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秋喜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147-149
英语介词长期以来都是语言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针对空间介词(in,on,at)的语义分析及其语义变化进行了研究。从语义学角度来看,空间介词的语义以及语义的范畴会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产生新的语义场,呈现出不同的语义。 相似文献
2.
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厚敏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5):98-100
以原型理论、隐喻认知机制为支点,探讨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心理认知过程,我们发现,介词语义是以“空间”原型为认知参照点,以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扩展延伸;隐喻认知机制使空间介词具有巨大的语义生成力;语义场是实施空间介词语义延伸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基于英汉空间语义对比分析结果,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研究英、汉空间识解异同对中国学生英语空间介词习得的影响,结果发现:(1)整体上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对三类对应的习得有影响,但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与他们的目标语空间识解能力发展没有同步对应关系。(2)在英语介词习得过程中,与汉语空间语义对应的空间语义最易习得,不对应最难,难度从对应、准对应到不对应逐渐上升。(3)不同语言水平学习者对同一空间场景的空间识解机制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介词只具有语法意义,不具备词汇意义,其语义性质需要根据介词结构中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判定。介词的语义以网络状、层次性分布。每一个网络节点可看作一个概念。介词语义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构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每一级语义均处于相应的节点上,各节点又以其共性特征与上一级语义相联系,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网络系统,即介词语义层次网络。介词的每一语义特征都会出现在网络层次模型中的固定位置。根据网络节点激活情况,语义漂白、语义泛化是汉语介词语法化的主要机制。语法化项的源义是判断介词语义的重要参照项。从介词语义层次网络模型可以观察介词语义的层次分布。 相似文献
5.
闫克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5):65-68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虽被归为虚词,但是它们却有着不容忽视的语义表现:可以作为结构中心支配其他成分,内部成员数量比较多、分工明确、表达细腻。其句法上倾向于出现在动词之前的位置上,依附于后面的动词短语。 相似文献
6.
郜峰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空间介词是表示事物与事物或者事物与处所之间、动作与事物之间某种空间状态或空间关系一类的介词,这类介词既有着介词共有的性质,也有着自己不同的特点。它们在句法结构、语义结构、语用平面都有自己具体的作用或功能。在句法上,空间介词介引表示空间意义的名词性成分,可以自由出现在空间介词+处所名词+(方位词)这样的格式中。在语义上,空间介词是介引与空间意义有关的语义成分,是标明具体空间关系类型的标记。在语用上,空间介词除了具有标记、凸显焦点、管界等作用外,还凸显了说话人对于背景信息的选择和显化过程,反映了说话人的认知心理和语用倾向。 相似文献
7.
空间介词"on"的多义性是从"on"的空间意义着手,将"on"的空间意义分解为三个义素,即作为介词的"在……上(表接触)"和"在……上(表示被支撑)"义项,以及作为副词的"在……过程中"义项。在此基础上,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应用术语动体、界标、路径可解析介词"on"的语义拓展过程,并给出"on"的语义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8.
林忠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26-130
作为附加语的介词结构自《马氏文通》以来,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介词结构在现代汉语中虽呈现出一定的漂移,但并不是任意的。研究发现,如果介词结构后面修饰的是并列的几个分句时,介词结构只能位于句首,不能处在主谓之间;如果介引对象为一个小句或者带有关系从句的名词性成分,介词结构也通常位于句首;介词结构与其核心动词一起构成动词短语,当整个动词短语受某些副词修饰时,介词结构只能位于主谓之间;当介词结构受能愿动词修饰时,介词结构也不能外移至句首;当句子中谓语动词为光杆动词时,介词结构一般放在主谓之间。在语义方面,受事主语句中的漂移介词结构通常要放在句首;谓词性结构充当句子主语时,介词结构也不能位于主谓之间;主语与介引成分有"整体-部分"语义关系时,介词结构也只能位于句首。 相似文献
9.
