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际人口迁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人口的迁移趋势,一改过去由沿海向内地迁移的模式,而逆转为内地向沿海迁移。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人多地少矛盾十分尖锐,80年代出生人口年均在110万以上,然而,省际间人口迁移不但没有减轻新增人口带来的压力,反而自1973年起,连续19年差进,累计净迁入115万人,相当于1954—1972年压缩江苏人口净迁出的84%。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  相似文献   

2.
<正> 1949-1979年的三十年中,山东省人口迁入、迁出相抵,属于净迁出类型。据历年人口统计资料推算,三十年中全省净迁出人口502万人,平均每年16.7万人。净迁出的人口中,有国家统一组织的垦荒、支边人员;有自由迁移到农村、工矿、林区的自发性移民。其迁往地,主要是地广人稀的东北三省。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山东省人口迁移的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80-1984年,山东省连续五年出现人口净迁入,五年净迁入90万人,平均每年18万人。据调查,近几年由外省迁入的人口,比以往增加的主要是这样几种类型:①离退休干部及其家属。山东是老革命根据地,解放以前和解放初期出去的干部和战士很多,现基本到了离  相似文献   

3.
新疆长期以来是我国的人口主要迁入地区。根据户籍统计资料,新疆自1949年到1980年的三十二年中共净迁入人口三百多,其中1959年一年中就净迁入50多万。而且三十二年的记载中只有1962年一年净迁出,其它年份虽有数量上的披动,但一直保持人口净迁入的势头,大量的人口迁入加速了新疆人口的增长速度。从1953和1982年两次普查资料分析,新疆几十年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历史上一直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战乱、灾荒曾造成频繁的、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今天的河北人口,除燕赵本土人口外,还有历代从全国各地迁来的人口在此繁衍生息。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河北省出现过几次较大的人口迁移变动,人口迁移类型表现为:迁入型——迁出型——迁入型——迁出型。50年代河北省省际人口迁移呈“迁入型”,10年全省净迁入125.18万人,平均每年12.518万人。1960年~1968年,由于“三年经济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疆人口净迁入急剧减少、人才流失加剧、劳动力出现有限供给,政府劳动力政策出现偏差等现象,分别从贡献率与边际效应两个视角对人口迁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量化研究。根据改进后的经济增长率分解法测算了人口迁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后发现,1978-2013年,人口净迁入使新疆经济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核算理论与拓展的C-D生产函数测算了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后发现,人口净迁移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可以提高0.24个百分点。量化研究的结果表明,新疆一直以来是我国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区,人口迁入并不构成新疆经济发展的负担,反而为经济发展带来了红利。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各省市区的改革开放的时间、范围、程度不同以及其他原因,省际间的人口迁移发展也不平衡,出现了一种逆向迁移。这种逆向迁移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类,即由过去的净迁入地区变为净迁出地区,或由净迁出地区变为净迁入地区。从省际人口迁移的系统统计资料看,属于前种情况的有黑龙江、吉林、新疆、青海等省区。这种逆转的典型是黑龙江省,在过去近百年的时期里,一直是我国的主要移民迁入省。解放后前30年累计净迁入700多万人,而近10年来则变为净迁出省份。1990年人口普查表明,1985年~1990年共迁出人口…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的总人口,按现行区划计算,在一九四九年底为414.0万,一九八二年底则增长到917.8万,三十三年间增加503.8万。其中,净迁移直接造成的人口增长23.1%。迁入人口迁入后的生育则是迁移对人口增长的间接影响,定量地说明这一影响有多大,是一个复杂的专门课题。但是可以肯定,其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迁移对北京市人口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人口数量的增长上,而且还表现在各种人口构成的变化上。因此,除了要搞清“有多少人迁入了北京?”这样的问题以外,还必须搞清“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从什么地方迁入北京?”等一系列问题。这就是说,我们必须研究迁移运动的主体——移民本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城市化过程的结果是城市人口规模、特别是市区人口规模的急剧膨胀,同时,也由此产生了以人口为核心的一系列“城市问题”。 北京地区城市化的突出特点首先是全市人口增长迅速。按照目前的辖区范围,1949年全市常住总人口为414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76万人,到1986年底,全市常住总人口达到971万人,比1949年净增加1.35倍,其中常住城市人口587万人,比1949年净增加2.34倍,城市人口增加的速度比全市城乡人口增加的速度高出73%。构成人口规模的增长因素,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即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相抵,净增加人口)和人口的迁移增长(即迁入北京的  相似文献   

