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拟对北师大版<中国历史>(初中第二册)课文注释作一简单探讨,认为大部分注释是必要的,在课文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部分注释是多余的,提供的是一些无用的信息.部分注释的解释存在错误,另外,有些注释在解释过程中有难度过大不易理解、繁简不当等缺点,需要引起教材编写者及广大师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经常出现三身代词变换指称对象的情形.以前学者对这种现象做过一些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用Halliday人际功能理论对这种现象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3.
《清明上河图》旧说疏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明上河图》为国画苑中罕见的宏篇巨制,其气势之雄伟,艺术之高超,诚千古不朽之杰作,古今学者对它进行过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但还是有不少问题,迄今仍未得到解决;有些争执的问题,尚无一致的结论。按前人旧说固多不刊之论,今人亦每有创见,间或超过前贤;虽众说纷纭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从三个方面展开对明代著名理学家周瑛的科学思想的分析:一是周瑛运用"据理而推其说"的论证方法.对前人的科学假说进行批判的继承;二是周瑛根据自己的科学观点,对自然现象的探索与解释;三是周瑛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对人体结构进行的具有解剖学意义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在这些年关于某些事物的本质是什么的争论中,几乎未提到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作者认为这一问题其实还未真正解决.但这并不是说哲学与逻辑学史上就没有过对于本质的比较正确的解释.亚里士多德解释过本质,近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对本质的看法也在趋于统一。本文通过揭示本质在近、现代科学中的应用,证明了近、现代科学对本质的看法与亚氏看法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确认了什么是本质,说明了为什么不能把本质解释为事物的共同点,并指出了本质与现象关系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十月里的一天,一只母鸡看看窗外,看到她的后院长出了一棵苹果树。“真奇怪。”母鸡说,“昨天,那地方还没有任何树呢!”“我们苹果树当中,有些是长得很迅速的。”树说。母鸡看看树的底部“。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树,”她说“,树脚上竟长着十个毛茸茸的脚趾。”“我们苹果树当中,有些是长脚趾的。”树说。母鸡看看树的上部“。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树,”她说“,树顶上伸出两只又长又尖的耳朵。“”我们苹果树当中,有一些是这样的。”树说,“母鸡,出来吧,来尝尝美味的苹果。”“我要想一想,”母鸡说“,因为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一棵树在说话时…  相似文献   

7.
清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是作者李绿园用河南方言写成的,其中有许多值得关注的语法现象.有些语法现象,前人已关注并有所论及,而有些语法现象,前人关注、探讨的并不多.其中的"讫"字值得进行初步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北方人》2008,(4)
记得什么人说过:"房间里若没有书,就仿佛一个人失去了灵魂。"也许,是一则推销书的广告这样写过。纵使是广告,若说得精辟,也不妨另眼看待。我在巴黎的时候,去过一些作家和教授的家里。他们各自家里都有些什么摆设,似乎已在记忆中淡  相似文献   

9.
俞敏洪语录     
励志名言一很多人谈创新,认为就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但大部分创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如果有人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时候能够带上一个梯子,站在梯子上他就达到了别人从来没有达到的高度;如果说珠峰是前人的成就,那梯子就是个人的创新,通过创新达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训诂者,解释古代文献语言音义者也.训诂学者,研究训诂体式、内容、方法、流变者也. 训诂讲究发明.没有发明,就没有真正的训诂.发者,发隐;明者,明幽.将隐幽者抉发出来,晓喻众人就是发明.前人对古代经传史乘的疏证、诂传,用力甚勤,创获甚多.大多数的语言疑义,多已解决,欲进而超越前贤,有所发明,谈何容易?非能者莫为.  相似文献   

1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直到今天还不断地被人传诵和引用,但是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原意却存在着分歧。自从“四人帮”伪造儒法斗争史,把刘禹锡钦定为“法家”以后,有些评论者不是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而是离开刘禹锡的思想实际和全诗的内容,牵强附会地对诗句作出了不应有的解释。如有人断言:“前人以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某些情节和文字可从前人的小说、诗文中找到来历,有些还在前八十回中出现过,这应该是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不能作为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不是同一作者的"理由"。相反,后四十回中出现前人写过的情节却胜过前人、超越前人;有些情节看似同前八十回重复,却是前半部作品的发展,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水平,说明整部《红楼梦》只能出于同一作者。  相似文献   