翁义明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24-126
英汉介词短语的基本句法功能是在各自语言中充当定语、状语及补语。运用语义指向的分析方法,对比研究英汉介词短语在各自语言中充当定语、状语及补语时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杨志玲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3):80-82
作为被动语态的体标记之一,by引入施事的功能并非与生俱来,人们选择并完成by引入施事的过程主要是该施事与谓语动词之间力的关系调节的过程.从历时的角度看,随着施事对受事的作用力的深入,以及后来施事与受事的反作用力的发展,促使了其多义发展.这些语法化的轨迹在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中都留有语迹. 相似文献
11.
吴克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79-81
of是英语的一个重要虚词,在应用中随处可见,它又与其他实词构成许多习语性短语。其用法多而杂,给外语学习者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因而,有必要从新的角度———语义角度加以梳理。其丰富的修辞功能尚未系统开发,需要外语学习者对它进行专门研究,在写作翻译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应用它。 相似文献
12.
闽南话有多个“在”义的方位介词。从句法功能上看,闽南话“在”义方位介词与普通话介词“在”基本一致。但在语义表达方面,闽南话中不同的“在”义方位介词存有差异。本文以漳州角美话作为描写的对象,借以窥探闽南话同义方位介词在语义和语法方面的分工情况。 相似文献
13.
陈绍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308-310
from是英语中最重要的介词之一,它常与其他的词搭配成许多习语性短语,具有丰富的语义功能。针对很多外语学习者很难自然地道、符合习惯地运用它这一现状,将从语义的角度对其加以全面的梳理。而且,它还具有丰富的修辞功能,充分挖掘这一功能,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语言表达效果,加强的语言修养。 相似文献
14.
闵菊辉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4):8-11
介词是英语中的高频词,用法复杂,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难解的结。本文在介绍英语介词本源义,即介词的空间指涉,包括空间位置和空间运动的基础之上,着重探讨介词的动静语义和暗喻引申。本文指出,介词在指涉空间位置时呈静态语义,在指涉空间运动时呈动态语义,而介词的多义性即其暗喻引申正是建立在本源义空间指涉之上的。因此在介词的教学过程中,关键在于抓住其引申义和本源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内,对介词in的语义进行了深入研究,确立了in的核心语义为其方位义,并通过进一步分析in的义项扩展过程证实in的核心方位语义通过隐喻及意象图示的转换等方式扩展到其他领域中而形成了in的众多的其他语义项.整个in的语义结构呈现出以方位语义为核心向外拓展的辐射语义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中许多介词一形多义,其诸多的语义存在着结构与含义上的内在联系,语义范畴的扩展主要是透过象征和隐喻实现的,典型理论为其语义的扩展延伸提供了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于广元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
本文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上对介词短语作了分析。在句法分析中,指出了介词短语内部结构紧密,认为它是一种粘合式结构;评析了介词短语作主语和谓语的说法;还指出了介词短语在不同结构层次上的分布位置。在语义分析中,提出介词短语能够明确语义关系,但有的也会产生歧义,并从语义指向的角度,在介词短语的内部和外部对歧义现象加以分化。在语用分析中,指出句首的介词短语常作主题,但不一定都作主题;还指出介词短语可以作为焦点,可以在句子中易位,并对这些现象作了语用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介词over的认知语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卓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05-107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研究了介词over静态和动态的空间语义及其意象图式。介词over存在四种静态空间语义,在这四种语义的基础上,该词通过空间隐喻延伸出其它五种隐喻语义。同时,介词over还存在一种动态空间的意象图式。 相似文献
19.
席西莉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1(4):70-73
在英语中,for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介词.在不同的语句中,for表示不同的意义和关系,汉译时不能直译,常常需要引申或用其它词汇代替,有些地方在使用时常容易搞错,给初学者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本文将就for的主要语义和译法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勤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539-541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英语介词的空间位置意义进行认知分析,并对其空间概念向其他域映射而产生的隐喻意义进行分析。从而揭示隐喻在介词习得中的重要作用和人类的自身体验在形成抽象概念意义中的作用和心理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