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以CISG为视角,对国际统一私法公约已成功地实现了防止或减少挑选法院这一目标提出质疑,认为国际统一私法公约的缔结与生效,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或在一定范围内限制或减少挑选法院的可能性或潜在势能,但却不可能从根本上防止其产生;指出国际统一私法公约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和性质,制造了大量的挑选法院现象,减损并阻碍了其目标的实现;强调国际统一私法公约对防止或减少挑选法院所设置的障碍并非完全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些障碍可以通过对其有关规则和制度做出与时俱进的改革来逐步消除.  相似文献   

2.
中国接受国际私法公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涛 《甘肃社会科学》2006,4(5):186-189
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制定的公约是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私法公约,我国已经全面参与了海牙国际私法公约的制定工作,并且加入了其中部分公约,着眼未来,我国应考虑加入更多海牙公约.同时我国的国际私法立法应借鉴海牙公约先进的立法理念,并加强对海牙公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批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是我国人权保护的重大举措。国际人权公约在我国应具有直接的效力,我们应逐渐实现公约所载权利和所承担义务。为此,应完善国内立法;在司法及行政上也应有一些措施,确保国际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国际统一私法协会主持制定的《移动设备国际利益公约》是迄今缔结的最具雄心和最富于想象力的国际商事私法公约,"开普敦方法"即是在该公约的缔结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创新的公约缔约方法。这一方法在制定主体、结构形式、效力模式等方面均颠覆了传统的国际公约缔约的观念与方法,从而使其具有了方法论意义上的价值。文章将对这一方法的具体内容、特征与创新做出介绍和总结,并结合国际商业社会的现实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大会2005年通过的<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在电子商务法和国际合同法领域均有诸多创新.<公约>有关电子签字的可靠性和电子通信的发出时间的某些规定比我国法律的规定更为合理,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应作相应修改和补充;<公约>有关电子通信的收到时间和当事人所在地的规定,有些值得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借鉴,有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公约>有关当事人的信息披露、要约邀请、自动电文系统、合同条款的提供备查、电子通信中的错误等方面的规定,则是我国相关立法所没有的,值得我国电子商务立法借鉴;自动电文系统的引入对我国刑法立法也将产生影响;<公约>在协调现行统一法公约和消除发展电子商务障碍等方面的工作和立法技术,也给我国电子商务立法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金融乃至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是大势所趋。但现行国内证券市场运作系统的法律机制却不适应这一潮流的发展 ,现行国际法律机制对证券市场国际化也是障碍重重。为了更好地适应并促进证券市场国际化 ,签订统一的实体国际证券公约已势在必行。此项公约 ,就宏观而言 ,首先应明确其宗旨是 :最大限度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和最大限度地维持证券市场运行效率 ;其次是统合各国证券法规和政策的实体规范。就微观而言 ,公约的重点应放在统一各国或地区有关证券立法和证券监管方面  相似文献   

7.
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这组概念,对于大陆法系各国的民商法立法体例的分类描述仅仅具有形式化的意义。民法作为私法的一般法,商法作为私法的特别法,二元结构的统一私法体系在实质意义上都是奉行民商分立的,商法相对于民法的独立性应该得到强调与重视。为实现商事法律规范的系统化、体系化与科学化,“民法典+商法通则+单行特别商事法”的立法体例应该成为创新型立法模式选择,这有利于改观我国长期以来民商不分的立法现实存量,以及杜绝由此而生的诸多弊病。  相似文献   

8.
宪法权利一般条款用以表示国家对于宪法权利的态度,对于公民宪法权利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的宪法权利体系中一般条款的规定内容缺乏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国际人权公约的实施和公民宪法权利的实际享有.因此,借鉴国际人权公约和有关国家宪法的相关规定,可以从增补国家促进人权实现的义务、改善我国现行宪法权利设定的方式和明确宪法权利限制的目的与界限等三个方面对宪法的一般条款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介绍《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宗旨与主要内容,世界遗产评选的基本情况,中国履行公约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分析中国世界遗产在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科学价值、人文精神、美学等许多方面对全人类具有的独特价值与普遍意义。提出实现中国世界遗产持续发展必须在科研、教育、宣传、人才、机构、法规、国际合作等方面应采取的一些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岛屿在现代国际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海洋法地位.虽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对于岛屿概念作出了界定,但是却在岛屿的自然形成、岩礁的法律属性以及其他一些基本概念上存在诸多局限性.上述局限性的成因既与国际社会关于岛屿定义确立过程的历史状况密不可分,又是各国严重分歧的妥协产物;上述局限性既给各国留下了广阔的解释空间,也为各国岛屿持续争议埋下了“祸根”,从而严重损害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于中国来说,第一,应该积极推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岛屿定义的完善,逐步构建中国在海洋法发展中的话语权;第二,应该以《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为依据,作出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目的与宗旨的解释,为解决中曰冲之鸟纠纷提供法律依据;第三,以维护历史性权利为出发点,正确运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从而为解决黄岩岛问题提供法理支持.  相似文献   

