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上古汉语连词用于连动式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从《尚书》到《左传》到《史记》,连词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连动式中连词的使用频率则经历了从少到多再到少的过程。连词在上古连动式有语法、语用和语义三个方面的功用,其使用频率的变化则存在连动式语法化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连动式是一种重要的多动词类型句式。西周金文连动式可以分为以"以"为连动标记的连动式和无标记连动式两类,语义上有典型连动式和非典型连动式之分,典型连动式表达顺承关系和目的关系,非典型连动式表达因果、状态和方式等语义关系。受连词发展等因素限制,殷商时期连动式无"有标记连动式"类型,但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连动标记进一步增多,从殷商到春秋战国时期,连动式的演化经历了一个由不使用连词标记到较多使用连词标记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肖科见 《南方论刊》2007,(1):109-110
连动式是句法化程度较低的一种句法结构,在汉语发展史上,使成式、处置式、体助词“着”和“了”以及比较标记“比”等的产生,可以说都是在连动式结构中进行的。以连动式为参照点来考察汉语语法化现象,使我们更深刻了解句法位置、结构形式对语法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秦汉时期的简帛文献真实地展现了当时文字和词汇使用的情况,是珍贵的语料文献,为《说文》研究提供了新的例证。利用秦汉简帛文献中的一些用例,可以从“字形新证”和“字义新证”两个方面证实《说文》中的一些收字和说解。  相似文献   

5.
陈忠 《学术探索》2007,(3):142-144
连动式是现代汉语的一类重要句法现象,是许多语法现象的温床。高增霞所著《现代汉语连动式的语法化视角》一书首次从语法化的角度对这一重要句法现象加以系统全面地审视和考察,把连动式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堪称现代汉语连动式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6.
颜丽  周洁 《齐鲁学刊》2008,(3):132-135
汉语"连动式"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末是模仿描写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初是廓清概念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是多元研究时期。  相似文献   

7.
《观世音应验记》(三种 )是在我国久已失传而新近从日本介绍回国的南朝小说 ,书中保存了不少南北朝时期使用的较为特殊的词语。本文考释了十一条这类词语 ,同时对《汉语大词典》和今人的一些说法加以补正  相似文献   

8.
《周易》是中华古代文化的主流,是对中华上古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是《周易》文化的发展,代表了秦汉以来中华文化的特征。到社会主义时期,古老的中华优秀文化与西方的先进思想相结合,产生了新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是南朝宋临川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的一部小说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另外,它产生的时代,在汉语史上正是由上古到中古的过渡阶段,其书又是比较接近口语的作品,在词汇与语法方面对上古汉语均有继承和发展,因而这部书是我们研究汉语发展变迁的珍贵材料,也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特点的难得作品.本文试图以《世》中的复音词为基础,探索一下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复音词的特点.汉语复音词分为合成词、单纯词,其构成方式又分为复合、附加、重叠三大类.我们先谈一下合成词.先秦时期,汉语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单音词,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复音词已有一定的数量,但合成词还是少数,汉代以后,合成词逐渐多了起来,其构成方式也逐渐完备.(一)复合式合成词先秦时期,复合式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只具备两种:并列型和偏正型.虽然我们可以找到动宾型,但这种类型还处在萌芽阶段,到了两汉时期,动宾型有所发展,但所反映的事物的范围却不大,在《世》中.动宾型有所补充,同时又出现了主谓型和动补型,这  相似文献   

10.
作为汉语特有的动词复制句,一般由动宾结构和动补结构组成,形成所谓的"宾补争动"现象。形式句法关心动词复制句的生成机制,认为动词复制句中的前一动词是后一动词复制而成的,并构拟了动词复制句的生成过程。汉语中还存在由非动宾结构构成的动词复制句,主要有主谓式、连动式和状中式,这些结构中的前一动词明显不是复制而成,无法用之前的生成机制解释。动词复制句与汉语中的动词作主语、主谓谓语句等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它应当也是汉语句子中心只有谓素形成的,是可以推导出来的衍生现象。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肯否连动句式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增霞 《学术探索》2005,(5):134-137
现代汉语中,像“坐着不动”这样的连动句式,不仅具有与一般连动式不同的结构特点,其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也具有明显的不同。这是由于它反映了一种逻辑先后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2.
徐道一 《殷都学刊》2004,(3):33-35,42
以总结商代人思想认识为主的《归藏》 ,以坤卦为主 ,《道德经》保留了《归藏》的微言大义 ,加以发挥。而《周易》改为以乾卦为首 ,确立了天地之间的主次关系 ,从而使人在思想认识上从静到动 ,从自然到社会 ,产生了一次大的飞跃 ,并形成了后世的学术繁荣和大一统局面 ,可比类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飞跃。  相似文献   

