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冯先生于去年八月给我的复信(见本刊1990年第4期),明确地解答了我所提的问题,即“有某种事物”和“有某种事物之所以为某种事物者”是否具有完全相同的涵义?若不是,那么,在何种意义上说,前者涵蕴后者是分析命题?冯先生在信中说,二者的意义并不完全相同,前者相当于一个名词的外延,后者相当于一个名词的内涵;对于任何一个名词,有外延必有内涵,但有内涵不必有外延,故前者涵蕴后者是一分析命题。  相似文献   

2.
彩色电视机在发生大故障前往往有先兆,用户如果细心观察,及时修理,就可以避免大故障,减少损失。 开机后,整个图像画面逐渐缩小变暗。说明输出部分或稳压电源有故障,继续使用可能损坏行输出管或电源调压管,造成荧光屏无光。  相似文献   

3.
电视机的电源电压不应超过额定值的±10%,如果超过额定电压长期使用,将会缩短其使用寿命。 电视机的机内温度不宜超出规定值运行。按规定值每升高8℃,电视机的使用寿命缩短一年,因此收看时一定要注意电视机的通风、散热。经常看到有些人把电视机罩布往后一翻,就开电视机。须知这就把电视机  相似文献   

4.
目前,电视机可以说是家庭中最普及的家用电器之一。但是,不少家庭在收看电视节目时,往往因为不能辨别是电视机有问题还是电视台发射的信号有问题而盲目调整电视机的设置,结果是越调效果越差,甚至影响到电视机的使用寿命。那么,怎样才能区分电视台与电视机的故障呢? 1.观看经微波传送的节目时,有时会出现一片杂波。这种杂波往往几秒钟后就会自动消失,图像与伴音又好起来。这种情况是由于微波信号中断所造成的。 2.在收看电视录像节目时,画面中有时会出现一  相似文献   

5.
关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人们都说:前者的特征是形象性,后者的特征是抽象性。这似乎已经没有疑义。至于文艺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的某些抽象活动,许多同志则一概归之于是逻辑思维参与创作行为的结果。那么,形象思维本身是不是就同抽象绝缘了呢?形象思维本身是否也必须包含某种抽象过程呢?或者说,形象思维除了其主要特征是形象性以外,是否也具有某种抽象性质?为了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形象思维,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 是否在承认物质决定精神(或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后,还需要再承认后者对于前者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这是哲学界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我认为后者对前者来说,只存在反作用,没有什么决定作用;讨论中有人指出这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婚姻变革的前提,而后者则从特定的角度反映着前者发展的程度及其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我国农村改革已经十年,在农村经济文化发生了深刻变化的社会背景中,农村婚姻是否也会出现相应的变革?这是社会各方面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左右,农村婚姻的现状乃是中国当今婚姻现状的主流。四川是个农业大省,八千万农村居民的婚姻现状似可视为全国农村婚姻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正> 黄宗羲在中国思想史上占了两个突出地位:一是他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为中国最早出现的两部思想史;一是他的《明夷待访录》,为中国古代反君权思想的最有代表性著作。古来学者都肯定他在前者的地位,而少肯定他在后者的地位;就是都强调他是思想史家,而少强调他是思想家。我以为在中国思想史上,他在后者的地位比在前者的地位更加重要。现在就来专论和详述其在思想史上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中国思想史中最重大最关键的是君权问题。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最突出的;而最能围绕这个首要问题去反对它和想法去纠正它的,就是明清间的黄宗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社会的资金时间价值问题,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提出的一个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想对此谈点粗浅看法。一、究竟什么是资金时间价值资金是能够增殖价值的价值。资金的价值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资金在每一个时间点上的价值是不同的,资金运动结束时的价值(资金循环一次或若干次以后的价值)与资金开始运动时的价值总是有一个差额,前者大于后者。那么,资金时间价值是指什么呢?是指资金在每一个时间点上的价值呢?还是指资金运动结束时与开始时的价值差?许多论述资金时间价值的文章,没有明确的区分,时而称前者为资金时间价值,时而称后者为资金时间价值。为了区分上述两个价值概念,我认为可以作如下规定:把资金在每一个时  相似文献   

10.
什么最具中国特色?儒学。 宏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应优先宏扬儒学中的精华。 人们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应尊儒学为指导学说。 这是否有点独尊儒术拉时代的车轮倒转呢?如果我们不是从名分上而是从实际上来考察研究问题的话,我以为儒学出自中国,儒学思想流传几千年,在中国以至东亚各国长盛不衰,恐怕是与中国的国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不是中华民族民族的性格,引出了儒学的话,那便是儒学影响了中华民族民族的性格。如是前者,那叫秉性难改;如是后者,那叫瓜熟蒂落。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  相似文献   

