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政府产业管制的理性和非理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的产业管制行为存在着被经济学家潜在察觉到、但没有专门予以研究的理性和非理性的融合。从有限理性约束来理解政府的产业管制行为,可以从理性和非理性融合的角度展开分析。这种分析视角认为:经验和理论在强化政府理性行为的同时会导致政府管制行为的非理性,它反映政府选择行为的理性和非理性的融合。政府产业管制会引致的多种交易费用,这是一个未被经济理论分析引起高度关注的问题。以抽象的数学模型刻画出的由产业管制行为所引起的交易费用,是对政府理性和非理性行为之效应的一种现实分析。  相似文献   

2.
史砚湄  陈东勇 《学术论坛》2007,30(11):33-36
经济利他主义具有底蕴深邃的意旨.在经济哲学的视野中.经济利他主义的非理性通过利他意向、情感等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经济利他主义的理性则表现为人际博弈中的利他实践理性,这是一种通过影响他人预期进而实际影响其选择的动态策略.非理性和理性的认知路径将全面敞开经济利他主义的问题境域,盈溢其特有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理性和非理性的角度对《呼啸山庄》进行了深入地分析 ,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分析 ,发现男女主人公恰是理性和非理性的代表以及矛盾的综合体 ,而通过对背景的分析 ,亦得出了作者旨在揭示人性中非理性一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不论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是思维科学 ,非理性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正确揭示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将有助于认识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并为人类社会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5.
有关政治和宗教的信条通常有三个令人困惑的特征:系统性的偏见、高度的确定性和信息基础薄弱。理性无知理论只能解释拥有少量信息的情况。本文则提出了"理性的非理性"综合模型,对以上三种程式化事实都可以做出解释。根据理性的非理性理论,非理性——即偏离理性预期——和其他任何商品一样,是一种商品;私人成本越低,购买它的代理人就越多。政治、宗教等信条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特征,即错误对个人的影响几乎不存在,使非理性的个人成本为零。因此在这些领域中,非理性的看法是最显而易见的。对非理性的消费可能是最优的,但是如果非理性的个人和社会成本不同,那么它就不是最佳的,选举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6.
经济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济理性是一个具体运用理性化能力的过程,它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核心,它是一种有界理性。经济非理性与经济理性是一个相对立的范畴,它是集对经济理性研究范式修正、质疑与补充、辅助的概念性工具。从经济哲学层面分析,经济理性与经济非理性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在经济活动中,两者都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7.
非理性因素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剑民  唐伟 《学术界》2004,(4):175-181
非理性不是“反理性” ,是和理性相对应的人的精神属性 ,是人把握世界和自身的一种方式 ,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和主观需要。自科学管理以来 ,理性主义是现代管理中根深蒂固的传统 ;因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现代管理并不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随着提高员工生产率的需要和人的因素在组织中的作用的上升 ,非理性因素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得到彰显。非理性因素在管理决策、管理创新和学习型组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并且这种作用在管理工作及未来发展中有进一步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考察人类的选择行为,应当区分个体和群体的理性和非理性选择,而界定理性或非理性选择,应当以主体是否进行理性思考和发挥认知为判断依据。文章在梗概比较主流经济学与行为经济学的选择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解析个体的风险态度,对个体选择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大数定律”解说了金融市场和非金融市场中的群体选择行为。  相似文献   

9.
杨杰 《理论界》2014,(6):81-83
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大脑的意识活动获得关于事物的概念,并用已形成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进而形成关于世界和自我意识的认知图式及思维框架。本文通过对理性和非理性的对话,来分析、界定理性和非理性本能冲动的活动极限,以及对人类生活实践的影响;通过对理性之后神秘的本能冲动探究,寻求获取意识有效正常活动的方法;拓展对非理性的认识,使理性能走出非理性负面本能冲动的魔障,正常地实践活动,为追求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技术活动在本质上是合乎理性的,但也不能完全摆脱非理性,从某种意义上说。非理性因素对技术发展起类似催化剂的作用。技术的合理性不仅仅是指技术合乎理性,同时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技术的理性和非理性是技术现实生存的两个维度,理性和非理性的综合效应贯穿于技术活动的全过程。只有在历史的视野中把握理性与非理性的张力,才能正确理解技术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理性与非理性——以人性能力为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既以成己与成物为价值目标,也以之为基本的存在方式。成己与成物所指向的是认识世界与改变世界、认识自我与改变自我,其所以可能的内在根据则是人性能力。作为成己与成物所以可能的前提,人性能力的具体形态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加以理解。以真善美为指向,人性能力涉及认识、道德、审美等领域。与可以认识什么(what can I know)相联系的是认识能力,后者体现于知什么(know that)、知如何(know how)等;与应当做什么(what ought I to do)相关联的是道德实践的能力,后者具体展开于道德选择、评价等过程;相应于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的,则是审美能力,后者体现于美的创造和判断。