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推动民主治理的发展,而公共政策表达体制的不完善又极大阻碍了这个进程。基于网络民意视角的政府回应制度作为公共政策表达的重要途径,逐渐引起行政部门的关注。政府在网络回应机制建设方面主要还存在不成熟、效率低下以及透明度不高等问题。现代政府应该从机制和价值两个层面进行反思,主动应对网络时代民意表达与公众政治参与的要求,探析有效的政府回应机制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
网络民意影响公共政策构建的力度和效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应性政府”在新公共管理理念中居于主要地位,它提倡以公众为服务的核心,积极回应公众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能离开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活动,意味着加强与改善政府治理模式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民意逐渐引起了政府决策者的关注和回应,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质疑。其实,对于提高政府对公众的回应层面考察,网络充当了一种利益表达渠道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信息流动的载体,基于网络表达的民意同样也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反映了现实中社会利益群体的利益要求,因而也应该成为政府积极回应社会、构建公共政策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决定着政府公共政策的合法性、科学性、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行性,有助于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增强对公共政策的回应与监督.实现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应该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政策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政府性民意表达机制与舆论监督机制,并培育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践行公民参与,培养公民参与文化.  相似文献   

4.
论网络政治表达的政府回应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政治表达创造了一个以科技为本,追求民主和自我参与决定的政治生活实践新模型,也带来了建立政府回应机制的要求。政府的回应性是衡量网络政治参与效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构建责任型、服务型、回应型政府的主要标尺。对于网络政治表达,政府的回应性要求体现在回应的反应时间与处理结果两个方面。关于回应的路径,网络政治表达的政府回应可以同样通过网络的方式回应,亦要建立体制内制度对接的回应机制。网络政治表达政府回应机制的构建路径主要有畅通公民利益表达的渠道、改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政府的决策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市场的日渐扩大,网络媒体的影响逐步增强甚至渗透到政府公共管理领域.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兴起的网络民意表达已然成为实现公众参与政府管理的重要途径,即越来越多网民正通过网络渠道表达自身利益诉求或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因此,面对不断兴盛的网络民意,政府应该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回应.以大胆迎纳的认知心态,转变对网络民意的基本态度;以科学引领的智慧技巧,打造网上官民良性互动的机制;以积极主动的行为选择,改变政府应对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府中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电子化的方式方便了公众对公共事务或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和讨论,促进了民主政治及民主行政的进程。该机制构建的网络民主参与平台、民意收集与回复机制、民意信息库和政府施政知识库,使政府在以公众为核心,运用及扩大政府内外知识,不断创新管理,在政策、服务与沟通模式方面产生了明显的绩效,增进了公众的参与及信任。  相似文献   

7.
网络民意表达是网络时代新兴的一种民意表达形式。与传统的民意表达模式相比较,合理的网络民意表达有利于科学决策、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及时掌握舆情和实现网络监督。同时,我们也要警惕网络民意表达的非理性、反馈机制的不完善、表达主体的局限性、道德缺失以及网络水军等问题。可以从政府、媒体和网民三个方面规范网络民意表达,使之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论作为民意表达的新兴载体,在食药安全这一重要而特殊的监管领域,对政府行为愈益产生促动作用,长生疫苗事件即为新近的典型案例。在这一事件中,网络舆论的爆发催生了政府高强度的监管输出,政府回应由被动到主动,政策议程设置由自下而上的外生到上下力量的融合,后续亦引致了全局性的制度变革。因此应构建相关常态性机制,以长效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9.
依赖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和快捷高效的特征,“网络反腐”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增强网络反腐的实效性的关键在于政府是否能够做到尊重和回应民意,能否实现媒体、民意与政府的良性互动。通过对“表哥”杨达才的“落马”事件过程的回顾分析可以发现,在当前的“网络反腐”事件中,一种新型的互动模式,即“自媒体一传统媒体一全媒体一政府回应”的互动模式已经形成,这种发自网络自媒体直至政府做出有效回应的新型互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媒体、民意与政府的互动,必将有助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
网络民意与刑事立法关系的良性互动,是建设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是,就二者的关系现状来看,网络民意与刑事立法还存在诸多不良互动现象。究其根源,在于网络民意监督权的越位干扰了刑事立法权的正当行使以及刑事立法对网络民意的过度回应。为实现网络民意与刑事立法的良性互动,立法者应在引导网络民众达成理性共识的前提下,以刑法与非正式规范、其他部门法的外部协调,及刑法内部逻辑自洽为限度,回应网络民意的立法诉求。  相似文献   

