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7)
民国以来传统词学视野中的尊体之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从诗词同源或同旨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二是从创作实践之难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三是从有补于诗歌艺术表现角度对词体的推尊。上述几个维面所形成的论说线索,从主体上继续展开了古典词学对词之体制的推尚,标示出传统词学尊体之论走过一条不断拓展、充实、深化与完善的道路,甚富于历史观照价值与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现代词学中词气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词气审美特征与要求之论的承衍;二是词气呈现与创作因素关系之论的承衍;三是"气"作为词作审美本质因素标树之论的承衍。其中,在第一个维面,主要包括两条线索:一是词气潜伏流贯与运转自如论的承衍;二是反对有书本迂腐之气论的承衍。在第二个维面,也主要包括两条线索:一是词作用笔与行气关系论的承衍;二是词人性情与词气关系论的承衍。上述三个维面所包含的不同线索,从主体上展开了传统词学中词气论的内涵,勾画出近现代词学对"气"审美范畴承衍阐说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典词体本色之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两大维面:一是维护与持守传统词体本色之论的承衍,二是对传统词体本色观念予以破解之论的承衍。此两方面论说形成交集,相反相成,共构出传统词体本色之论的主体空间,成为推动传统词学演变发展的内在助推力之一。 相似文献
4.
伏涤修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7(4):428-432
清初词论家们努力恢复词的雅正传统,因此他们着重强调词曲之辨。在强调辨体的同时,清代词论家们愈益强调推尊词体,由浙西派朱彝尊到常州派张惠言周济再到晚清诸词论家,他们的词学观经历着较明显的由辨体向尊体的理论批评转向过程。这一转向不仅促成了清代词学的成熟,它同时也是清代词创作繁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胡建次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2(6):110-115
我国古典词学用事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肯定与主张词作用事之论的承衍,二是词作用事要求之论的承衍。其中,第二个维面又包括两条分支线索:一是要求词作用事自然妥贴圆融之论的承衍;二是要求词作用事灵活、事为意用之论的承衍。这几条线索从主体上展开了词学用事论的空间,将古典词学用事论的内涵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典词学中诗词体性之辨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偏于辨分诗词体性之异论的承衍,二是偏于辨说诗词体性之通论的承衍。上述两条线索从不同的维面上展开了诗词体性之论,为后人全面深入地认识词作体性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辨识。 相似文献
7.
汪超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28(1):116-119
关于词学理论中"尊体"现象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研究者颇为关注的命题,以此作为审视词论的新视角,展开词学发展的重新解读.文章全面梳理过去相关论文,对其内容进行剖析和探讨,以期对于各文体尊体现象研究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8.
汪超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关于词学理论中"尊体"现象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研究者颇为关注的命题,以此作为审视词论的新视角,展开词学发展的重新解读。文章全面梳理过去相关论文,对其内容进行剖析和探讨,以期对于各文体尊体现象研究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9.
胡建次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
词的正变论是中国古典词学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其一大特色。它经历了从本色论、从词体论、从自身流派论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延展到清末及近代 ,随着词家们对自身词学理论反思的加强和整个时代词学批评内涵的深化 ,最终发展为词的审美意境论正变。传统词论正变理论显现了它漫长而繁复的历史消长过程及其演化特征。回顾和梳理这一词学历史的脉络 ,对词学理论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建次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143-147
民国以降,词学批评视野中的体派之宗论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偏重于推扬婉约体之论,二是主张婉约与豪放不可偏废之论。此两方面线索各见承衍,各有推阐,客观上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交集与建构关系,从主体上继续展开了古典词学批评中的体派之宗论,将传统词学中体派宗尚的历史意义与批评拘限更为明确、充分地揭橥出来。 相似文献
11.
高桥君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6)
词这种文学样式,起源于民间,唐五代时文人参与创作,极盛于宋,但却一直为人所轻视,文学地位不高.从某种角度来说,词的发展始终是一条正名、尊体的道路."词史"观念的最终形成,标志着"尊体"观念的成熟,体现了词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桥君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6):44-46
词这种文学样式,起源于民间,唐五代时文人参与创作,极盛于宋,但却一直为人所轻视,文学地位不高。从某种角度来说,词的发展始终是一条正名、尊体的道路。“词史”观念的最终形成,标志着“尊体”观念的成熟。体现了词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胡建次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2)
清代词学批评正变之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从词作风格角度所展开正变之论的承衍,二是从词学流派角度所展开正变之论的承衍,三是从词史发展角度所展开正变之论的承衍。上述三条线索相辅相成,从不同维面展开了对词作历史发展及其多方面艺术特征与体貌呈现的认识,共构出传统词学正变批评观念的主体空间。 相似文献
14.
胡建次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0(3)
我国古典词兴论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大维面:一是对"兴"作为词的创作本质要素标举之论的承传.二是对"兴"与其他创作因素关系之论的承传.在第一个维面,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从词作体制角度对"兴"标举之论的承传,二是从词作咏物角度对"兴"标举之论的承传;在第二个维面,其内容也主要体现在两条线索中:一是对"兴"与词作体制关系之论的承传,二是对"兴"与情感表现关系之论的承传.从主体上展开词兴之论,分专题勾画出古典词兴论的论说轨迹.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典词学中词曲之异论的承衍,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偏于从艺术体制角度辨说词曲之异论的承衍,二是偏于从字语用笔角度辨说词曲之异论的承衍,三是偏于从声律表现角度辨说词曲之异论的承衍.这三条线索相互比照、渗透与融通,将我国古典词学中词曲之异论的主体骨架与基本内涵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邱美琼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2):86-90
"别是一家"的李清照词,在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因时代审美趣尚的各异,评价有褒有贬,其主流词论,由宋元历明而至清,呈现出一个由重词法到重整体把握,再到重其词境的层深的历程。考察这一历程,能为今天的李清照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历史参照系。 相似文献
17.
邱美琼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1):128-132
王国维的词学理论批评,在以下3方面具有自身的特色:一是对情景之论的阐说;二是对意境之论的探讨;三是对比较批评与摘句批评方法的集中运用。上述3方面,较典型地体现出其词学理论批评的内涵,从不同侧面呈现出其对古典词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气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次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0(1)
我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气论,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宋代);成长阶段(元代、明代);兴盛阶段(清代前中期);深化阶段(清代后期).上述四个阶段,标示出了我国古典词气论不断拓展、充实、深化与完善的轨迹. 相似文献
19.
刘桂华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1):32-36
清代词学,虽著作林立,词派纷呈,然各家各派词论,异中有同,殊途同归。构成三大理论主题:辨体和尊体、“正变”批评、比兴和寄托。通过辨体和尊体,彰显了词体特征,提升了词体品格;通过“正变”批评,反映了清代词家的词史观,对前代词学的审美评价、审美选择;通过追求比兴和寄托,开拓深厚了词境。三大词学主题,对清词理论与创作的繁荣,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旭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词本作为各种宴会活动的歌曲而兴,这使它与传统的诗歌功能截然相反,人们称之为“小词”,却使他获得了一种解放的气息,在艺术内容、风格和方法上都有新的创造;而其发展走的是向传统诗学靠拢的路子,“尊体”成为追求的主流,在内容和格调上也确实得到了极大的开拓和提升。从前只肯定后者,其实两种观念各有得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