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族青年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是近年来文坛上倍受关注的一部文学作品。2000年荣获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这次获奖使它的影响扩展至海外。小说的主题和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浓厚的宗教哲学意识以及独特的叙事手法,都让人不能不想起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曾荣获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这两部小说在主题、背景和神话、寓言的内在结构形式上都有着许多相近之处。同时,基于不同的文化、宗教背景,两部作品在对存在与时间的哲学理解上又有着迥然的差异。正是这些相似与差异构成了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陈洪对于世代累积型小说与宗教的关系研究,从版本、人物形象、宗教象征的演化之中发掘特定的宗教历史文化语境,显示了宗教内容对于考察古代小说的成书过程以及版本之间关系的特殊价值。近30年间,陈洪对一部代表性作品(《西游记》)、一位代表性文论家(金圣叹)进行了集中的研究,逐步廓清"文学创作的宗教性",建立了具有中国文论话语特色的宗教民族诗学。  相似文献   

3.
学作品是由语码符号组成的,但并非是一个平面的图式,而是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最深层面的符码往往规范着学作品的意蕴和美学风格。徐訏小说最深层面的符码即为徐针立足于宗教化对人生与世界的独特理解,它极大程度上抟塑了小说中追寻救赎的生命意蕴和史诗美学。本试图从这个途径来把握徐訏小说,力图还之以更深入、本真的徐訏。使人们重新认识徐訏小说的思想、美学价值,为重写学史做点扎实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中的大量的梦幻小说体现出了作者复杂错综的宗教思想。这种多种宗教思想的杂糅性与中国古代宗教的发展流变、作者所处的社会时代、个人信仰以及作品的创作方式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种种宗教思想深刻地阐释了中国古代宗教特有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辛格最为杰出的作品当属短篇小说,其中对于道德问题给予了相当的关注。文章从职业、婚姻、激情三个方面探讨了辛格的道德观点,并结合他思想中对于宗教和传统的继承,力求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并通过具体的小说来论证各种观点。  相似文献   

6.
约翰·厄普代克是当今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基督神学是他在小说中频频涉及的主题。小说《兔子,跑吧》是作家的宗教思想的集中体现之作。在这部小说中,厄普代克从宗教神学的角度分析了西方社会的信仰危机,强调坚持对超验的上帝的绝对信仰才是出路。文学与心灵、宗教探索相结合,使厄普代克的作品成为一面面镜子。  相似文献   

7.
弗兰纳里·奥康纳被公认是继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最杰出的作家,在世界文学中影响巨大,她的作品阴郁,诡异,对人性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她的创作中大都有浓重的南方意识和天主教意识,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她的小说体现了一种存在主义困境。以短篇小说集《好人难寻》为例,小说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厌恶感,这种厌恶感不仅体现在对人的生存环境的描写上,还反映在个体的体验上;同时,作品还体现了人与人的相处中的折磨与纠缠,“他人就是地狱”;尽管社会本身是有着多元色彩的,人却只能在不断选择的过程中体验存在的困境,人只能有相对的自由;但是,也有一些反英雄义无反顾地追逐着自己的自由,尽管这样的追逐很荒谬;通过小说中人物对于宗教的态度或神父角色的描写,小说拷问了现实宗教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君小说中有着明显的"冲谈"痕迹,在他的作品中具有浓浓的带有宗教倾向的出世味道。他非常注重对冲谈的艺术境界的营造,具体表现在情节编排、场景展示和语言运用中。东君的创作强化了作品的现实关注度,加入了神秘美因子。  相似文献   

9.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宗教情结和道德说教艺术在英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道德关怀一直是乔治.艾略特小说中关注的主题。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和康德的实证主义对其自身的“人本宗教”道德观树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她借助艺术的表现力在她的作品中展现了对社会道德的关怀,因而被看做维多利亚时代的伦理遗德象征。  相似文献   

10.
《红字》是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成名作。霍桑的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他对人性、宗教和人生的睿智思考在作品中有着深刻的反应,因此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自1850年问世以来,《红字》一直备受各大评论家的推崇,相关研究成果与日俱增,主要涉及小说中人物性格、作品的象征意义和女性主义等。本文试图采用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对《红...  相似文献   

