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79年1月18日出版的英国《新社会》杂志刊载的这篇书评,评介了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格里·科恩的著作《卡尔·马克思的历史学说》一书。书评内容如下:总的看来,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想去研究分析哲学,分析哲学家对研究马克思主义也不感兴趣。即使是在“激进派哲学”的栏内, 相似文献
2.
《哲学的贫困》一书是马克思论述自己新世界观的著作。马克思在书中批判了蒲鲁东的唯心史观,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并运用唯物史观方法论预言了科学的社会主义。文章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出现以及科学社会主义提出的历史意义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从而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形成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4.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陈成发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专题讲座》有许多不同于其它教材的特点和优点,我把此书的特点归纳为新、精、战、实、教五个字。所谓新,就是结构新,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框架编写的科社教材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我看这样编的好处,既能突出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心问题,也能突出四项基本原则。可以使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掌握与正确理解四项基本原则结合起来。这种编写同题教材方法也具有首创性,打开人们一种思路,以便今后编写科学社会主义教材得到一些启发,怎样编的更好,更适用。《讲座》中许多观点都很新,如第三章第一节“资本主义不发达国家先于发达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就认为“不发达国家先走向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就是一例。书中许多章节都可单独组成一篇篇有新意的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6.
在马克思的后期著作中是否还存在着一种哲学的批判精神?如果有,这种批判精神与实证化的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处于何种关系?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将实证科学改造为一种批判的理论?正是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柯尔施在《卡尔·马克思》一书中,对社会学、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马克思哲学所具有的客观描述与哲学批判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个时期,许多作者关心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绝大多数作者认为,分析现代的认识论情况、分析科学和实践的新现象、分析唯物主义反对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的现代斗争是重要的.可是本书的作者选择另一条道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的各种观点 相似文献
8.
改革,已成为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为什么改革的大潮能在80年代蓦然而起?为此,许多人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不同领域进行了不倦的探索,成果斐然。但是,改革“究竟是一种有规律的必然的历史现象呢?还是人们主观意志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呢?”张弓长同志主编的《改革的哲学观》一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独辟蹊径,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此给予哲学的阐释。读后令人耳目一新。社会历史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的。其基本动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作者从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入手,抓住了我 相似文献
9.
法哲学与商谈理论──评哈贝马斯的《事实与有效性》艾四林自黑格尔以后,法哲学从专业哲学家的视野中几乎消失,成为法学家的专门领域。1971年约翰·劳斯《法理》的出版可谓是专业哲学家向法哲学回归的重要信号。此后,愈来愈多的哲学家开始关注并致力于这一领域的研... 相似文献
10.
在这本书里,德利克·波尔顿对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历史意义作了评价。他认为,维特根斯坦哲学是对西方思想的一次彻底清算,而且得到成功。波尔顿的主要观点是:《实证逻辑哲学》一书是现代哲学最完善的一个体系。波尔顿还认为,维特根斯坦在他的后期哲学著作中渐渐抛弃了自己的《实证逻辑哲学》一书的基本原理。他本人对该书的评语是:这本书说明了为什么要放弃现代哲学的那些预先假定的前提。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著作因此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克里斯托芬·卡德拉斯 《北京社会科学》2000,(2):158-160
德国《东南亚文化和历史杂志》(1999年,汉堡)发表了一篇对我院哲学所研究员洪汉鼎先生在1998年于德国出版的《中国哲学之基础》(与德国哲学家卢茨·盖尔德撤策合著,雷克拉姆出版社、斯图加特)的书评。…… 相似文献
12.
13.
作者自称本书是《哲学史简编》第四版(莫斯科,思想出版社,1981)的补充本。《哲学史简编》确需作此类补充,因为该书的外国哲学史部分只叙述到二十世纪初为止。但作者把该书主要任务归结为“补充”,这一点很难同意。二十世纪资产阶级哲学的道路作为问题提出,这本身就将使该书的内容超 相似文献
14.
当代的重大问题并没有减少对哲学的需要。阶级社会的危机、人民的解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创新派与守旧派在生活方式和社会准则方面的对立,这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社会斗争领域,属于认识的对象。无论对变革的实践,还是对认识来讲,这些问题都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由此引起了当前对哲学的需要。今天,人民在对知识和权力,行动和生活的意义,以及在对新式科学技术的探讨中,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甚至以错误的方式表现出这种需要。在某些科学部门的实践中也产生了某些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罗梯的著作已经成了注意的中心。研究学院哲学的学生和教师广泛地认为这本书对于他们的课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谈出了重要的东西。本期《激进哲学》上发表了罗梯访问记,这进一步承认了该书的重要意义。这篇书评将试图对这次访问提供一些背景材料并阐述和评价该书的观点。阐述该书的观点似乎很容易。该书对把哲学视为认识论的传统进行了抨击。认识论自从十七世纪问世以来,人们一直把它作为关于人脑这个自然的镜子中的形象的总的理论来研究。然而,这种思维方式的根源要追溯到西方思想的根基,追溯到希腊人坚持的观点:人的本质是“去认识”,认识要通过直观的类比和使用可以直观到的比喻才能得到表达和阐述。罗梯的主要哲学观点反对上述 相似文献
16.
王正平教授的力作《史学理论与方法》(近二十万字)最近已由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部布局新颖、内涵丰富、分析深刻的创新之作,也是作者近十年来潜心钻研史学理论和辛勤教学实践的经验结晶,读后令人视野开阔,耳目一新。王正平教授有深厚的中外历史功底,又有很高的理论造诣。在本书中,他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放眼世界,立足中华,努力吸取当代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密切联系史学实际,就史学界普遍关心的史学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见解,为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方法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7.
保罗·萨缪尔森同本文集作者们的交往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位学者,萨缪尔森极大地改变了经济分析的方法;作为一位教师,他使许多课程变得有血有肉,并促进了经济研究;同时,他又是某些作者的同窗,或如萨缪尔森本人所言,是战壕中的战友;他还是另外一些作者的乐于助人的同事,一位热心和大方的朋友。因为保罗是这样独恃的人,我们认为写一组文章赞扬他在经济分析的各个领域所作的诸多贡献,将成为献给他的一件别致的礼物——为这位已经拥有了一切的人再增加一件东西。1940年,萨缪尔森刚刚结束了在哈佛大学担任初级研究员的三年任期,这是一个他称之为“黄金般的和富有创造力的”时期。那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传记数不胜数。仅仅最近几年在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出版的马克思传就有五、六种:维尔纳·布鲁门堡、阿毛尔德·京茨里、费里茨·约·拉塔茨、大卫·姆克莱兰、沃古斯特·考努和一个集体研究人员的著作。再出版一本传记是不是多余的呢?不是早就知道此人一生中的一切了吗?对他的性格和 相似文献
19.
20.
读宁莉娜和孟晓颖编著、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演讲学》一书,颇感耳目一新。此书凝结着作者对演讲理论与实践不懈探索的心血,展示了作者对提高现代人演讲能力的使命感和创新意识,对于人们运用演讲技巧顺利实现思想交流、感情沟通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综观全书,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理论框架独具匠心。作者运用科学抽象的方法,以清新、流畅的文笔构建了一套系统、详尽、独具特色的理论框架:绪论、演讲的三维要素、演讲者的有声语言修养、演讲者的态势语言修养、演讲者的书面语言修养、演讲者的人格修养、命题演讲、论辩演讲、即兴演讲、演讲的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