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关于元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赵孟頫的生平,学界尚有一些问题未完全澄清.在研究他的相关论文论著中,一些错谬之处被广为引用,而这些问题与赵孟頫出仕元朝密切相关.因此,进一步辨明赵孟頫生平事迹中尚未澄清、尚未达成共识的问题很有必要.本文主要考论了三个问题:赵孟頫在南宋是否真正出仕?赵孟頫的婚姻状况、赵孟頫的子嗣问题.  相似文献   

2.
赵孟頫于元世祖忽必烈统治后期出仕为官,初入大都便经历了权臣桑哥事件的始终。随着元廷政治变化的波诡云谲,赵孟頫的从政心态发生多次变化,并逐渐认识到复古道以提振士气的重要性。在南北往来基础上,赵孟頫积极打通两地文化差异,在文学上主张"宗经"复古;在书法上推重"二王",追求晋风;在绘画上标榜王维,对近世士夫画做出大胆改革。赵孟頫借文艺复古道的努力,显示出深刻的现实思考,无论是倡导温柔敦厚的诗教精神,还是以高尚人品为基础的书画艺术,都对净化元初文艺创作,开启一代新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孔子和孟子都积极主张用世,各自提出关于出仕为官的主张。孟子的出仕观既有对孔子的继承和发展,也随着时代变迁而有所改变。孟子主张出仕为行道、出仕为保民以及道不同不相为谋等出仕观,深刻影响着我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仕途观。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元代戏曲家白朴,生活在金元交替、元灭南宋一统中国的时代。这期间,蒙元统治者中止了科举,但却采取了举贤荐能的措施。中统二年(1261)五月,进拜中书右丞相的河南等路宣抚使兼江淮经略使史天泽,荐举白朴出仕蒙古政权,而白朴“再三逊谢” (王博文《天籁集序》)。元代一统之后,白朴徙家金陵,江南行台监察师巨源又推荐他出仕元朝,他以晋代嵇康给山涛的绝交书为由,婉言回绝,说“有绝交书在,细与君看!”(见《天籁集》)那么,白朴为什么拒不出仕蒙元?这是历来评论家十分关注而看法又颇为纷歧的问题。澄清这一问题,对于分析白朴的思想和研究他的创作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书法历史的进程中存在着宽容性和严谨性的两大现象,以赵孟和蔡京为例。赵孟頫的书法在后代影响巨大并备受推崇,而蔡京的书法不仅没有得到人们的承认还遭唾弃。其主要原因在于赵孟頫成为贰臣只是由于政治上的不得已且未作祸国殃民之事。赵孟頫倡导全面的复古,为保存汉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赵孟頫不遗余力地提倡"二王",重新建立书法经典的权威和法制,为书法的传承和保存做了很大的贡献。然而,蔡京恶贯满盈,天理不容,严重违背了儒家的道德观念,走向了人心所向的反面。本文通过对赵孟頫和蔡京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历史的宽容性与严谨性规律。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生年存在两说,此两说均以《博物志》为主要考证依据,抛开《博物志》,以司马迁著述为主要考证对象,可以得出另外一种结论。其推演思路是以《报任安书》的写作时间征和二年为基准点,以"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向前推出司马迁出仕的时间在元狩六年至元鼎六年之间,从而排出"景帝中五年说",在确定了司马迁出仕时间段后,依据"二十而南游江、淮"一句来推算他出仕时的年龄在前117至前111年之间,由此向前推,得出司马迁的生年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段",即司马迁生年当在武帝建元三年至七年间(前138—前134)。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与清议的动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康有为清议的动机在于达到出仕的目的,他在晚清政坛上所作的一切努力与活动,都是受清议以出仕这一动机的驱使。康氏企盼能挤入最高权力层,在科学等仕途受阻的情况下,而以上书的形式的清议一呜惊人,这恰恰是他高明的进身之术、康有为的历史地位是人为捧起来的,他实际上是一个“私心”超出“公心”的政治人物。  相似文献   

8.
论陶渊明的生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陶渊明的生死观洛保生王春来1陶渊明从小熟读儒家的经典著作,同时又深受其曾祖陶侃建功立业的影响,所以他很早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积极入世,要在有生之年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大济苍生”。出仕是实现政治抱负的唯一途径,于是陶渊明就三番五次出仕做官。他出仕...  相似文献   

9.
新罗入唐留学生的主体是"宿卫学生",他们在唐朝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参加宿卫学习朝章典仪,在宿卫之余,配入国子监习业,他们的经史知识和文章水平都还是相对有限的。随着穆宗长庆(821—824)以后允许异邦子弟应举,在考试指挥棒的指导下,大量新罗留学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宾贡进士"的出身,进而可以在唐朝出仕任官。应举及第与出仕任官成为新罗留学生入唐的崇高目标与现实追求。在长时间的学习与任官过程中,其经史知识和文章写作水平比唐代前中期的新罗留学生有较大提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崔致远依凭其特殊的仕唐经历,在诗文写作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造诣。  相似文献   

