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瓶梅》主人公西门庆及其周围的人物,一个个都是唯利是图、任性纵欲与传统道德文明几乎绝缘的半人半兽。他们的行为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剧变,表现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共同的规律。作者未必意识到这一点,但他现实主义的描写,确实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巨大的认识价值。本文想就小说所展示的人物行为,围绕商品交换原则的扩张、传统道德的沦亡及其背景、原因,对《金瓶梅》的思想认识价值,发表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受胡令毅先生的启发,笔者认为《金瓶梅》的作者是徐渭,西门庆的原型是徐渭的幕主胡宗宪.虽然我们与徽州潘志义先生提出的《金瓶梅》作者为汪道昆,西门庆原型是吴天行的观点完全不同,却均认为《金瓶梅》故事的背景地点就在古徽州,或更确切地说,主要在歙县.笔者为了考证这一问题,曾两次赴徽州考察,终于有所收获,下面试从七个方面作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王祥云 《南都学坛》2005,25(4):61-64
从传统性爱观念的演变来看,《金瓶梅词话》中的性爱描写,体现了两性关系的文化特色。表现为:一夫多妻的婚姻结构,导致了两性性爱对等的失衡;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使扭曲的性爱畸变成为正当的社会规范;娼妓制度使男女性爱沦为正常的商品交易;房中术使性爱描写的细节极为张扬,成为人所诟病的缘由;西门庆的性观念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特定风气。作者以惩戒、劝勉的口吻进行道德说教,以写实的手法进行性爱描写,使人一方面看到儒家道德说教的虚伪,一方面又看到晚明社会风气的黑暗与淫糜。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父亲作为一种负载历史传承的文化代码具有正负双重含义,西门庆的张扬与沦陷体现了父亲缺失的二律背反。《金瓶梅》父亲缺席的叙事策略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寓言,反映了作者在末世狂欢的时代表象下深深的忧虑和绝望。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小说《秦腔》描写的乡村家族文化在现实中的遭际。受社会、文化、道德等因素的制约,家族及家族文化体系从根本上丧失了赖以生存的现实基础和条件。所以,当下的乡村家族文化处于一种历史性的消解过程中,最终导致了乡村象族文化精神的丧失。  相似文献   

6.
每每翻阅《金瓶梅》总会体味到一种浓浓的悲剧意识.这种感觉的产生似乎与《金瓶梅》所表现的题材不符.作为一种从描写生活入手的小说,作者选择的是丑恶的世界,刻画的是丑恶的人物,揭示的是丑恶的人生,如何竟会传出一种悲剧的气息呢?因此,许多人否认《金瓶梅》中有悲剧意义存在,而认为《金瓶梅》完全采用的是一种纯粹喜剧的手法.你看作者对集官僚、恶霸、富商于一身的主人公西门庆贪欲淋漓尽致的暴露,对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为代表的女人淫荡放纵的描绘,对以应伯爵为典型的帮闲蔑片趋势附利“狗性”的讽刺,对以王姑子、薛姑…  相似文献   

7.
论《金瓶梅》中西门庆形象的商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中的西门庆由泼皮浮浪破落户子弟发展而为集恶霸、商人、官僚于一身的人物。西门庆身上,既有封建时代的烙印,有封建意识的残留,但更为突出的是表现了早期新兴商人的思想性格和气质特点。西门庆的思想状况和性格发展史,反映了明代中晚期封建势力与新兴商人势力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利用的社会发展状况。西门庆形象的出现,反映了新兴商人正在从封建时代的社会土壤里破土而出,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社会势力的现实。西门庆以其官、商、霸相结合的形象特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早期商人的艺术典型。这一形象塑造的成功,标志着《金瓶梅》高度的现实主义成就  相似文献   

8.
<金瓶梅>是一部描写"时俗"的伟大的世情书,小说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大多是市井社会中的俗人,"饮食男女之事"在他们身上有着鲜明的体现和五光十色的表现.西门庆作为小说的第一主角,不仅是作者全力刻画和重点描述的人物,而且作者围绕着他还写了社会各阶层其他众多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非常鲜明地体现出当时的时代风气和社会面貌.解剖西门庆这个人物形象,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金瓶梅>作为一部"寄意于时俗"的小说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的市井语言特色姜丽珍《金瓶梅》是一部以市井人物为主要题材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它描写明末山东清河县商人西门庆一家在短短六七年时间内发迹、衰败的丑史,塑造了从市井无赖、帮闲、娼妓到朝廷命官、太监及僧尼、奴婢、媒婆等数十种行业的众多人物形象。这部...  相似文献   

