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丽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6):86-92
本文拟对张东荪政治思想中的宪政观进行探讨,首先从限制权力主张法治的基本内容、对抗调和的宪政精神两个方面分析了张民初时期在宪政观上的基本主张,其次阐述张对国民党宪政建设的态度,最后指出张发生了大谈制宪到对国民党宪政不感兴趣不愿多谈宪政的重大转变,并以张在宪政价值理念上对自由的取向所发生的偏移对这种宪政观的转变作出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杨晓东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483-487
阿克顿从人类义务的角度来阐释自由,把自由视为人类良知的守望者,认为自由的神圣职责就是防止不正当的支配优势的出现。他反对政府拥有绝对的权力,主张建立代议制政府、推行宗教宽容以保障个人的自由。在反思法国大革命时,他把暴力革命看成是改革的最大敌人和违背自由原则的恐怖,提出要警惕以平等,以人民和民主的名义对自由带来的伤害。由此,阿克顿在近代欧洲政治哲学发展史上将自由的价值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极大地推动了19世纪自由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晓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4):483-487
阿克顿从人类义务的角度来阐释自由,把自由视为人类良知的守望者,认为自由的神圣职责就是防止不正当的支配优势的出现.他反对政府拥有绝对的权力,主张建立代议制政府、推行宗教宽容以保障个人的自由.在反思法国大革命时,他把暴力革命看成是改革的最大敌人和违背自由原则的恐怖,提出要警惕以平等,以人民和民主的名义对自由带来的伤害.由此,阿克顿在近代欧洲政治哲学发展史上将自由的价值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极大地推动了19世纪自由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浅析社会契约思想与宪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契约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它以自由、平等、人权为基石,影响着西方宪政的产生、发展。本文从社会契约思想及其与西方宪政的关系入手,结合我国宪政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社会契约思想在我国的推广,将会推动我国宪政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梁婷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5-37
英美国家的法治宪政思想发源于其自由主义传统,成为近现代以来民主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哈耶克以自由秩序为基础改建了自由宪政思想。哈耶克宪政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自由主义思想,核心概念是自生自发秩序。哈耶克的宪政模式从二元法律观出发,构建了三权五层式的宪政国家模式。但是不可否认,这一宪政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政权的发生学的考量、国家的稳定等方面的缺失。通过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哈耶克的宪政思想进行评析,为我国的民主政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文寅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2):6-8,12
宪政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从法理学上说 ,权利和自由是宪政的核心 ,民主是宪政的基础 ,法治是宪政的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应包括建设社会主义宪政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宪政的价值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占美柏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6):59-64
宪政的合理性不仅在于其对权力的正当化和规范化,更在于其对正义、民主、自由等价值理念的张扬与坚持.在宪政的价值构成体系内,正义具有绝对性与综合性的特质,是宪政的第一性价值,并构成宪政的价值基础;民主、自由等现实价值目标是宪政的第二性价值,它们来自于正义并受制于正义,是宪政的具体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8.
郭正怀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6):130-132
纵观海内外对蔡锷的研究,多偏重军事、政治等方面,几无从宪政的角度观察蔡锷之思想者。总结蔡氏对军人、政党、总统与宪政之关系,可发现蔡锷强调宪政对于建立强大中央政权的作用;政党政治要有力地服务于宪政。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宪政的伟大开拓者。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宪政进行了四次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国民革命时期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就具有了雏形。土地革命时期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和实践有了初步模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已经形成并付诸实践。解放战争时期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已经成熟 ,突出标志就是《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和实施。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宪政学说 ,是中国宪政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康德的哲学包括知识论、道德哲学和美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相比之下,他对政治的思考是零散的,因此,需要把康德的宪政思想放在他的哲学体系的语境中加以研究。康德的宪政思想自有其逻辑,他把宪政建立在普遍的伦理和道德基础上。这正是康德在其道德哲学中体现出的思想。康德以其道德哲学中的"自由"理念为线索来论述他的宪政思想,包括宪政的可能、宪政的必要、宪政的原则和宪政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论宪政的概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进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13-117
如何理解和定义"宪政",作者认为并非不证自明。文章首先比较了中西法学家对宪政所作的阐释,并考察了宪政文化的历史背景,进而认为现代宪政的概念模式应当是自由、民主与法治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2.
