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网络上有媒体报道中国可能将成为2013年世界最大的大米进口国,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2012年中国粮食进口总量超过7000万吨,成为历史上粮食进口量最多的一年。而从2013年上半年数据来看,粮食进口增长趋势仍在持续。
  针对当前的形势,专家表示,短期来看,进口粮食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粮食供应,缓解土地、淡水等资源压力。然而从长远看,粮食进口增加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国农业造成冲击。政府方面需要加大农业投入以稳定国内粮食种植,甚至通过关税等手段保护已经弱势的农业。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3,(23):17-17
——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国需要确保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同时粮食产量在2020年达到5400亿公斤(合计54000万吨)的目标。2013年再实现粮食第10年增,问题不大。但另一方面,我国粮食的自给率已经跌破90%,远远没有达到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2000─2050: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及其全球影响康晓光一.布朗的挑战1994年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世界观察》杂志(1994年第9—10期)上发表了题目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几乎所...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有人口12.6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4亩。预计到本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增加到16亿。人均耕地将减少到不足一亩。前些年,美国曾有人断言,中国今后粮食不能自给。需要大量进口。从而引起全球性的粮食短缺和粮价暴涨。这一言论引起了世界一阵恐慌——“未来谁来养活中国人”?袁隆平院士乐观而自信地回答:“依靠科技进步和全国人民的努力。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袁隆平院士,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  相似文献   

5.
畜牧业、城市化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有70%的人住在农村,30%的人住在城镇,全国人均年直接食用 200公斤粮食、 24公斤肉禽蛋[1](如包括水产,则为30公斤)。30年后,中国将有2/3的人住在城镇, 1/ 3的人住在农村,全国人均年直接食用 100公斤粮食、80公斤肉禽蛋(如包括水产品,则可达100公斤)。这个前景能否实现,在很大的程度取决于西部大开发如何进行、进行得怎么样。 中国农业的变局 千百年来,中国一直是“人畜同粮”,这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文明的一大特色。在口粮短缺的年代里,这种方式对食品的安全稳定供应提供了很高的…  相似文献   

6.
《领导文萃》2009,(4):9-9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农村的发展。中国农民用古世界可耕种面积10%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粮食自给自足不仅具有政治和战略意义.还使中国将外汇储备用于工业化。不断提高的生产率将劳动力从农村中释放出来,为中国的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中国农村还是国内工业的庞大市场。其重要性在目前的经济危机中更为显著。由于有发展中国家里最强大的农业科研体系支撑,中国科学家每年都会培育出新品种,农民们则欣然接受,提高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人口变迁及城乡人口结构的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人口变迁及城乡人口结构的现代启示姜涛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繁衍,似乎太急促了。人们刚刚送走“世界五十亿人口日”(1987年),便迎来“亚洲三十亿人口日”(1988年)。而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早在1981年就已步入10亿人口的大关。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供给能力的过去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中国人口达1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1%和欠发达经济体总人口的38%。[1]但是,中国人均耕地大约只有0.1公顷,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之一,径流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有大约三分之一可开发,年降雨量分布十分不均匀,北部水资源短缺严重,而南方经常发洪水。由于自然禀赋和气候条件差,除20世纪最后几十年以外,中国农业生产经常遇到挫折,西方观察家一度将中国视为“饥荒之地”(Mallory1926)。中国最近几十年成功养活自己,这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用贸易禁运和其它经济制裁手段谋求政治目标,是20世纪国际经济政治关系发展的特点之一。在不同形态的经济制裁方式中,粮食禁运由于涉及粮食安全这一战略性目标而受到决策部门和研究人员的特别关注。据统计,1919-1984年间,全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103次经济制裁,其中50年代后发生的85次经济制裁中,涉及到食物的出日贸易禁运为10次(HdsuerandSchott,1985;Winters,1990)。10次食物禁运的绝大部分属于中断援助性粮食出口,或者禁运对象覆盖包括粮食的大量乃至全部商品贸易。历史上发生的粮食禁运中,美国1980-81年粮食出口禁运是…  相似文献   

10.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粮食供应短缺和粮价飞涨,一些国家爆发了骚乱,有37个国家面临粮食安全危机,美国也出现了抢购粮食的风波。目前世界粮食储备已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只够维持53天,远远低于去年年初的169天的水平。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都发出严重警告,《谁来养活中国》的作者布朗先生近期也发出强烈呼吁:  相似文献   

