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顾准,有这样的评价“在造神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他是最早清醒地反对个人迷信的人;在‘凡是’思想风靡思想界的时候,他是最早冲破教条主义的人。”“只因为他的思想变成了铅字,他给整个一代中国的知识分子挽回了荣誉。”“顾准是中国经济学界提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以上评论,都出自当今中国第一流学者之口。随着他诞辰9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顾准这个名字再次为思想界、经济界所瞩目。一部关于他的传记《顾准画传》也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这部传记以文字和图片交互的形式,对顾准不平凡的一生进行了梳理和记叙。  相似文献   

2.
《中外书摘》2007,(8):4-7
吴敬琏,2000年、2001年连续当选“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是国人最熟悉的经济学家之一。然而,吴敬琏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吴敬琏长女吴晓莲从“家人”的角度,讲述了父亲质朴的生活态度、严谨的学术追求和求真务实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不懂装懂     
1998年。我一位大学同学回国探亲.他叫顾重之,是我在大学时唯一佩服的人。他是顾准的儿子,1979年全国高考北京状元,入学那年28岁,大二时太太生了个女儿,一家三口住在一间8平方米的单元房,没有钱和地方请保姆,太太也上班,因此他最多算个“业余学生”,但每次考试永远第一,并且拉第二名很远,以至于我们班在比成绩时,往往把他排除在外,我们总说:“不算老顾,我第一。”没办法,他有顾准的基因,  相似文献   

4.
幽默     
围裙 小莉穿了一条新连衣裙,一边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一边回头问老公:“这件衣服好看吗?”老公说:“好看,不过你还有一件比这更好看。”小莉:“哪一件?”老公:“围裙。”  相似文献   

5.
在科学文化领域,出于对科技的热爱,有些人一边高度肯定科技的正面价值,一边说科技本身是价值中性的,不存在什么“双刃剑”的道理。李醒民教授还写了非常有针对性的一篇文章《“科学的负面作用”是“假命题”》(《社会科学报》,2006年9月14日,第5版)。  相似文献   

6.
柳絮 《女性天地》2014,(12):29-31
“啃老族”是指无能力独立生活,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目前,“啃老”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边是年老的父母养着“未断奶”的孩子,一边是潇洒悠闲终日与网络为伴的青年。这种现象也让不少爱儿心切的父母扪心自问:当初的溺爱是否已遭到无情的报复?  相似文献   

7.
潮流风向     
《女性大世界》2005,(8):20-27
奢华的“迷你”,凉帽的盛会,一边朝向男性,一边绝对女人,当“伯爵”让女人心动,谁来解读秀色可餐?……  相似文献   

8.
这年春节,他特意开了一辆商务车回老家,车里装满了年货。年迈的母亲佯装生气地说:“买这么多东西,多花钱呀,还专门弄了一辆大车运!”“也不全是”,他一边忙着卸货,一边说,“这次走,我要把家里的书全拉回去,所以才开大车回来的。”  相似文献   

9.
家长会的次日,晚餐桌上,爸爸正式组织传达学习家长会的精神,一边学习一边讨论。 “校长说,性格好就是要合群、受欢迎,别的孩子要喜欢和他一起玩……” 三三说:“不对,性格好是他要喜欢和别的孩子一起玩! “对!”爸爸还在愣神,妈妈迅速表示了她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新书一瞥     
《中外书摘》2014,(4):102-102
《改革是最大政策》,吴敬琏等著,东方出版社2014年1月版。37.00元 本书中,吴敬琏、张维迎等17位学者,从改革面临的危机、改革需要在哪些方面解放思想、改革的突破口是什么.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对的和没做的”等角度,对下一步改革做出深刻、理性的建言与预判,  相似文献   

11.
礼物     
“王明今天怎么了?”看着王明那笑得合不拢嘴的样子,班里几个同学互相嘀咕着说。原来,王明要过十周岁生日了。中午放学出了校门,王明一边嘴里哼着“祝你生日快乐”,一边双手鼓掌打着节拍,一会儿就到了自己的家门口。  相似文献   

12.
罗满元 《老年人》2007,(7):26-27
2006年8月5日上午10时25分,我的母亲用尽最后一点力气耸了耸肩,双手一摊,停止了呼吸。当晚,瘫痪在床的父亲提出要跟我们一起守灵。父亲坐在轮椅上,抚摸着母亲的棺木,一边用不灵便的手比画着,一边嘴里“啊啊”地说着什么。我们听不懂他的话,只能猜。后来,我找来一块小黑板,父亲用左手在上面艰难地写下“83”、“85”和“3”三个数字。  相似文献   

13.
人在实验班     
“糟了!糟了!又迟到了。三个家伙真不够意思,把我一个人留在宿舍里。”我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咒骂着匆匆走在从宿舍到教室的路上。  相似文献   

14.
《独生子女健康》2010,(6):11-11
“我怎么这么累呢?这是小孩的生活吗?”娜娜一边揉着眼睛,一边委屈地抱怨着。妈妈看着女儿东倒西歪地“蹭”到卫生间,心里也不是滋味儿,娜娜就要考中学了,如果初中不能进入第一梯队,上高中就更难赶上了。想到这,妈妈又在心里安慰自己:哪家的孩子都这样,咬牙挺一挺吧!  相似文献   

15.
刚接触精神康复服务对象时,我对这一群体是完全不了解的。当时存在的心态有两种:一是“无知者无畏”;二是尽快成为“有知者”。我深知,要服务好这群康复者,自身要有充分的专业装备,但本土却没有很多例子或资料可做借鉴。本着“摸石子过河”的心理,我一边学习,一边通过在前线与康复者的实际接触,对他们进行最真实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职业》2011,(10):77-77
鸟语花香的4月,正是享受人生的大好时候。要做到真正“享受”人生,就必须一边学习人生的智慧,一边做好职业发展、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修炼、积累,用心工作与生活,方可自由徜徉于人间四月天,享受快意人生!  相似文献   

17.
春节将至,整个城市沉浸在喜庆喧闹的气氛里。这天上午,南京市建邺区滨湖街道北圩路社区,独居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看退休校长老潘写春联,社工王哗一边发瓜子花生,一边跟每位老人韶(注:南京话,“韶”意为“聊天”)上几句,逗得老人家们个个笑呵呵。“我的工作就是陪老人韶唉。”讲起来很轻松,其实,王哗“陪聊”这份工作并不好做。  相似文献   

18.
汤园林 《老年世界》2013,(19):22-22
空调装了几年了,母亲始终学不会如何使用,无论我怎么教她,她都会在半夜感到寒冷时喊我起床。我一边睡眼惺忪地按下遥控器,一边不满地嘀咕:“摁一下开关键就行了,你怎么老学不会呢?”  相似文献   

19.
“反转”与“爱国” “法律尽可以蒙垢于一时,却不可能沉沦于永远。因为法律应该代表大多数人民,法律终究要站在大多数人民一边!这不仅是郭成林上诉的原因,亦是广大人民对二审的期待。”  相似文献   

20.
张琦  周凯 《金色年华》2008,(2):13-14
“这样穿好看吗?”李妍一边试着新买的小西服,一边听寝室同学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