10.
理性的皈依与感性的超越———论《金瓶梅》的二元文化指向张进德《金瓶梅》是世俗价值观念与宗法传统道德观念的特殊浑融。作者的理性指向表现为对宗法传统价值观念的皈依,而艺术描写的感性指向则表现为对作者理性思维定势的超越。这种情况最突出地体现在小说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1.
西门庆这一形象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与社会意义。他的一生活动主要集中在官场、情场与商场,又以商场为本,所以对金钱财富的追求成为他最重要的人生价值取向。在追求这一切的过程中,其所作所为尽管为世人所不齿,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其采用的手段又从种种侧面体现了西门庆作为一个新兴商人的睿智和魄力。  相似文献   

12.
英国著名作家威廉·戈尔丁在其代表作《蝇王》中,从实物象征、人物象征和事件象征三个方面使用了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些象征意义的叠加组合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即一旦人类劣根性膨胀,文明与民主就要濒临毁灭。作者通过这部小说表达了对二战后西方社会的认识和对人类命运的忧虑。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内蕴深厚,本文通过对贾平凹乡土小说的分析研究,探讨贾平凹小说中的乡土情结。文本从对故乡山水的留恋,对西北女性的赞美及为其鸣不平,作者的商州情结,对故乡生活苦难的反思四个方面,展示了贾平凹对西北人民生存状态的关注以及对西北地区落后观念的担忧。通过商州故乡仁厚纯真的民性风情展现西北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4.
云南乡土作家夏天敏对乡村伦理有细致深切的关注。他的乡土小说中展现了当前乡村社会的复杂伦理状况,如正义观、贞节观、生存观等乡村伦理的变化,也表达了自己对乡村伦理状况的忧虑和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李贺诗外表"冷艳"实则"内热","冷艳"是其外在表现,而内中却蕴含着诗人矫世的热情、人生的眷恋、个性的张扬.这些构成了李贺诗创作的内驱力.文章从蹭蹬不遇的苦闷、对世事的忧虑和愤概、对生死问题的困惑三个方面出发,揭示了李贺创作的心理背景和内在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华裔美国作家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人》描写了华人拉尔夫一家移民美国,逐渐被美国主流社会同化,最后成为“典型的美国人”的故事。《典型的美国人》的同化模式就像一杯由“烈性”的美国文化和“调味”的中国文化调制而成的马提尼鸡尾酒,散发出独特的味道。  相似文献   

17.
刘宋世家大族杰出作家谢灵运之所以在山水文学创作中取得如此突出成就,是因为其家族的庄园经济生活状况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谢氏家族富足奢华的庄园经济生活催生了谢灵运的山水诗,并影响其山水诗的创作题材、情感状态、精神境界和审美取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现代作家废名拥有对生活和艺术的独特感悟。他在小说创作过程中,不断探求适于表达自己独具个性的审美艺术形式,在诗化的艺术追求中执著探索与创建现代小说文体。论文从文体要素的具体构建论述废名小说文体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和艺术的创造,并进一步从文体构建的审美效果寻绎和阐释小说文本和谐的文化想象蕴涵。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西门庆一家的服饰装扮为透视窗口,以《明史·舆服制》等文献为参照,通过他们对明代法律的逾越,管窥当时新的市民阶层、新的时代文化信息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冲击和否定。  相似文献   

20.
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既是王蒙创作道路上一部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也是王蒙对民族百年历史深刻反思的经典奉献。作家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对中华五千年传统文明、文化、历史、人性和知识分子问题进行了形象的思考和深刻的反思。作品通过倪吾诚的家庭纠纷和争斗,写出了资本主义与封建家庭的极端腐败和溃灭,资产阶级及其意识形态的软弱性,人民革命的必然性,以及改造中国文化形态的艰巨性。同时也写出了在这种蜕变期里,知识分子及没落地主分子的绝望、扭曲和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