11.
科技     
《领导文萃》2013,(24):134-135
从超级计算机。看中国“吸收能力” 2013年,中国让观察家们大吃了一惊,(天河二号)一举夺得世界超级计算机TOP500头把交椅。尽管美国在榜单中依然占据统治地位(252个位次),但中国以66个位次快速追赶。而在研制运算速度达每秒百万兆次的超级计算机竞争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鉴风险管理(VaR)中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的思想与方法,研究日元贬值对中国大陆2002年出口形势造成的影响,在我们构造的中国出口的AR(2)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设定压力情景,进行敏感性分析,我们发现;日元贬值对2002年中国出口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中国出口可以承受的日元贬值的幅度是相当大的,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世界经济的逐渐恢复。中国无需为抵消日元人为暂时的贬值而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WFP)驻京办事处主任韦安夏称:在全球范围内,粮价上涨这一趋势日益严重。一些产粮大国,如澳大利亚等遇到了罕见的干旱,影响了粮食产量。而需求却在不断上升,中国、印度等大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前以米和面为主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对鸡蛋、鱼、肉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这些食品的生产都是以粮食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4.
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一份《谁来养活中国》的报告引起很大反响。他首度提出“中国粮食威胁论”,称中国必将出现粮食短缺,进而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14年过去了,粮食短缺没有在中国出现,世界性粮食危机却在逼近,中国不可避免地被卷人漩涡。一些西方大国政要将“耗粮大户”的帽子扣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5.
心中有数     
《领导决策信息》2011,(36):26-26
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由2000年的517.9升(人/天)下降到2010年的364.7升(人/天)。与2000年相比,2010年全国城市用水人口增长了53.8%,但城市年用水总量的增长仅为6.6%。  相似文献   

16.
近日,青岛市出台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实施方案,计划用4年时间,在粮食主产市(区)重点建设28个万亩以上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共计104.8万亩,每亩单产从目前的一年两茬作物的900公斤提高至1100公斤。到2017年,平度市、莱西市、即墨市、胶州市四市将全部建成吨粮市。黄岛区建成2个吨粮镇,其他主要产粮镇基本建成吨粮镇。  相似文献   

17.
1998年粮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年4月,新一届政府启动了首项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粮食收购条例》等六个配套文件来推动这一改革的顺利施行。目前,新的改革正在运行,许多相关利益关系还待理顺,许多措施尚待贯彻,对于这一政策的具体评价还为时过早。而且,任何一项政策的绩效,更多的是依赖其推行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同的政策手段,效率的高低差异可能会非常之大。(一)98粮改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粮食政策市场化改革的继续从1978年中国农村改革开始,关于粮食政策的改革就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世界制造业的定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在世界经济比重的增加,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呼声无论在国内国外都日益强烈。国内各个地区都纷纷提出要成为制造业基地,这个形势令人振奋,也令人担忧。如何积极而又理智地应对国际制造业区域结构的变化,既不要一哄而起,又不要麻木不仁。这需要我们认真回顾和研究世界制造业中心崛起、演变、替代、升级的历史;展望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明确我国各个地区在国内外市场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科学地解决现代制造业基地在我国区域经济中的“四定”(定性、定位、定功能、定结构)问…  相似文献   

19.
197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丹尼斯·米都斯发表了题为《增长的极限(The Limit to Growth:A Report for the Club of Rome’s Project on the Predicament of Mankind)》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以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5大基本因素构成世界系统仿真模型,阐述了产业革命以来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恶化的后果,以及这种后果将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该报告提出,如果世界的消费模式不节约资源,经济增长继续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相似文献   

20.
《领导文萃》2008,(20):8-8
西方书店充斥着《中国即将崩溃》和《不祥之兆》之类的书籍。这些书是基于这样一种看法,即专制的中国要么拥抱民主,要么被新兴中产阶级和全球化浪潮扫到一边。中国领导人奉行“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这其实是实用主义。中国政府正在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调整和重建。不论怎样。中国共产党如今要比30年里任何时候都要强大。中国要走向何方?中国官员不愿意谈论他们国家将变得有多伟大——世界已经对“中国崛起”够警惕的了——但中国经济看似将像过去30年里那样轰然前进.而此时西方似乎要度过数年艰难时光。地缘政治力量也将相应转变。(澳大利亚《卡姆登港信使报》2008年9月8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