11.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民意逐渐引起政府决策者的关注和回应。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民意与政府行政决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如何利用好网络,使其为政府与公民有效沟通构建桥梁成为一项具有前瞻性的课题。网络民意与政府行政决策之间的问题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得以合理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随机的,而是要纳入制度化、法律化。从而,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公民和政府的行为及其两者之间的互动,都受到法律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目标群体作为公共政策执行直接作用的对象,其利益表达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目标群体表达意识不强、自利性、对公共政策的理解和可接受程度以及政府对目标群体利益表达的消极对待等是制约目标群体利益表达的因素。完善途径有增强目标群体权利意识及表达能力、引导目标群体进行合理的利益表达、提高政府对目标群体利益表达的回应度、构建畅通、有序的利益表达渠道和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网络成为政治生活的重要场域,直接改造着政府与公民间的互动模式。通过对网络问政平台公民与政府行为记录的大数据分析,可以考察网络空间的公民诉求表达与政府回应性。近年来,公民通过网络表达政治诉求的规模大幅增长,经济发展类议题关注度最高,民生福利类议题次之,然后是国土建设类、农村类和贪腐类议题。面对日益增长的网络参政,地方政府大力强化政府回应性建设。时空因素、议题归属和诉求表达方式是政府回应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反映着网络空间政治互动三要素——制度、政府和公民的演进和互动策略。  相似文献   

14.
允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和表达,允许社会中多元的意见和利益通过协商的途径予以解决,允许不同的民意在互动过程中进入公共政策的议程,最终使公共政策的产品符合社会中绝大多数的民意,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此,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探寻民意表达的内涵特征和理论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方发展型政府的理论揭示地方政府热衷于经济建设,不愿意进行社会建设,而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有些地方政府却乐意进行社会建设。制度空间、发展阶段和供给能力是地方政府热衷于社会建设的动力机制,它使地方政府具有超越地方发展型政府的倾向。但是超越地方发展型政府同样具有局限性,表现为地方政府进行选择性社会建设:从内容来看,它是管理型,而非服务型;从组织目标来看,它是行政效率型,而非社会自治型;从服务对象来看,它是本地型而非外地型。地方政府进行选择性社会建设的原因在于社会建设的三重替代逻辑:维持稳定替代社会发展,政绩导向替代社会服务,回应上级替代回应民意,这是超越地方发展型政府的限度。  相似文献   

16.
司法裁判吸纳民意机制之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裁判领域中的民意存在的问题有:民意表达欠缺合理性基础、正当的民意表达与不当干预并存、法院对如何处理民意没有法律上的依据。有必要建构一个司法裁判吸纳民意的机制,从民意书的主体及表达方式、民意书的提交与公开、法院对民意的回应等方面规范民意对司法裁判的影响,尽可能多地在司法裁判中吸纳合理的民意成分,确保司法裁判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7.
转型时代舆论的力量不容小视,而传媒作为舆论的引导者,其影响力可想而知。当此之际,《转型中国:媒体、民意与公共政策》的出版对于政治传播的话题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目前民意影响公共政策尚未形成制度。若要使民意对公共政策起作用,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值得关注。众所周知,民意若只是在街谈巷议中存在,力量是有限的,但若通过媒体集中表现出来,效果就会成倍地放大。媒体的传播力将民意上呈至政府,推动公共政策的制定趋于透明,进而影响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阅读此书,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中国的现状。因社会转型和经济接轨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各种利益冲突逐渐显现.农民作为城镇化进程中受影响最深的群体,有着强烈的利益表达愿望,他们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各项利益诉求能否得到政府的及时回应对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各地、各级政府都在强化政府回应机制建设,但在运行中仍暴露出农民参与度低、政府回应积极性差、回应未能满足农民需求等问题.政府对农民利益诉求的回应直接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因此需要不断增强政府回应能力,不断完善政府回应机制,最大程度地满足农民群体的利益需求,确保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健康、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界关于刑案民意回应的两种主要方案均存在不足,其中通过陪审回应民意存在手段与目的不匹配的问题,而通过能动应用司法技艺回应民意则存在着罔顾制度条件的缺陷。实际上,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中早已存在一种程序性的民意回应进路,这一进路不仅与中国的制定法传统和法院现状更为契合,而且组成相互支持的系统。在刑案民意回应上,未来中国刑事诉讼应当以此程序性进路为重点,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进行程序建设和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20.
弱势群体运用网络实现自身政治权益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网络扩大了弱势群体的知情权,增强了弱势群体意见表达、政治参与、政治监督的自由度,改变了议题设置方式,便利了弱势群体利益团体的组织等,但目前也存在着弱势群体自身素质和网络利用能力参差不齐、网络政治参与无序、政府对网络的管制和政策回应不规范等制约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明晰网络表达的法律规制,建立公益性的网络参与平台,培育网络舆论领袖与弱势群体成员之间的代言-支持关系,引导规范网络舆论,构建规范化的政府回应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