10.
宋贤 《江淮论坛》2014,(1):188-192
元代赵孟頫喜欢画渊明像时并书《归去来辞》和将渊明的绘事独立片段,以连环画的形式依次呈现。他画陶甚勤,有所寄托,笔墨下的渊明呈现出一种生拙混融,简率萧散的风貌,元代学习和后世题跋赵孟頫陶画的画家、诗人不乏其人。元代的陶渊明绘事丰富了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理解和接受,也表明陶渊明越来越深入地融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1.
宋元易代之际,家铉翁作为祈请使,被元朝羁縻北方十九年,南归时已年逾八十。今存其创作几乎全作于羁北期间,以抒发故乡之思、故国之念和坚守之志而深切动人,从中体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其诗文多以乡国之思蕴涵黍离之悲,以前朝遗民流寓之身,亡国之恨不便于直接表达之故也。  相似文献   

12.
贾秀云 《晋阳学刊》2005,(2):115-118
郝经是元初重要的诗人和政治活动家,同时也是儒学的积极倡导者.入宋议和改变了郝经的人生轨迹,在16年的被囚生活中,郝经反思了他所做的一切,此间所写的<和陶诗>真实记录了郝经被囚时期对自己行为的思考,以及痛苦、希望、失望的种种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李俊民当生于金世宗大定十六年(1176)六月十四日。25岁时中进士,走上仕途,先后任下邳守、沁水令、彰国军节度判官等职。一般认为其归隐是因金末时事动荡,其实主要是仕宦十余载,沉沦下僚,李氏遂厌倦而归隐。而后39至59岁,李氏在颠沛流徙申生活,先后在福昌、伊阳等地避难,甚至一度流徙到南宋之襄阳,其多首写襄阳生活和风物的诗可为明证。元太宗七年(1235),沦为遗民的李氏应泽州守段直之邀,返乡泽州,一直到85岁辞世。晚年的李氏主要生活内容是为金源遗民,存文保道,故面对蒙元朝廷的延请,其态度是可为其筹略谋划,甚至支持重视儒家文化的忽必烈称帝,但他始终坚持隐逸之志,绝不做新朝之官。  相似文献   

14.
罗超 《殷都学刊》2001,(2):56-60
阐释方回降元的文化依据.以历史考证与文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宋元之际文人降元的深层次原因.周密以"人品卑污"评价方回降元,于史实不符.把方回为自己辩白的理由与时势背景相联系,说明支配传统文人政治行为的儒家处世原则,存在着内在矛盾.从方回降元前后的心态变化,可以看出由宋入元的士大夫文人所具有的循规蹈矩、进退失据的文化心态.方回降元是陈腐的南宋文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一生勤廉爱民 ,不论为官何处 ,都能把民众疾苦放在心上 ,体察民情 ,为民排忧。晚年他用自己节省下来的俸禄在家乡创办义庄 ,接济族人 ,历史上影响巨大。范仲淹的这些行为与他的家庭环境和北宋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赵元任音乐创作的主要贡献在其声乐作品上,特别是他于20-40年代所创作的,以新诗为主作歌词的艺术歌曲,是他所有音乐创作中成就最突出、社会影响也最大的领域。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在创作上比较注重灵性的发挥,他的音乐语言比较开朗和富于激情,具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成就显著,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创作的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对中国20世纪以来音乐的发展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音乐界的高度评价。本文通过分析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为对赵元任艺术歌曲创作研究及对中国20世纪以来艺术歌曲创作提供一定的史学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抃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先后担任过殿中侍御史、侍御史、右司谏、知御史杂事、三司度支副使、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等要职,是北宋仁宗至神宗年间有着重要影响的官员。在熙宁政局中,赵抃作为旧党的一员,反对变法,与王安石在御史选任制度、青苗法和治理成都府等方面发生全面冲突。反复抗争无效后,他辞去参知政事一职,离开中枢。他的命运,是旧党士大夫在熙宁政局中命运的缩影。他与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的冲突,也反映了专制社会政治的致命缺陷:缺乏协调机制的党争,起不到相互制衡,只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相似文献   

18.
宋代陈旉、严抑、赵汝恂、倪翼周、胡文卿、郑达可、臞翁、应灋孙等八位词人的生活年代和里籍等情况,历来不明。经勾沉载籍,考知陈旉(1076—1149后)为南北宋之交人,以布衣终老;严抑(1108?-1156),建炎二年(1128)进士,历官至权工部侍郎,知信州;赵汝恂,宗室子,孝宗时浙江德清人,进士出身;倪翼周,即倪民献,福建罗源人,孝宗淳熙二年(1175)进士;胡文卿,孝宗时浙江余姚人;郑达可,福建莆田人,宁宗庆元二年(1196)以上舍释褐入仕;臞翁,即南宋著名诗人和诗评家敖陶孙(1154-1227);应灋孙,理宗时浙江舟山人,仕至承议郎。  相似文献   

19.
宋太宗曾仿唐制设置过翰林侍书一职,任职者为王著。王著在当时是一位对宋初书法做出过贡献的书法家,有一定的名望。可惜的是,王著在宋以后人编著的书史性文献中地位不显,而且目前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对王著的生平与卒年、王著"善于规益",以及王著书法的评价等问题的认识,仍有深入探讨和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曾洁 《理论界》2014,(5):102-104
宋代以前的都邑志如《三辅黄图》、《两京新记》等多是注重地理风土的记载而绝少涉及人物,即使到了南宋,官修的临安三志等作品也是延续了这一风格。南宋时的杭州已经发展成世界首屈一指的大都市,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已是古史所未见,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文体,只着重记述地理的旧都邑志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需求,《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作品应运而生,共同书写了两宋都市的繁华,也引领了都邑志文体向生活史方向的一次重大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