11.
神魔小说是在明代独特的宗教、文化氛围中兴盛起来的,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文化背景。神魔小说满足了那个时代旺盛的创作需求、阅读需求,在明代异军突起并在创作上达到高峰。同时,作品在当时的广泛流传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现代奥地利著名犹太小说家约瑟夫·罗特(1894-1939)于1930年出版了小说《希约普---一个普通人的故事》(Hiob. Roman eines einfachen Mannes)[1],其从标题到内容、从谋篇布局到人物形象塑造,与圣经故事《约伯记》(Hiob)存在着明显的互文关系。理解作品中体现的宗教元素,有利于把握罗特对于20世纪初东欧犹太人信仰和生活的思考,他内心对于自己犹太身份的态度及其在普遍意义上对人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藏族青年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是近年来文坛上倍受关注的一部文学作品。 2 0 0 0年荣获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这次获奖使它的影响扩展至海外。小说的主题和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浓厚的宗教哲学意识以及独特的叙事手法 ,都让人不能不想起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曾荣获 194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这两部小说在主题、背景和神话、寓言的内在结构形式上都有着许多相近之处。同时 ,基于不同的文化、宗教背景 ,两部作品在对存在与时间的哲学理解上又有着迥然的差异。正是这些相似与差异构成了本文所要探讨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旧地重游》在伊夫林·沃的创作中占据特殊的位置。小说中的A2—B1—C2结构,呈现出美学上的对称性,并适应着隐喻宗教主题。小说的时长和时序变化有致。叙述中交替使用叙述者和体验者,使小说获得了不同的视点。从中间切中或先示果后释因、悄悄引入功能成分、运用丰富的意象及对比叙述,则显示了小说多重的叙述特点。尽管作者苦心孤诣,但《旧地重游》仍然是一部主旨(宗教)和效果(反宗教)相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从民族学的角度看宗教的功能及其研究的视角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在少数民族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尤其对于促进民族社会的整合以及展现少数民族的认同,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在看待宗教对于民族社会的正面影响的同时,还应正视宗教对于民族社会的负面作用。因此,新时期,民族学界对于宗教功能的研究,也必须采取多学科、多视角的原则,将不同学科以及研究方法整合起来,从民族地区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加强对于宗教功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远藤周作对于宗教的理解很复杂。虽然从小就接受了洗礼,并经常与家人一起参加教会活动,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远藤周作本人并不十分确信主耶稣的存在。因此在他的早期小说《沉默》中,我们会看到主人公洛特里哥神甫对于主耶稣存在本身的质疑,以及对于主耶稣人格的怀疑:主耶稣明知犹大要出卖自己但却不加以制止,牺牲犹大借以成就自己荣耀的人生。而到了后期,远藤不再为主耶稣是否存在而感到困惑,他的宗教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因此在他的后期小说《深河》中,远藤借小说主人公大津之口,非常清晰地表达了自己对于神的理解:"神拥有多种面孔。"从早期的《沉默》到后期的《深河》,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远藤多元化宗教思想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犹太教的创立、发展与整个犹太民族的生死存亡紧密连在一起,宗教信仰被视为犹太民族生存的文化形式。宗教因素对马拉默德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宗教意象成为马拉默德小说创作的文化源泉。在小说《店员》、《基辅怨》、《上帝的恩赐》等作品中,作者成功地运用圣经中的人物原型,将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人类恒定的命题相结合,通过作品关注现代人的生存、发展以及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爱玛》这部作品在简.奥斯汀的写作生涯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甚至可以说居于首要地位。这部小说在今天看来仍具有一种先锋性,开启了现代小说技巧的先河。文章从文本内部与外部两个视角来分析《爱玛》这部作品,力求进一步理解这部作品的现代性,并深究其在今天仍具艺术魅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著名的英国小说家劳伦斯在他的作品中对理性传统和西方工业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通过对笔下人物的描写,表达了其对于和谐生活的强烈渴望。而尤为突出的是,劳伦斯在他的小说中对生命直觉主义有着极其深刻的诠释,而这种思想在他的作品中也得以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小说《尘埃落定》的背景和小说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地描述,着重分析了“傻子”这一形象以及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宗教气氛,还分析了作者阿来是怎样以冷静淡然的笔触描绘那一个血雨腥风的动荡年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