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由于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加深、经济水平较低、传统孝文化缺失等原因,导致目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特别是精神赡养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对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了解现状的前提下,加强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工作,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精神赡养法律制度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关于赡养问题的法律规定有着这样的一些特点,强调经济上的供养义务,而对精神赡养义务有所忽略,这显然与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有差距。本文通过对精神赡养义务进行界定和分析,和对精神赡养可诉性的阐述,提出了一些完善精神赡养义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是子女赡养老人的具体形式之一,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纲常伦理和道德意识基础。社会普遍心理是崇尚尊重和爱护老年人,但从立法上明确其地位和强调其效力还是首次。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也即精神赡养,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加是各国立法明确的规定。我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全国先后出现几起相关案例,对于此类案件应该尽快出台配套细则和司法解释,确立审理原则、执行理念,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5.
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随着社会的变迁,精神赡养成为一个相对独立于物质供养而日趋重要的问题。精神赡养同时满足了年轻人的道德需求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对“精神赡养”范畴的把握应从人格尊重、成就安心和情感慰藉三个维度来展开,换言之,全方位的精神赡养必须同时满足老年人的自尊需求、期待需求和亲情需求。从传统孝道到精神赡养的演变路径是:从“老人本位”到“代际平等”,从“单一满足情感需求”到“兼顾激发生命潜能”。积极的精神赡养包含了晚辈精神上的自足和祖辈精神上的自强。  相似文献   

6.
精神赡养义务入法有利于保护老年人的精神权益,但其履行情况并不乐观。现实中既存在义务人积极履行精神赡养义务与相关政策制度支持乏力的矛盾,也存在义务人消极履行精神赡养义务与该义务履行客观评价标准欠缺及法律保障不足的矛盾。为落实精神赡养义务的履行,应当明确精神赡养不同主体间的责任与义务内容,设置精神赡养义务履行的最低限度,并据此完善与之匹配的探亲假制度、激励措施、失信惩戒措施及老年人关爱服务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老树 《老友》2012,(10):10-12
前不久,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4孝新标准,再度引发各界热议,这其中包括了带着爱人子女回家,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教会父母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气息,透露出对精神赡养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既有物质上的需求,也有精神上的需求。相对于物质上的供养,精神需求是更为独特而且重要的。老年人精神需求是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的集合体,而对其进行立法保障是保护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基础,符合保障人权、正义价值的本质要求,有利于维护老年人的正当权益。在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下,当代中国对于老年人精神需求立法保障存在立法过少、层级不统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约束性、操作性不强,相关法律制度尚待完善等问题。对此,可通过规范老年人精神需求立法、细化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具体内容,制定老年人精神权益保障相关配套法规、强化政府管理职责,完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健全老年人精神服务体系等措施来保障老年人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9.
周凌华 《老友》2013,(4):15-15
"常回家看看",是老年人最需要的"精神赡养"。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案明确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凸显了国家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重视,此举既完善了维护老年人权益题中应有之义,又使法律更加人性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城市独居老年人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独居老年人赡养和子女之间的代际支持的特点。发现:在独居老年人的代际支持中,在经济支持、生活照顾、精神慰藉方面,子女对老年人提供支持比例均高于父母对子女提供支持的比率;随着年龄的增长,独居老年人向子女提供支持的比例低于接受子女支持的比例,这表明老年人的独居实际上是赡养阶段;女性独居老年人更可能获得子女在精神方面的支持;收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向下的代际支持方面,收入越高的老年人,越有可能帮助子女;不同地区的代际支持模式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山东地区的老年人更多地支持子女。  相似文献   

11.
养老支持力中的"精神赡养"问题——试以"空巢家庭"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现正处于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的社会转型时期,"未富先老"的国情使养老问题十分严峻。而在养老支持力涉及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三个方面,精神慰藉是赡养支持力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从一个特殊的家庭模式———"空巢"家庭所面临的养老危机可以看出精神赡养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农村赡养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家庭赡养纠纷的形成原因,并探讨了家庭赡养模式的理论价值,然后对我国现行赡养法制状况进行了剖析,并从立法上、法律信仰上、维权组织上、纠纷解决方式上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立 《今日南国》2007,(8):51-52
近日,哈尔滨市一位老人以无人赡养的名义起诉自己的儿子,要求他必须每周探望自己一次,对自己进行精神安抚。对此,有关专家表示,老人对“精神赡养”的维权也揭示出赡养方式的新变化,如今一些具备自养能力的老年人,在衣食无忧的同时,开始渴盼儿女们的精神关爱,并且这种需求已逐步上升到寻求法律帮助的高度。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相似文献   

14.
城市居家养老模式下的社区精神赡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家养老模式下的精神赡养分为家庭精神赡养和社区精神赡养。社区老年人活动对社区精神赡养的作用,体现为慰藉-尊重-安心三个不同层次。针对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存在差异化、组织化的特点和现行"自上而下"的社区老年人活动组织的现状,提出建立"自下而上"的活动组织体系,以满足老年人的社区精神赡养需求。  相似文献   

15.
种荷 《百姓生活》2013,(12):26-26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于201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首次将“常回家看看”等精神赡养写入条文。当日上午,江苏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法院对一起赡养案件进行公开开庭审理,判处被告人马某、朱某除承担原告储某一定的经济补偿外,  相似文献   

16.
17.
社区照顾——城市老年人的赡养方式新选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在经济及社会保障尚未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家庭核心化以及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年轻人工作压力的增大,这种4-2-1的家庭结构模式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我国城市的老年人的照料和需求等养老问题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本文旨在对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照顾的三种模式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分析:不同的赡养模式的优势和不足,以便试图提出在目前的境况下的一个以社区照顾为本的城市老人赡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赡养老人 ,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每一个成年子女应该履行的法定义务。赡养老人在法律上主要是指在物质上提供的帮助 ;从社会学上讲 ,赡养也指对老人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 ;直面全球老龄化危机 ,我们应担负起法律赋予的赡养老人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9.
小非 《老友》2011,(4):46-47
老龄化社会,什么才是对老年人最大的关怀呢?赡养老人,并不是每个月定时寄生活费,让老人吃穿不愁就行了;还要从精神上给予老人慰藉,就像《常回家看看》那首歌唱的那样。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自立门户的子女,很少去父母那里走动,有些子女甚至对老人不理不睬,实施"冷暴力"。痛苦不堪的老人即便想要维权,也总因相关法律不够具体而难以得到保护。现如今,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说,物质养老已不再成为问题,"精神赡养"成为新的社会课题,乃至成为一个法律难题。2011年伊始,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出炉,"常回家看看"将写入法律……  相似文献   

20.
李俊主 《社区》2014,(7):56-56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许多子女在对父母做好物质供养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精神赡养了。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具体表现。但是,有些子女对精神赡养理解不深或比较片面,认为向父母问候几句就是精神赡养了;也有的子女觉得精神赡养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嘴,不知怎么做好。其实,解决这一难题有一些比较好的做法和经验,只要用心实践,就能慢慢看到父母的笑脸越来越多了,情绪越来越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