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三化"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协调"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建设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是一个重大创新,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突出特色和主要内容,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关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战略大局,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因此,必须对"三化"协调的理论基础和实现途径作深入的研究探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识和处理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与保障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清醒认识、科学处理"三化"之间的矛盾,实现"三化"的互促共进,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实现富民强省的同时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让人民满意,让中央放心.  相似文献   

2.
裴长洪 《江海学刊》2014,(2):230-234
中国城市化的创新实践和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行动,已经成为全球城市研究的新热点,也对国内学界加快构建与国际对接的话语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城市转型研究》站在学术前沿,立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理论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搭建了一个系统研究中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学术框架和支撑体系,创新了中国城市研究的话语体系,明晰了国内城市转型的战略方向和主动转型的科学路径,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加快推进高水平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是福建当代现代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历史任务。福建省高水平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推进福建省高水平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一体化"发展既是福建省资源和环境约束日趋强化所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理论与实践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上述考虑,文章重塑福建省高水平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一体化"互动机理和耦合度协调模型,并运用耦合度协调模型测度福建省九个地区的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一体化"水平,得出福建省九个地区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基本未达到协调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省域交通与城市化的耦合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文章选取多项指标考察我国交通系统和城市化系统,并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函数分析了2007年中国省域的交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的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域的"交通一城市化"协调关系还处于中低阶段.今后应加快城市化发展,发挥交通对城市化进程的积极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群"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协同治理更上升为国家战略,当下亟须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新区域主义理论突破了传统府际关系中的政府管理思维和管制模式,在顶层设计方面提出了在中央层面成立高级别的区域发展协调机构、地方政府间的行政协议等制度创新。当然,新区域主义理论在京津冀协同创新中的适用性仍有待实践检验,路径优化仍然面临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社会来临"的时代。借鉴西方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中国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城市化战略的创新:一是顶层设计理论创新。需要对中国全域城市化格局进行全面、整体性的重新规划,使之形成全域性城市化网链体系。重点建立300—600公里宽的沿海城市现代化示范区,建构和规划"合纵连横"式的流域城市带。二是中层理论与应用设计创新。在"人与自然和谐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建构"循环社会型城市化"发展模式。根据中国区域差异过大的国情实际,创新区域性城市化的分类指导策略,采取"五种城市化道路并举"的战略。其核心是理论与战略应用的系统性、层次性和分类指导性,不同地区的城市可根据市情和区性,或并用并举,或分类分层应用,或单一建构。三是终极价值理论创新。创造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理想类型,通过"有机城市秩序"的建构,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城市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7.
石狮市从昔日的农村地区跃升为福建省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县域,其成功在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城乡一体化道路.针对城乡一体化新的设想,文章提出城区都市化、城镇城市化、乡村城镇化三大战略及相应举措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运用IU/NU数量测度方法及其协调性判别标准,对贵州1952-2011年期间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贵州处于工业化滞后、城镇化相对超前的不协调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贵州工业化水平低下,导致城镇化产业支撑不足,致使"人口红利"外流。促进贵州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快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夯实城镇化产业基础,有效扩大就业容量。  相似文献   

9.
新疆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研究 ,是当前经济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密不可分。而新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及关系 ,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文章对新疆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得出一个结论 ,即实施城镇化战略是新疆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关键  相似文献   

10.
周宗安  王显晖  汪洋 《东岳论丛》2015,36(1):116-121
由于新型城镇化倡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推进"的原则,因而为了能够全面地衡量新型城镇化水平,并探寻影响其发展的潜在因素,文章在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首先选取相关指标并采用因子分析法探寻反映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潜在因素,并利用因子得分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综合的评价;其次以因子得分为因变量,选取相关金融变量为自变量,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实证研究;通过模型结果分析可以得到信贷资源的规模发展、金融效率改善以及保险保障都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强力的支持作用,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助推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中原经济区建设要探索走出一条"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坚持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和提升农业现代化,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郑州市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要挑大梁、走前头,就要通过城市组团和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带动,加快城市化进程,从而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8,(6):234-23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然而在"政府主导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纠纷、环境纠纷、劳资纠纷、社区纠纷等各种社会冲突不断涌现,产生了较大的社会风险。社会组织通过整合、协调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能弥补城镇化进程中预期与现状的差异,防止社会失范行为和社会冲突的发生。我国传统的"行政控制"管理模式,在设定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时,往往过于强调二者的对立面,影响了社会组织的功能发挥。采用"嵌入型监管"方式对社会组织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可以使国家与社会组织外化为某种合作性关系,共同参与社会治理,不断提升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三化同步”的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求解"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也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三化同步"是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三化同步"导向的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关键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之间的关系,依据本地区实际,在中心集聚型、资源开发型、旅游依托型、农业产业化型等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城镇化路径和生态移民型、限制开发型等以生态安全为中心的城镇化路径中做出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是传统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必须探索新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模式的基本内涵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推进"的原则,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内容,以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内涵增长"为发展方式,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机制保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城乡一体的城市中国。政府应通过制定战略与规划、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制度与政策、加强监督与管理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中部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都必须经历的空间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过程.工业化与城市化必须协调均衡发展,国民经济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中部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实证分析发现,二者关系不尽协调.为此,我们必须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扎实推进工业化进程;着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消除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矛盾的最终出路,也是实现"美丽中国"在202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城乡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从现代意义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等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面对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的创新发展成果与城市化演进的新趋势,未来中国城乡人口、资源和环境约束以及国土空间利用结构将发生巨大改变,城乡形态必将越发体现精明增长、和谐宜居、功能紧凑、生态文明、单位空间的经济容积率日益提高和主体功能突出的基本要求,新型城镇化将必然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进程中最为明显的热点内容,而针对城镇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发展的国家战略与策略调整,也必将为世界范围内不同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关键的制度变革驱动力量与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特征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应当加强研究国家治理现代化特别是法治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研究,加强对我国推进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加强对中外现行国家治理体系的比较研究,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治理思想和实践的研究借鉴,加强对世界各国现代治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从现在起到2020年,福建省城镇化将进入转型创新发展阶段。然而,推进福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城镇化建设,必须依赖教育这个基础。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是教育与社会各种职业沟通的桥梁,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柱和驱动。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福建职业教育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加强区域统筹协调,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立足区域产业发展,提升职业教育优势内涵;深化办学模式改革,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拓展职业教育功能,推动社区教育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理论界针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争论颇多,我国城市化政策也几经演变及实践。本文通过评析当前理论界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争论和我国城市化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践,阐述了中国城市化发展必须在城市内涵发展的基础上,优化城市结构体系。并结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政策导向,认为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政策选择应该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城市发展市场化为主要手段,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从全局出发,规划城市生长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优化城镇结构体系;立足现有各级城市潜力挖掘,增强城市功能和吸纳能力,循序渐进地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纵观西方国家三百多年的城市化历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中国近十多年高增长靠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支撑的粗放型城镇化道路,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城市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对提升城镇化质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就成为城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综述并借鉴国内外有关城镇化质量问题的研究成果,兼顾评价的全面性和数据的可得性,选取相应指标建立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选取西部地区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典型省份——甘肃,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希望甘肃等西部城镇化发展滞后省区在由乡村社会迈向城市社会时,汲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防患于未然,后发赶超,避免走他们走过的老路、弯路。尽早探索出一条能为所有欠发达地区提供经验借鉴的"低消耗、低排放、集约型"的高质量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