workers understand these dilemmas in the context of practice. Adopting an ethics of care perspective would mandate that social workers become more politically active, and work toward integrating direct and indirect practice approaches in treating people who suffer from depression and similar problems.  相似文献   

20.
李卫东 《唐都学刊》2012,28(2):53-58
社会发展与互联网络的依存度不断提高,网络传播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日渐深刻;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社会伦理也面临网络传播的挑战,黑客和病毒、知识产权、有害信息及网络成瘾等问题不容忽视;探索网络传播中伦理问题的出路,是网络业科学发展进而服务于社会进步的迫切问题。扭曲的网络观的矫正、宽容和干预的互补、技术与人文的融合、适用与脱敏的调节,是整饬网络伦理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