11.
法学界关于人治和法治的旷日持久的论争,近两年已经偃旗息鼓。人治论者虽然嗫嗫嚅嚅败下阵来,但只要跟着法治论者走不多远,便不免暗中窃笑:论也罢,争也罢,胜也罢,败也罢,归根结蒂还得看人治论是否被现实生活所彻底摒弃,法治论是否已经在现实生活中通行无阻;而事实无论对前者还是对后者,都作了否定的回答。这样,就把一个严峻的问题提到了我们的面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这段时间,我的计算机遇到的怪事颇多。例如:进入操作系统后,莫名其妙的“黑屏”;通过电视卡观赏的电视画面质量很差,干扰现象严重;在用电高峰时段,明显感觉有些“迟钝”;显示器刚开机时的行幅变大等等。 这些莫名其妙的故障困扰着我已经好几个月了。其间,我曾重新安装过操作系统、除尘并替换过各种配件,检查过资源状况,均无任何问题。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听到了电源插座中有轻微的打火声,于是将电源盒拆开,认真检查各触点和电线的情况,结果无任何发现。那么,究竟是哪里发出的打火声呢?经过分析,将疑点放在了起“短路保护作用”的保险管上。打开保险仓,取出保险管,发现其内部的铜丝已经变黑,但并没有熔断。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研究和教学中,通常把认识论和社会意识学说当作两个不同的领域:前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组成部分,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组成部分。这样的分法是否有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应当从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来研究和回答社会主义改革问题:其一,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整个历史时期,是否始终面临着一个改革的任务?其二,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改革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改革,是否也需要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以上两个问题,前者是研究改革的普遍性,后者是研究改革的特殊性。本文就社会主义改革的阶段划分及其特点和要求作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劳动力所有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武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经济组对劳动力所有制问题进行了讨论。劳动力是否存在所有制问题一种意见认为,和物质生产资料一样,人身条件的劳动力既然是生产条件之一,就也会发生所有、占有等问题。历史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当然,人身条件与物质条件是不同的:前者有意识、有生命,而后者则没有。在研究所有制问题时应该考虑到这种不同,但不能因此而否认有劳动力所有制问题存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彩色电视机的人越来越多。那么,到底选用哪种彩色电视机好呢? 一台优质的彩电,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灵敏度高,即在信号较弱的环境里,也能收到较好的彩色图像和伴音;②信噪比高;③抗干扰能力强;④可靠性好;⑤式样美观大方。 具体买哪种彩电,应根据具体使用环境和场地而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曾经指出:"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形式尽管那么抽象和唯心,他的思想发展却总是与世界历史的发展紧紧平行着,而后者按着他的本意只是前者的验证."在人类思想史上,他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21页).问题在于,黑格尔哲学"历史感"的具体涵义是什么?为什么他能够充当人类思想史上这光荣的"第一个",亦即他的"历史感"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8.
夏天即将来临,气候潮湿,家用电器容易受潮而损坏,笔者根据多年在这一季节的使用体会,做了归纳,以供读者使用和参考,常见的现象有: 1、收音机的电源变压器因受潮而使绝缘度下降,引起短路烧坏。 2、电视机出现没有图像或图像异常的情况。 3、录音机由于受潮,使大量磁粉粘在磁头表面,使声音变轻,音质变差,甚至产生绞带故障。 4、电风扇、电吹风等受潮后降低内部绝缘,使外壳带电,人触及有麻电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算起,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历程。在这期间,就社会主义问题,经历了两场大辩论。第一场大辩论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夕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这段时间,辩论的中心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发达国家能否建立起来?第二场大辩论是在50至6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社会主义受到若干挫折的情况下提出来的,辩论的中心问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否仍需继续坚持?前者说的是社会主义是否可以“超前”的问题,后者说的是社会主义是否真正优越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虽有区别,但又有内在联系,实质上都是一个社会主义是否可行,即要不要社会主义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据某基层法院提供的资料,1996年共接待387对要求离婚的夫妻,其中查出假离婚的218对,占离婚案件的56%。通过对这些假离婚案件的调查分析,发现假离婚的主要动机是逃避计划生育和逃避债务,其中前者占85%,后者占8%,其他仅占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