11.
国外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护理教育具有较强的国际通用性和可比性,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生、护士在国际范围内的交往流动越来越频繁。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四国护理教育体系和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希望对促进我国护理教育改革,实现与国际接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虽然《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CISG")对中国生效已经26周年了,但是我国法院适用该公约的数量偏少,而且在适用该公约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既有我国法院在应该适用CISG的案件中有时会错误地排除CISG适用,也有我国法院适用CISG时在实体方面和形式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我国宪法关于条约适用问题的规定完全空白;我国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适用CISG的关系并没有理顺;我国法院严重缺乏关于CISG适用的统一解释机制;我国尚缺乏精通CISG和国际条约法知识的专业审判人员。完善中国法院适用CISG的对策势在必行,具体应该从完善我国宪法的条约适用制度、建立统一解释机制、完善适用CISG的形式和培养专业审判人员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3.
商业贿赂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亟须解决的全球性问题。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国际社会通过国际法律合作治理商业贿赂新的里程碑。我国作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缔约国,按照公约的规定治理商业贿赂,不仅是我国履行公约义务的责任,也是高效而有力地预防和打击腐败的必然要求。按照公约的规定治理商业贿赂,还将有效促进反腐败领域国际法治与中国法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国际合同是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存在着实质性联系的合同。国际合同的法律适用经历了从罗马万民法到中世纪商人法再到冲突法及至统一私法的沿革,其实质是在寻找调整国际合同关系的“适当法”;“适当论”是对以往关于国际合同的法律适用理论的扬弃,更是对国际合同法律适用的历史和现状的抽象和解释;以“适当论”为根据,可以认为,在现阶段,国际合同法是一个冲突法与统一私法、国内法与国际法不可或缺、相互倚重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承运人责任制度是国际航空私法的核心内容之一。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对华沙体系的国际航空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和归责原则作了新的构架,有意舒缓了普通法系国家主要是美国由来已久的华沙公约是否创设诉因之辩,而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对航空运输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均持之有据,并通过法院判例反映出来。《蒙特利尔公约》于2005年7月在我国生效之后,我国面临此类问题的立法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国际人权宪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府已经签署该《公约》,但尚未批准。本文指出该《公约》有不同的中文本,研究了其中比较通行的现代汉语文本,发现了其中的诸多谬误。文章建议中国政府组织各部门和专家研究《公约》的文本问题,建议我国政府确定《公约》中文作准本,以便《公约》的批准和执行。作者还提出了解决《公约》中文本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刘万啸 《兰州学刊》2011,(6):133-137
《联合国国际合同使用电子通信公约》(UEC IC)是旨在寻求各国立法关于电子合同缔结规则的统一的国际公约。我国已于2006年签署了该公约,在不久的将来UEC IC很可能将会对我国生效。UEC IC关于电子通信的发出和收到时间的规则在继承了《电子商务示范法》规则的基础上,确立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新规则。这些规则对我国的相关立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腐败作为一个人类公害越来越受国际社会关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出台将全世界反腐败斗争推进一个新的阶段。《公约》在扩大规制主体、强调预防腐败、加强国际协作等方面具有突出特色,解决了一系列国际法问题。《公约》的推行将对我国的反腐败法制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交往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客体理论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地位。从哲学发展史来看,只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主体之间的交往问题才成为特有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客体理论的研究就不能不对主体间的交往问题予以特别的重视。 一 主体间的交往关系对于主客体间关系的中介作用,是马克思唯物主义地解决主客体关系问题所必然地引导出来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反过来又使其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20.
姚纪纲 《晋阳学刊》2004,1(5):45-47
交往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以人为本是贯穿于人的各种交往实践活动中的首要的伦理原则;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我关系的基本宗旨;作为新发展观的核心,它对于我国社会现代化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佳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