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论提高语言感受的灵敏度王呈兴语感是近几年来语文教学工作者说得比较多的话题。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对于语感训练的重要性,老一辈语文工作者作过不少精辟的阐述。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  相似文献   

2.
语感范畴在人文学科领域鲜有理论介入,但现有的探讨还停留于感觉层面,大多是一种心理的表述。事实上语感的内涵不能只局限于语言的本能感觉(intuition),还有人们对语言的知识体系构建(sense)。语感的更高层次应该是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美的一种感觉(feel),即诗感。诗感是跨语言的,诗歌翻译就给出许多的印证。“五四”译诗催生了中国新诗,从而导致文学的整体革命,其效度与译者的双语语感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语感的翻译向度与诗学向度分别做出阐述并详述了语感养成的内部机制。  相似文献   

3.
基于公众语感测量的汉语构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的“词”是汉语社团普遍认同并广泛使用的现成的语言单位,可以从公众语感的角度进行考察,但许多因素都可能对语感测量的结果产生影响。根据最近一次语感测量的操作程序及统计结果,及对样本内两组切词结果进行的相关分析,表明地域及专业等因素基本上不会影响汉语社团成员对词的感知,语感测量可为汉语理论及应用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语言适应论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语用学的研究思想。它的认识论意义在于:语言适应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满意决策”理论的“有限理性”思想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适应性”思想。它充分考虑到语言使用过程中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偶然性与必然性、适应性与复杂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超越了传统语用学思想与经典完美理性观,而且建构了语用学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5.
语感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活动,是人们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语感之“感”与“美感”、“乐感”之“感”相同.只是所感对象为“语”——言语。由于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践经验,建立语感,形成语感,并不断积累感受体验.强化语感.走进语感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试论语感及语感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的语感指操一种语言的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所形成的对这一自然语言的综合的感觉。所“感”的对象为所使用的包括听觉和视觉在内的一切言语 ;狭义的语感主要指语文阅读活动中对书面语言的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多方面的综合感受。语感对象虽包括听觉言语 ,但主要指在口语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过的书面语言。广义的语感研究是指语言学界及相关学科对语感所做的学术性理论研究 ;狭义的语感研究指语文教学领域对语感所做的教学实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对超音段语音因素的评判主要依靠语感 ,评分差异较大。对语言的认识的欠缺、语感的感知心理特性以及各人语感差异是评分差异的原因。语感应当对语流结构的多层级和多线性反映 ,并应当不断理性化。测试评分应当对语感作用采取容纳和分数限制 ,重视在朗读的“方言色彩”和说话的“自然流畅”中反映应试人普通话语流水平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映论(包括能动的反映论)受到了越来越尖锐的挑战,各种新的理论相继提出,企图取而代之,有反映论、评价论与创造论的统一(简称为“统一说”),还有选择论与重构论。能动的反映论真的已经过时了吗?回答是否定的。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在当代,它仍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对能动的反映论的各种责难都是站不住脚的。当然,我们也看到上述论者可贵的探索精神,在他们提出的各种理论中包含着许多积极的因素,这些内容对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洪堡特认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这种语言观的形成在相当程度上是以感知为立足点来审视和梳理语言现象的结果。感知和思维是洪堡特语言哲学的两个核心概念。从洪堡特语言观可以看出,构成语言整体的各个层面即语音、语词——概念和语言世界观,都是语言使用者感知和思维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西方哲学以客观主义形而上学为主线,从形而上学本体到形而上学主体的演变始终脱离不了先验理性的禁锢,语言哲学史见证了不同人本观的更替。古希腊传统哲学寻求形而上学本体,语言工具论得以产生。近现代肇始于笛卡尔的形而上学主体演变为康德的能动先验自我、黑格尔的绝对自我,他们的唯理论、先验论的哲学根基推动了现当代语言哲学先验语言逻辑的蓬勃发展,直至“体认语言观”的出现,学者们才认识到语言和认知的本质,开始重新审视主客体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语言直觉的定义入手,旨在讨论生成学派的"语言直觉"与传统学派的"语言意识"二者之关系。通过语言直觉在二语习得中的表现形式及其获得方式,指出生成学派的"语言直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传统学派的"语言意识"体现出来。换言之,生成学派的"语言直觉"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传统学派的"语言直觉能力",即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12.
《城市规划设计》是建筑学专业教学中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课。结合该课程的内容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诗性直觉”是艺术创作所具备的创作状态,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中的“直寻”说、“兴趣”说和“现量”说所体现的审美直觉的特点,并尝试找出形成直觉理论的哲学根源,同时指出中国直觉理论的意义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直觉是非理性因素之一,是人的精神素质的部分,在人的主体结构和人的认识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在东方,而且在西方哲学史上许多哲学家阐述了其直觉思想。本文对西方哲学史上关于直觉思想进行简略的梳理,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进行评价,旨在有益于得出正确的直觉概念和对直觉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直观”概念在胡塞尔思想以及整个现象学运动中都居于中心地位。胡塞尔的直观是本质性的,不仅是朝向本质,而且其本身就是本质性的。所谓从感性直观向范畴直观的扩展只是胡塞尔的叙事逻辑,实际上,起奠基作用的是本质性的直观而不是感觉,而范畴正是自身被给予的。在被胡塞尔称为认识的“启蒙”的此种扩展中,含义的充实、表述和直观的关系以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三个关键环节。重要的是,正是直观打开了胡塞尔后继者存在论的理论地平。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的相论是由本体论与认识论两部分组成的,作为认识论的相论实质上是一种对本质直观的认识论方法,而辩证法则是认识的途径。作为认识论的相论是人类知识可能性与确定性的重要保证,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亚里士多德、近代大陆理性主义及康德、黑格尔的认识论都受到相论的影响,而排斥相论的彻底的经验主义必将导致不可知论。在现代哲学中,现象学本质直观的理论实际是对相论的继承,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人的认识论都可以追溯到柏拉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家在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进行的研究发现,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随着年龄增长,各功能区逐渐完善,并形成大小不同的语言中心。学习者在母语的基础上学习母语以外的语言时,大脑中已具备的母语接触到新的语言将与之同化并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恰当地运用母语学习外语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语文与外语传统学习的关系应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日语中的“若者言葉”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序言日语中的“若者言葉”,通常是指处于青年期的年轻人所使用的、具有特征的流行语。由于年轻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回避社会责任和义务,可以和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他们可以通过社会性的交友和自己的实践,对成年人的价值观既批判又遵循,并欲通过此过程来获得新的、属于自  相似文献   

19.
在语言观或名实现上,墨家确认了实是第一位、名是第二位的关系和语言对于世界的认识功能;进而在总结语言活动的逻辑原则和方法时,建立了墨家的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