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动物学》是高校动物医学、动物生产、生物科学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十分注重观察和实验的学科。《动物学》教学一般安排在大一阶段,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大学生涯中《动物生理学》《生物进化论》等专业课的学习质量。因此在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开展中,教师很有必要科学设计《动物学》的各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2.
兽用药剂学的教学改革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兽用药剂学是动物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作为新兴专业,没有现成模式,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历,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总结了四点教学经验:结合动物药学专业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列举案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记忆规律,提高学生对药剂学知识的认知;设置"悬念"教学。同时提出了三点设想:结合实际,进行现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采用讨论式授课;改革考试方式,将综合实验与技能纳入考核内容  相似文献   

3.
动物药学专业兽医药理学教学现状与改革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动物药学专业兽医药理学教学思路仍同于兽医专业,缺乏“药”学特色;理论教学形式传统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验教学内容简单,难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动物药学专业兽医药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结合动物药学专业特点,笔者在该课程教学中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加强实验教学等环节进行了课程改革的初步探讨和实践,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培养实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科研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特色专业建设、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等问题都迫切需要深入研究.本文对高职教育中的科研定位、内容及其地位与作用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是动物科学专业和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我们从《动物微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在拓展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动物微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微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本科院校开展职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与其它专科院校相比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师资力量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因此要认识不足 ,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调整专业设置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法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因势利导 ,知难而上 ,积极整改。  相似文献   

7.
插花艺术精品课程建设的构思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插花艺术是园林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特色课程,在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中,从教学模式与教学体系的完善、教学内容的调整与补充、多媒体课件的更新、课程配套教材的编写、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课程标准试题库与考评体系的建立、对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与专业素质的培养等多个侧面做了教学研究与改革,从而发挥了插花艺术的课程特色,提升了插花艺术的教学层次,取得了插花艺术课程作为精品课程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8.
土木工程名牌专业建设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客观分析了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在方向设置与专业特色、师资队伍、教学规范化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专业教材和课程建设、专业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科研工作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将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名牌专业尚需继续努力和提高完善的规划目标,可作为土木工程名牌专业建设并实现规范化、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9.
广西大学林学院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果.通过创建"专业基础平台 专业方向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特色课程以满足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认真抓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教师主编或参编教材、根据地方特色,组织教师编写特色教材改革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质量监控、鼓励大学生参加创新实践项目、改革教学实习方式强化实践性教学,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师心理学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广受诟病,其原因在于教学目标偏离学生真实期望、教学内容偏离学生实践、教学方法陈旧落后、考评方法单一僵化等问题,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应包括:根据学生实际需求重新设置教学目标;通过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形式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综合情感评价、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袋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业评价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改革专业设置,模糊专业界线;创新教学方法,变革考核方法;加强教师文风和教风建设,做到为人师表;探询学生学习源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建学习型班级,营造学习的环境;加强学生做人底线教育,弘扬诚实的理念等,是地方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毕业学生的教学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教育观念的更新、知识结构和课程结构的设置与调整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文章通过对当前教育形势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问题的回顾,对传统专业课程设置的剖析,思考和探索音乐教育专业在教学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改革的必要性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项目以上海地方本科院校在校三年级英语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学生对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满意程度,调查内容包括:专业教学资源、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内 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讨相关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材开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了解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状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调查发现,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学生对本专业教学条件的满意度不高等问题.在调研基础上,研究者对上海政法学院英语专业建设提出必要的调整和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共选修课教学是当前高校实施学分制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北京邮电大学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借鉴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模式,从建构合理的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和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以及建立激励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当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育面临的形势与新世纪对高素质化工人才的要求 ,指出为适应这些变化和要求 ,对该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进行相应的改革是必要的 ,在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时 ,应注意加强实践教学 ,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 ,同时要注意处理好“通才”与“专才”培养、专业建设与学校自身特色、课程内容取舍与定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袁秀珍教授     
袁秀珍 ,1939年 9月生 ,湖北黄陂人 .196 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学专业 .中共党员 .曾任武汉教育学院生物系副主任 ,湖北省暨武汉市动物学会第六届、第七届理事 .现为武汉教育学院生物系教授 ,中国动物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 .袁教授多年来从事《动物学》的教学工作 ,她教学认真 ,治学严谨 ,勤奋扎实 ,对学生言传身教 ,特别重视实践 .十多年来 ,袁教授每年都带领师生进行《动物学》的野外实习 ,采集 ,制作了近千种动物标本 ,并创建了别具海洋特色的武汉教育学院生物系动物标本馆 .她在湖北省赤壁市陆水河首次发现的钝尾两头蛇 (…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类及其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从承担微生物学重点课程建设的实际出发,从师资队伍培养、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条件的改善等方面进行探讨,对课程建设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讨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8.
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目前动物科学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提高动物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设计了有关动物科学课程设置的105个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动物科学专业设置中存在学生对专业方向不太了解的问题,实验实习课设置中试验课门类和学时均偏少,实习条件差,现场操作机会少。专业限选课实验太少,专业选修课存在内容不新、学时不够等问题。调查还显示,双语授课使大多数学生的精力偏多注重于语言学习,模糊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有必要进行专业方向的指导教育,适当调整实习实验课程,建立新的实习基地模式,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实践锻炼机会,并通过设置专业外语课程,改善双语教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改革与建设的必要性入手,确立了本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2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制订了新的教学计划,突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加强软硬件配套建设,使本专业的学生能拓宽基础、提高能力、增强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经典建筑空间作品解析"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在课程改革和完善过程中设置的创新课程.它包含了专业设计与理论学习两方面的内容,其教授的内容与方法在不断地发生变革.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调整理论教学内容,丰富理论教学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地提出作业要求;同时,要注重教学意见的反馈,总结教学经验,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