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对《西游记》第一二回有关隐喻暗示的破译,可以确定《西游记》的最终定稿人就是明代万历时期茅山全真道士阎希言师徒。通过对《西游记》第一二回有关阎希言之“阎”姓的隐喻暗示的破译,确认这些隐喻暗示具有“唯一性”,从而推出第一回中有关茅山、乾元、全真和“希言”的隐喻暗示均具“唯一性”。 相似文献
2.
胡义成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30(1):43-49
《西游记》第一二回已经用隐喻暗示方法,透露出其"最终定稿人"是明代万历时的茅山乾元观全真道士阎希言师徒。该文按《西游记》隐喻暗示思路,再破译陈元之序言以及"镇元子"、"华阳洞天主人"的真象。在《西游记》文本中,我们看到了横跨文本中的镇元子艺术形象、序言作者陈元之和《西游记》出版前夕的"最后定稿人"舒本住三者之间的一种互相对应、互为化身的"三位一体;"如果再加上"华阳洞天主人",可知"最后定稿人"舒本住在文本中有三个艺术化身,于是就形成了"四位一体"。从这种"三位一体"或"四位一体"看,陈元之序言即舒本住所写,是这位"最后定稿者"的"自白",主要内容包含了对阎希言领导《西游记》最终定稿的再暗示,对《西游记》定稿文本启蒙主旨和丹学内涵的突出强调等。 相似文献
3.
胡义成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5):79-84
“五四”以来,《西游记》研究失误的方法论原因,首先在于“五四”后盛行的“疑古”思潮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之“《易》理”、“丹学”和道教等不求甚解(即“轻古”)乃至一概否定的研究模式。作为一位日本学者,太田辰夫没有读懂第一回对《西游记》最终定稿人阎希言真实身份的所有隐喻暗示,“《易》理”难倒了日本的“中国通”。由于对“丹学《易》理”和《道藏》等典籍的熟悉程度不够,所依托的西方形式逻辑思维习惯与中国“丹学《易》理”要求的八卦象征、《易经》用典等思维习惯大不相同,所以,美国学者蒲安迪对《西游记》第一回中一些关键性“密码”的破译就不到位,也未能破译阎希言。国内外华裔《西游记》研究者难以破译的首要原因,则在于专业视野太狭窄,不太了解茅山明代道教史。 相似文献
4.
胡义成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1-15
今本《西游记》开头大讲邵雍先天易学及其"元会运世"历史观,目的在于借以隐示《西游记》最终定稿人阎希言的"名"和"字",其中包括《西游记》前两回及其分卷诗就以"易诗"的形式,亮出了三个"复卦"卦象,不仅一再隐示阎希言之"名"中有"复"字("希言"实系其"字"),而且实际也是对阎希言所创"阎祖派"阵势的罗列,表达了对全真道复兴的祈盼。 相似文献
5.
胡义成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26-29
从明代道教秘史等若干方面可以认定 ,今本《西游记》的定稿人也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居于江苏茅山乾元观的全真龙门派道士 ,其中闫希言 (闫蓬头 )师徒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6.
古传《西游记》是全真教龙门派开创者丘处机所撰。“五四”后 ,鲁迅胡适等新进学者据清代非主流见解 ,依明代天启府志 ,推定吴承恩是唯一作者 ,完全否定《西游记》与龙门派的关联 ,几乎成为定论。本文在引述大量有关文献的基础上 ,侧重从元初关中陇山道教文化区有关史实分析出发 ,首次提出小说《西游记》的直接祖本《西游记 (平话 )》系丘祖高徒史志经弟子作。 相似文献
7.
胡义成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2,18(4):65-68
在作者另一文提出全真教主丘处机华山弟子史志经师徒是《西游记》祖本《西游记 (平话 )》作者的前提下 ,本文又结合明代全真教秘史 ,通过对“华阳洞天主人”具体历史的分析 ,认为今本《西游记》的真正定稿人是明代万历年间江苏茅山全真教龙门派道士闫希言师徒 相似文献
8.