就成己与成物的过程而言,人性能力同时也展现为不同作用方式及与此相关的多样形态。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词学批评流派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学批评进入 2 0世纪后 ,其流派规律发生了变化。按照词学观念与词学方法的不同特征 ,2 0世纪前半叶存在着传统派、现代派、新变派三大流派 ,若简单地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派势必会隐蔽词学批评的新变及现代色彩。建国后由于社会政治批评的极端化 ,流派成为“流弊”。新时期词学批评流派呈“泛化”状态 ,但是其形成还是可以预见的。从地域来看 ,国内只能以群体出现 ,国际上则有中式批评派、日式批评派、西式批评派等三大流派。以高校与研究机构为中心 ,或者以老学者为中心通过师承 ,也有可能形成流派。这一切都与词学批评的现代化进程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文化激进主义思潮"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社会的文化景观色彩斑驳 ,姿态各异 ,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潮蜂起。对此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加以概括 ,比如政治的、哲学的、艺术的等等。从一般社会文化的角度上看来 ,不妨把各种各样的思潮归纳为三种 :文化保守主义、文化改良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这三大社会文化思潮与其政治立场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大体上说来 ,文化保守主义坚持一种民族主义的政治立场 ,文化改良主义持守一种自由主义的政治立场 ,而文化激进主义则抱持一种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一、文化激进主义的判别标准从目前学术界的主流来看 ,关于“文化激进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中国汉字是世界文字之林中独一无二的见形见音见意的文字,20世纪考古资料的大发现,学者们掀起了探索中国文字起源的热潮。在20世纪有关中国文字起源的论说中,至少有8000多年说,6000——7000年说、4000多年说和3000多年说等多种不同论断。殷代文字肯定不是中国文字的源头,中国文字的源头可上溯到夏王朝时期即考古学的二里头文化时期,大汶口陶文、丁公陶文和景阳岗陶文等,只是一种带有民族特点的原始文字。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分别以梁启超为首的君主立宪派和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就中国要不要、能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到底以何种方式来挽救中国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从严格意义说,这次论战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关于要改良还是要革命的论争,其中社会主义论争只是为了佐证各自的政治立场服务的,而且论战双方对社会主义究竟为何物,都存在着明显的认知上的不足。但通过这次论战,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6.
论二十世纪民间权威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德利 《社会科学》2001,1(11):74-77
20世纪是中国社会文化形态变换最大的世纪。从根本意义上说 ,社会转型是不同文化观念和社会权力的冲突与轮换。民间权威作为民间社会的无冕之王 ,他们的矛盾冲突及其权力轮换 ,代表或体现着社会文化转型的基本情态 ,作家对民间权威的审美把握与描绘 ,使文本形象具备了历史、文化和审美的丰富意蕴 ,形成审美批评的崭新视界。所谓民间权威主要是指相对于上层社会和官方机构的主体所拥有的比其他人优越的地位、才能、权力和人格魅力及其对他人的影响力。这种民间权威可以是个体 (本文主要指个体 ) ,也可以是一个集团或民间制度。因为他具有历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世纪中国题咏新诗创作为整体考察对象,界定了题咏新诗的内涵与外延,描述其发展脉络和演进过程,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20世纪中国题咏新诗的价值取向和意象形态变化,并对21世纪中国题咏新诗创作走向做了合乎情理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俞良早 《江汉论坛》2004,3(11):5-10
20世纪东方发展的第一个规律,是以社会主义的方式实现发展。东方的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或者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前进了几十年,或者直到目前仍在社会主义的轨道上前进,或者打着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旗帜前进。第二个规律是在对西方强烈的抗争和反击中实现发展。东方社会主义力量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区对西方的侵略行为进行了反击,对西方的冷战进行了长期的针锋相对的抗争。东方穆斯林国家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进行了多年的、多手段的抗争和反击。第三个规律是东方国家主动地融入全球化以图发展。前苏联、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和亚洲当前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东方其他国家,均能够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并且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吸收西方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图自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忧郁气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论是在古代抑或现代 ,忧郁都曾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学气质 ,或是出现于文本的叙事风格当中 ,或是流露于人物的情感性格之中。如果说婉约诗词、《红楼梦》等所释放的忧郁情绪 ,呈示出的主要是哀愁与凄凉的话 ,那么“五四”时期作家作品中普遍流行的忧郁情绪里 ,蕴涵更多的则是苦闷和迷惘。在这些充盈着忧郁情调的叙述里 ,我们可以感受到一颗颗属于那个时代的最为敏感的心灵。事实上 ,也正是透过这些心灵的细微波动 ,我们才得以深刻窥知其所处时代的整体精神状况。忧郁气质在此不仅承担着写作者最内在、最彻底的自我心理宣泄 ,同时亦是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