13.
湘西汉语方言主要有湘语、西南官话、赣语和乡话。秦汉时期湘语已经成形。北宋靖康之乱北方移民给湘西地区带来了官话。明清时期"江西填湖广"江西移民带来的赣语对湘西汉语方言的影响力比较有限。乡话在瓦乡人迁徙到湘西之前就已经形成了。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有"《书》标七观"一说,其相关内容最早见于传世文献《尚书大传》、《孔丛子》两书。两书载记稍有差异,但就此并不能认为"七观"说属于秦汉或魏晋时期儒者所臆造,恰更能证成其为战国流传下来的一些有关孔子论《书》的"传"文或传说。"七观"说不仅概述了《书》之核心要义,亦对汉魏时期不同《尚书》学派诠释《尚书》之向度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竹简秦汉律与唐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竹简秦汉律与唐律的比较,尤其是篇目体例与有关诉讼方面一些具体法律条文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法律虽然在从秦汉时期到隋唐时期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从一些具体法律条文到整个律典的篇章体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法律制度所体现的法律精神则是高度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连动式和动词作状语的差异和联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朴世晶 《兰州学刊》2005,(2):311-313
动词的连续使用是现代汉语的特殊形式,有几种情况:连动式、动词作状语、动词作补语、动词作宾语、动词并列.后三类相对来说较容易区分,较难区别的是状中式和连动式,所以本文只考虑连动式和动词作动词的状语.首先分别分析连动式和动词作状语的特点,然后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文霞 《学术论坛》2006,(2):172-175
秦汉时期奴婢的法律地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前学术界对此时期奴婢的数量、来源、从事的工作等具体问题研究较多,而对于法律层面上奴婢的地位和待遇等问题,探讨较少。文章试图从奴婢的生命权、财产权和婚姻权着手,探讨秦汉时期奴婢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8.
动相补语"到"早在宋代公文中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到元代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到"多见于公文类文献,少见于白话类文献,但两类文献中可搭配动词的语义类有差异;明清时期,动相补语"到"的发展呈现出停滞状态,清代之后又迅速发展,最终在现代汉语中普遍使用;这一使用发展特点与近代汉语时期"V得(O)"的广泛使用有很大关系。"到"和"得"前可搭配动词一致性较高,两者有发展上的共性,但从形式标准来看,与"得"相比,"到"始终没有发展出动态助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秦汉简牍资料的发现与陆续公布,为我们进一步认识秦汉社会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张家山汉墓出土的《二年律令》,是西汉初年汉律的主体部分,其中有许多民法方面的内容,涉及物权法、继承法、债权法、身份法、婚姻法等,对认识秦汉时期的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等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众所周知,秦汉律令久已亡佚,清末学者虽然做了一些法律文献的辑佚和整理工作,但仍然是一叶泰山。因此,对秦汉律令重见天日的价值如何高估亦不为过,正如作者指出的,我们不仅从云梦秦律、龙岗秦律看到了秦的法律原文,而且从张家山汉墓出土的《二年律令》得见汉律的规模,这是我们足以告慰先贤的旷世佳讯①。  相似文献   

20.
汉译佛经在近年来颇受汉语词汇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佛经文献中出现的新词,它们对同时期中土文献的词汇系统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对汉语史以及辞书的编纂都具有重大意义。《汉语大词典》是目前中国最权威的大型辞书,但它对东汉时期的佛经语料关注较少。以支谶佛经为中心,探讨《汉语大词典》(下文简称《大词典》)中未收录的新词,以期进一步完善东汉时期的词汇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