论今本《西游记》定稿者即明代道士闫希言师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义成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2):13-20
今本《西游记》之祖本《西游记(平话)》系全真教创始人之一丘处机麾下道士史志经等人所撰。根据明代道教秘史等若干方面可以认定,今本《西游记》一书定稿人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居于江苏茅山乾元观的全真龙门派道士,其中闫希言(闫蓬头)师徒可能性最大,据此推出,《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 相似文献
9.
胡义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1):30-38
《西游记》第一二回已经用隐喻暗示方法,透露出其"最终定稿人"是明代万历时的茅山乾元观全真道士阎希言师徒。在《西游记》文本中,由于在姓名方面对镇元子所居五观庄即"舒本住"的隐喻暗示,在辈份方面和形象描述上对镇元子形象即舒本住化身的暗示,以及对两者均是金陵籍贯的明说,可知"镇元子"形象同时就是阎希言大弟子舒本住在文本中的艺术投影。另一方面,按"最后定稿人"口音,"镇元子"与"陈元之"发音大体相同,含义也大体相同,故知"陈元之"与"镇元子"虽为两人而实为一身。此外,《西游记》文本借"华阳洞主"东方朔与孙悟空开玩笑的"闲笔",又暗示了作为校者的"华阳洞天主人"与镇元子-陈元之-舒本住同类同辈,"华阳洞主"实际是舒本在文本中的另一艺术化身。于是,在《西游记》文本中,我们看到了横跨文本中的镇元子艺术形象、序言作者陈元之和《西游记》出版前夕的"最后定稿人"舒本住三者之间的一种互相对应、互为化身的"三位一体";如果再加上"华阳洞天主人",可知"最后定稿人"舒本住在文本中有三个艺术化身,于是就形成了"四位一体"。从这种"三位一体"或"四位一体"看,陈元之序言即舒本住所写,是这位"最后定稿者"的"自白",其主要内容包含了对阎希言领导《西游记》最终定稿的再暗示,对《西游记》定稿文本启蒙主旨和丹学内涵的突出强调等。 相似文献
10.
李宝龙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4):65-70
《西游记》的主题蕴含非常丰富,不过前人的探讨多局限于宗教思想和影射现实这两个框框里。如果换一个角度,从生命的层面来重新审视这部古典名著的话,就会发现,这部小说也是一部倾诉完美生命历程的激昂乐章。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旅程,其实就是生命成长的完整历程,是生命不断进取、历经磨炼、臻于完熟的过程。在这里,作者凸显了他所理解的生命或者说他认为完美的生命所应具备的四个要素,那就是自由、勇敢、斗争和执着。从而向我们展示出了作者的生命观,他对生命意义、价值、境界的阐释。这种生命观中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因素,但儒家和道家的分量更重一些。 相似文献
11.
蔡相宗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5):15-18
以《西游记》文本为事实论据,以佛教唯识宗为理论论据,以“金色猪”为八戒原型论据,以八戒曾经是唐僧的小徒弟为《西游记》成书依据,从这四个方面详细论证了《西游记》挑担人是八戒。最后在厘清是八戒挑担的情况下,还描写了沙僧挑担的疑惑:八戒另有重任在身,担子不得不由沙僧代挑;八戒喜好偷懒,又加上“远路无轻担”,沙僧自然伸手援助。这也是沙僧作为唯识宗末那识“传导输送”功能的需要,即“和稀泥”“和事老”角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胡世厚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6(4):5-8
毛泽东从早年到晚年多次阅读《西游记》及有关文章时 ,发表了各种评论、感想 ,并在自己的文章、诗歌中多次涉及。本文分别从《西游记》主题思想、孙悟空及其他艺术形象两方面 ,引述了毛泽东的见解 ,并作适当评论。 相似文献
13.