朱迁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8):29-31
宪政是关于设防的学说与政治,它是限制权力的政治制度。作为一种理念,同时亦是一种手段,宪政浸透了历史传统和入文精神。自由作为西方宪政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石,体现了对权力的限制和对权利的保障,并以此来揭示宪政的基本精神。自由在宪政的基本含义中反映了宪政国家的目的及价值诉求,构架了西方的宪政理念。 相似文献
13.
张艳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88-92
一般认为,在英国宪政实践中,保障宪政的主要力量来自权力分立、法治、通过权利制约权力等被公认的宪政原则。然而,通过对詹宁斯等人有关英国宪政学说的论述,可以发现民主在保障英国宪政中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甚至,民主与自由一样,均是构成英国宪政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谢进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3(4):43-46
在推行宪政主义的法治国家政制构架之中,宪政与司法的联系可概括为两种对待问题的方法和理念:“宪政司法”与“司法宪政”。“宪政司法”关注司法的宪政品性,着眼于司法运作和司法改革的宪政主义视角;“司法宪政”则极力倡导和探索宪政的司法进路,强调司法的宪政功能以及司法改革对宪政建设的意义。中国宪政建设与司法改革积极推进,当前应致力于塑造宪政型司法,建构司法审查制度,在宪政程序中导入司法理性,正确处理司法改革与宪政改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宪政自由的价值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珣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1):46-51
由宪法规则体系所规范的宪政自由,有其内在的价值维度,并呈现出一体三维的结构,即个人场域的自主性、社会场域的创造性和与政治/国家场域的参与性.三者分别是基础性价值、终极关怀的价值和兼目的性与工具性色彩为一的价值,相互连接形成现代政治中宪政自由的价值与功能的图景. 相似文献
16.
王运红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4):93-96
宪政的终极价值在于保障人权,属于自由主义的范畴。近代中国没有存在过真正意义上的宪政。清末立宪是要借宪政之名分,维系大清国的皇统;民国时期的宪政沦为革命家和军阀政客的工具。而且,无论从宪政的历史发端还是本土的经济、社会、文化资源来看,近代中国甚至根本没有宪政的客观需求,所谓的宪政,只不过是一个煽情的伪命题。 相似文献
17.
程华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5(1):28-34
近代宪政国家成长的社会基础是市民社会,市民社会是民主政治革命的推动力。市民社会产生了宪政的要不;个人独立性的成长;现代民主制的直接源头;分权制衡等。市民社会是民主的前提和条件,没有市民社会作为支撑,宪政国家的成长既无可能。 相似文献
18.
肖海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1):1-4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在中外的巨大压力下重提准备实施宪政的调子,引发了国统区一场颇具规模的宪政运动。陈启天作为青年党的重要成员,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宪政运动,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人物。作为宪政实施协进会的成员之一,他以强烈的建国关怀和娴熟的历史感,运用中西宪政历史资源,试图走协助国民政府实施宪政的改良道路,实现中国的政治转型。随着抗战胜利后国内政局的变化,其理想缺乏实现的可能性。但是其关于实施民主宪政的各种思考,至今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9.
20.
肖海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在中外的巨大压力下重提准备实施宪政的调子,引发了国统区一场颇具规模的宪政运动。陈启天作为青年党的重要成员,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宪政运动,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人物。作为宪政实施协进会的成员之一,他以强烈的建国关怀和娴熟的历史感,运用中西宪政历史资源,试图走协助国民政府实施宪政的改良道路,实现中国的政治转型。随着抗战胜利后国内政局的变化,其理想缺乏实现的可能性。但是其关于实施民主宪政的各种思考,至今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