13.
"经"是以孔子为宗师的儒家所撰之书籍的通称,历代学者对"经"的解释主要有四种:五常说、专名说、通名说、文言说.刘勰本质上是一个儒生,他所宗的"经"是对汉人五常说的继承和发展.刘勰主张宗经的用意主要是为了纠正当时"讹滥"的空洞文风,以"经"义思想充入文章,营造一种辞采、风骨兼备的文学;此外,他宗经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与前人和时人相比,刘勰的宗经思想更进一步,也更为合理.刘勰的宗经思想在当时不被人所重视,但却对后世的文论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陈思和先生在《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把"共名"作为当代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进行解释。本文对"共名"一说做了考证,发现早在1956年,何其芳先生就在《论阿Q》一文中提出过"共名说"。陈思和先生对于前人使用过的名词,提出一个相同名称、不同含义的概念,并且写进《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而不加任何注释和说明,会造成文学史研究中概念的混乱,作为教材,于后学不利。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一种资格.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资格.   有些人有这个资格,比如,他自己快乐,也允许他的学生快乐.有些人没有这个资格,比如,他自己一直过得很苦闷,他也希望他的学生和他一样过得很苦闷.如果哪个学生过得特别开心,他就立刻警觉起来,认定那个学生很可能是个“问题儿童“.你看,这样的人就不适合当老师.有一种人,你只要看看他的那张脸,就知道什么叫做“悲剧“,你说,这样的人要是不幸做了教师,是不是很危险?如果你不幸正好有这么一副比较危险的长相,只要你不介意,我就建议你赶紧改行.……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阿 Q 正传》当中阿 Q 的典型,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正如有些同志所说,阿 Q 是一个农民,但阿 Q 精神却是一种消极可耻的现象,这是理解阿 Q 的困难和矛盾.在这个困难和矛盾的问题面前,具有不同的世界观的人作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有的人说,阿 Q是阶级的典型;有的人说是民族的典型、  相似文献   

17.
赛珍珠去世前不久,美国传记作家欧文.布洛克对他进行了一次较长时间的访问,为《美国妇女丛书》写下《赛珍珠传略》。其中她把自己的童年时代、婚姻情况和哲学思想等方面,做了详尽的答问和总结,其中有些内容没有公开发表过。本文就此内容参阅其他文献进行分析、探讨与解释,供读者和赛珍珠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于唯物史观的研究,我国理论界终于走出“注经”时代,开始了审思和重建的独立思考,这是令人欣慰的现象.因为这标志着我们民族在社会科学最高课题上的理性觉醒.本文略抒笔者对唯物史观意义的认识.说三点:一、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史观;二、唯物史观的社会功能;三、唯物史观在知识系统中的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史观马克思提出唯物史观的目的,与我们后人对唯物史观的要求,是不尽一致的.了解这一点,才能不苛求前人,要求他创建的理论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也才能明白我们自己的责任:我们并没有现成饭可吃,要解决我们的问题,就得借鉴和完善他的理论.简捷地说,马克思提出唯物史观的目的,不在于解释历史,而在于改变历史.或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这一点,不仅可以用他写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最后一条来证实,也可以用他发现唯物史观的研究过程和提出唯物史观以后的实践取向来证明.我曾写过一篇《马克思唯物史观生成三部曲》,从研究思路上追溯了马克思发现和阐述唯物史观的研究过程.马克思最初的研究兴趣,不在时间维度上的历史现象,而在空间维度上的社会现象.为了在实践上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必须探究那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社会根源.这就是他要解决的“使我苦  相似文献   

19.
《说文》"同意"说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意"是<说文>体例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前人的研究中,有的学者误把"同意"作为六书之一的转注,同意是指构字的笔意相同,与造字法之一的转注无涉.在同意体例中有"某与某同"一类,前人有匡正字体之说,许慎所说"某与某同"实际是要求人们借此以求笔意,"同意"和"某与某同"都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相互发明来揭示笔意的.在前人对同意体例内部的分类上尚存在分歧,这也说明前人对同意体例缺乏全面而又深入的研究.凡此种种,只有对<说文>同意体例作深入而全面的研究,才能正确认识同意体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人认为,马克思没有明确表述过价值规律,因此对价值规律的理解就出现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况。马克思果真没有明确表述过价值规律吗?我认为,关键我们如何理解的问题。如果有人想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找出按照逻辑学严格的定义公式给价值规律下的定义,那确实是不存在的。但若是说,马克思对价值规律根本没有明确表述,当然也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曾多次对价值规律的内容进行过明白表述,有些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