金敏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5):31-34
《西游记》是从高丽(918-1392)末期开始传入我国的。在明代通俗长篇小说《西游记》以前,宋元时期已有关于《西游记平话》的介绍。译官们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里已经有关于《西游记平话》的部分内容——《车迟国斗圣》。现在在韩国对《西游记》的研究虽不能算活跃,但也始终没有间断过。经调查,现有博士学位论文4篇,硕士学位论文8篇,小论文数十篇。在韩国,不但有关于《西游记》的学术研究成果。而且,人们对于《西游记》的翻译出版也怀有极大的兴趣。现在不但有几种全译本,而且精读本及童话书籍也有几十种之多。 相似文献
14.
乔光辉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1)
受制于上图下文的插图版式,象征、传神便成为建本《西游记》插图绘工所追求的共同目标。绘工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如依题作图、以一代多、变相式"双页连"、抽象化的时空处理、人物局部特征的强化以及程式化的插图等,简洁的构图充分张扬了文本的意义。建本《西游记》繁复出现的"礼节化"模式正是绘工以儒家仪礼改造原文本的反映,而其以写实表达神幻、以世俗解读佛教,均体现了建阳地区下层民众对于《西游记》的接受。其艺术处理与接受方式,更多体现了底层民众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杜贵晨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4(5):22-25,33
<西游记>把传统文学的"七复"模式用为章回说部叙事节律的重要依据,扩大了"七复"模式应用于文学篇章结构的范围.同时,其以"七复"写神变的具体手法为独特的创造,至于观音菩萨为取经人"释厄"与"八百里"山与水"的循环暗藏"七复"之玄机,更是全书叙事之大密谛.<西游记>对"七复"模式的运用,不仅能化腐朽为神奇,而且别出心裁,为中国文学特别是小说叙事提供了新的经验,创造了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朱泽宝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西游记》中的故事多有本事可考,本文聊举十则。孙悟空龙宫得到金箍棒、祭赛国索回佛宝、金兜洞丢失金箍棒皆取自《法苑珠林》。孙悟空偷蟠桃后遭天兵围剿取材于《太平广记》。孙悟空与如来斗法的故事与《大般涅槃经》的相关记载大同小异。人参果似是《神异经》与《酉阳杂俎》里的两种异果"杂交"而成。孙悟空与鹿力大仙的比赛内容是《拾遗记》里提到的浣肠。女儿国最确切的原型是《后汉书·东夷传》里的女国。木仙庵谈诗的场景完全来自于《东阳夜怪录》。比丘国以小儿心肝入药的故事脱胎于《新唐书·杨虞卿传》。孙悟空随处召问土地的情节则来自于《吴越春秋》。 相似文献
17.
齐裕焜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3):62-67
福建顺昌宝山“齐天大圣”、“通天大圣”神位的发现,有助于对《西游记》成书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西游记》成书应该与福建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孙书磊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1):30-34
在<西游记>众多续作中,董说创作的<西游补>和周星驰主演的电视剧<大话西游>有着解构经典的独特意义.<西游补>和<大话西游>从情节安排、主题表达、语言使用等方面解构着<西游记>,<大话西游>的解构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西游补>的解构则有历史与宗教的双重背景.<西游记>自身存在的解构性以及续作对原作继承和解构的二律背反规律,决定了<西游补>、<大话西游>选取<西游记>作为其解构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刘怀玉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27-29
天启《淮安府志》编成仅距吴承恩逝世40余年,是当时人记当时事,所记载的《西游记》肯定是小说。通俗小说能否入地方志问题没有硬性规定,天启志编者知道它是小说而将它记入,乾隆《淮安府志》编者又因为它是小说又将它删去,就是因为他们在认识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孙书磊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30-34
在《西游记》众多续作中 ,董说创作的《西游补》和周星驰主演的电视剧《大话西游》有着解构经典的独特意义。《西游补》和《大话西游》从情节安排、主题表达、语言使用等方面解构着《西游记》 ,《大话西游》的解构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西游补》的解构则有历史与宗教的双重背景。《西游记》自身存在的解构性以及续作对原作继承和解构的二律背反规律 ,决定了《西游补》、《大话西游》选取《西游记》作为其解构的对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