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解放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最高宗旨.要恢复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就必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有助于确立人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体现实践唯物主义的根本特征,能够使唯物史观理论体系得以合乎逻辑地展开,能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能动性动因,同时也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理论体系逻辑起点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逻辑起点问题是重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的首要问题。二十多年来,我国哲学界关于唯物史观理论体系逻辑起点的争论是很有意义的。在这场评论中,主要的观点有:以自然人,以“现实的人”,以物质生产活动或劳动,以实践,以社会存在、社会物质条件,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以社会基本矛盾,以“现实的人”和劳动二位一体,以现实的人、人的需要(包括种的繁殖需要)、劳动三位一体和以需要与物质利益为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重点建设工程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应该吸收这场学术争鸣的积极成果,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重构工作。  相似文献   

3.
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和逻辑起点的探讨存在分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是统一的。但是,历史起点不一定是逻辑起点,逻辑起点必然是历史起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是生产范畴。生产范畴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的哲学体系区分开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归宿点。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和逻辑起点统一于生产范畴。  相似文献   

4.
借助辩证法确定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建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是很值得探索的一个问题。恩格斯认为,建构唯物主义历史观,“只有借助干辩证法才有可能。””而借助辩证法建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首先就要确定它的逻辑起点。因为只有从正确的逻辑起点出发,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的概念、范畴才能有序地展开,各个概念、范畴间的联系及其规律才能有序地表达出来。但是,关于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多年来哲学界是有不同意见的。下面,我们从方法论角度,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意见,以求把这个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深入下去。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自己的辩证法思想规…  相似文献   

5.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历史起点,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逻辑起点的探索,必然要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总体性上进行把握,尤其注重把握阶段性和总体性的统一,这就是从“实事求是”出发的马克思主义一般哲学路线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逻辑起点的过渡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对旧哲学的突破首先是方法论的突破张义生唯物辩证法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逻辑结构上进行分析,也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进行考察。本文采取的是后一种方法。它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7.
周青龙 《理论界》2023,(2):21-28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起点,其中国化研究也应予以相应的重视。凝练和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必须深入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应当从历史、文化、实践和发展这四重逻辑依次展开。历史逻辑是为了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得以实现中国化的原因;文化逻辑是为了揭示马克思主义概念能够深入人心的中国元素;实践逻辑是为了确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是中国道路建设的动力;发展逻辑是为了明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中国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是实践活动,中国现代性的逻辑起点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人与社会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主题,中国现代性同样以人与社会的发展作为基本主题,关注的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与社会的当代发展问题.中国现代性作为话语体系是一种主动的理论自觉,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显性逻辑,...  相似文献   

9.
为学界日益关注的出场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因何出场、怎样出场这一重大问题的理论反思,是在总体上与时俱进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出场学与马克思主义出场逻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自我相关、自我缠绕的关联性。出场学研究的当代使命有三:一是深描当年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出场逻辑;二是在对资本创新逻辑的深刻批判中揭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逻辑;三是全面阐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出场的历史语境、出场路径和出场形态。出场学作为研究"方法论自觉"的产物,是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中国学派的核心范式。  相似文献   

10.
陶富源 《学术界》2007,4(1):97-102
"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范畴.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只能以"物质"为逻辑起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人学观、认识论的创立起了决定作用,从而也对科学物质观的形成起了关键的支撑作用.但不能夸大这种作用,不能由此认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不能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阐述应以"实践"为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具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等代表性著作中,我们可以认识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形成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2.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使人们在谈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这一话题时,无论如何都无法绕过对其当代发展的积极回答。面对新时代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唯物史观唯有紧紧抓住人类社会实践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及时而准确地反映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给唯物史观带来的新课题,并对这些新课题进行科学解答,才能实现其在当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具体地分析了史学概论的学科性质、唯物史观的指导作用、历史科学的总体结构及史学概论的逻辑起点诸问题,强调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历史科学中的“灵魂”意义,提议将历史学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形态学的意义上认识史学概论的教学结构,完善史学概论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在理论上的两大发现之一。正如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样,唯物史观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讲授的历史唯物主义,在理论体系上存在着多方面的缺陷。一、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存在的缺陷那末,现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存在哪些缺陷呢? 第一,逻辑结构的起点选择不当。过去,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通常是把“社会存在”作为起点。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103页)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我国哲学思想领域内现实地存在的矛盾,按照“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来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规定和它同对立诸哲学的分歧,分析了脱离和肢解马克思哲学的发展历史,同质地看待和引用他的论点,截取他在思想转变过程的某一阶段上的某一种哲学思想或在他之后某位马克思主义者的某些见解,用以替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的逻辑谬见,据此进一步深入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前提、“现实的人”的出发点、科学实践论核心、唯物史观主体,相应地批评了对立诸哲学形态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在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首先讨论的问题就是“世界的物质性”,并以世界的物质性这个命题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对其它的哲学问题展开讨论,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本文试图就哲学的逻辑起点和物质与存在的区别问题谈谈看法,以就教于方家。一、物质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一个十分流行的观点,这就是将存在概念等同于物质,在谈到哲学的基本问题时,往往都把存在作为物质的同义语,存在就是物质吗?如果这两个概念是等同的话,那么它们二者就能够彼此相互代替,而到最终,哲学中只需要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是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而建立起来的,这本是个历史事实。然而,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却被忽视了。一度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费尔巴哈的“基本内核”同黑格尔的“合理内核”的简单相加。这种肤浅的观点,完全抹煞了马克思在哲学上作出的创造性贡献,模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本质区别。迄今为止,我们一直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后人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并没有称自己的哲学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却明确地说过,他们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我认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更能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功能。当然,仅仅停留在名称的争议上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主要是内容。在我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可从下列几方面作出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李达的《现代社会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启蒙传播时期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它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释,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唯物史观表述体系,并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创造性的探索,赋予唯物史观以广阔的理论视野,深刻地体现了历史的唯物论和历史的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范式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结构,具体化为实践哲学、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以远离实践的分析技术著称,但其理论局限性也很明显:其一,逻辑否定劳动价值论;其二,对唯物史观进行片面性解读,直至全面解构.这一思潮虽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建设具有积极性作用,但没有本质意义.理论超越路径是在唯物史观开放视阈中,通过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的相互建构,重建历史分析、分析技术与科学的内在联系,使之重归实践,重回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我们提出如何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这个问题,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当代比之以往更加问题成堆。所以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提供科学基础,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础何在,即它的历史逻辑做出简明而基本的说明。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历史逻辑研究,可以按照经典作家本人所理解的总体原则来理解,也可以比经典作家本人更好地理解经典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