9.
<正> 1986年下半年,我们对山东省的济南市、烟台市、威海市和牟平县的城镇迁入人口进行了抽样调查。1986年,济南市市辖区人口为142万人,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属特大城市;烟台市市辖区71万人,非农业人口35万,属中等城市;威海市22万人,非农业人口7万人,属小城市;宁海镇6万人,属较大的县城镇。其中,济南市为省政府所在地,烟台市、威海市、宁海镇属沿海城镇。这次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4城镇户抽样比分别为济南1.46‰、烟台2.2‰、威海4.7‰、宁海镇12‰,有效问卷1392份,调查到的户人口数为5,339人,其中迁入人口为1,858人。调查时限为1949年建国至调查时点。我们根据此次调查的机器汇总数据及4城镇背景调查材料,就城镇迁入人口的数量、迁入时间分布、迁入前居住地分布、结构,迁入原因以及迁入前后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现将研究中得到的几点启示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建国后,黑龙江省被列入我国重点开发建设的省份,前30年,随着大规模的开发性移民迁入,人口迁移一直处于净迁入状态,据有关资料计算,净迁入约700多万人,对我省的开发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进入80年代,从户口统计上看,我省省际人口迁移巳发生逆转,由净迁入转为净迁出,10年约净迁出70万人,人口迁移的作用和制约因素等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东北三省人口负增长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人口外流被认为是东北人口大幅减少的主要因素,但现有研究对东北人口跨省迁移规模的估计方法相对有限,关于迁移流动对东北人口规模和结构影响的认识尚不清晰。本文使用1953年以来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利用普查存活比法系统测算1953-2020年东北三省净迁移人口规模、性别年龄结构的特征和变迁,评估人口迁移对东北三省人口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东北人口净迁移经历了人口大量净迁入、净迁入萎缩、人口波动净迁出、大量净迁出四个阶段。各阶段净迁移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可依次概括为:劳动年龄人口及随迁儿童大量净迁入、劳动年龄人口及儿童净迁出、老年人口净迁出和全年龄人口净迁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净迁入提高了东北人口增量和人口红利,1982年后人口迁移对东北人口存量削弱作用逐步增强并在2000年后成为东北人口变动的主导因素。劳动力外迁消减了东北人口红利,老年人口外迁降低了老龄化程度、延长了东北人口红利,但这两种作用已逐步消失。黑龙江人口变动受人口净迁移影响最大,吉林次之,辽宁最为有限。当前,东北三省均已进入以人口净迁出为主导的人口负增长阶段,应从振兴经济、改善民生、引导观念等多方面着...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人口迁移是人口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987年以前,我国没有进行过全国范围的人口迁移调查,每年公布的全国人口迁移数据是根据公安部门的户籍登记情况汇总得到的。根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89)》提供的解放以来主要年份人口迁移数据,北京市1987年迁入人口为181757人,迁出人口为126313人,迁入率和迁出率分别是18.47‰和12.84‰,净迁入  相似文献   

13.
1 “八五”人口计划执行情况 “八五”期间,国家下达给我省的人口计划是:到1995年末,全省总人口为9040万人,五年共净增人口547万人,平均每年净增109.4万人,计划出生人口833万人,年平均出生166.6万人,年平均出生率19‰,年均增长率为12.56‰。 按统计局调查推算,1995年全省将出生人口87万人左右,年末总人口约8700万人。以此为准,“八五”末总人口将比国家下达我省“八五”人口控制目标减少340万人;五年出生494万人,年平均出生人口98.8万人,年平均出生率11.49‰,年均增长率4.83‰,分别比计划低7.51和7.73个千分点。“八五”五年与计划相比少出生339万人,与“七五”相比少出生308.7万人。 表1 人口出生率实际与计划对比 单位‰  相似文献   

14.
“八五”期间,秦皇岛市各级党委、政府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现了人口出生率逐年稳中有降,圆满完成了省下达的人口计划。据统计,“八五”期间全市共出生14.8万人,比“七五”少生5.3万人;人口出生率年均为11.69‰,比“七五”下降5.6个千分点。计划生育工作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年均计生率达到了97.01%,从1992年开始,省委、省政府连续4年授予该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  相似文献   

15.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它的发展与人口迁移的历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年,上海在人口迁移方面更出现不少新情况和新问题,了解这些新动态,对指导上海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一、进一出一进的循环是上海人口迁移的最大特点。回顾1950~1989年的人口迁移历史,上海有18年为人口净迁出,有22年为人口净迁入;  相似文献   

16.
一、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三低”特点更突出 1991年3月15日是香港人口普查日,当日香港居民总数为567.4万人,比1981年的515.4万人增加52万人,增幅为10.1%,其中1981年至1986年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5%,1986年至1991年每年平均增长率为0.6%。可见,过去10年内的后5年香港人口增长率显著放缓,其主要原因是净迁出人数增加和出生率下降。在迁入人数方面,1980年10月24日起,港府取消了“抵垒政策”,实施“即捕即解”  相似文献   

17.
基本状况人口的增长:1949年解放时兰州人口只有72.71万人(包括三县和两个远郊区),到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人口已达237.63万人,三十三年来人口增加了2.27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6%。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49~1959年为高速增长阶段。十年中净增82.68万人,平均年递增7.6%;1960~1975年净增60.19万人,平均年递增2.2%;1976—1982年为增长缓慢阶段,六年中净增22.05万人,平均年递增1.2%。第一阶段由于建国后各项事业急需发展,吸收了一大批干部和工人,支边人员和中央下  相似文献   

18.
一 人口趋势 人口增长 二十世纪初,亚洲人口总计8亿6600万。20年以后,这个辽阔地区的人口已增加到10亿2000万。随后,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了,到1940年,亚洲人口已达12亿4000万。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许多人,也未妨碍亚洲人口的增长。到1950年,世界25亿人口中,55%在亚洲。在1950—1975年期间,这个地区的总人口猛增到23亿2000万。到1980年,估计亚洲地区又要增加2亿4000万人。  相似文献   

19.
以宁波市为例,基于宁波市“六普”与“五普”数据,首先利用年龄别死亡率对同批次队列人口进行年龄移算,即人口留存分析,对比2010年的实际人口数和无迁移模式下的封闭人口数之差,进一步测算两次普查期间分性别、年龄别人口的净迁移量和净迁移率。然后,将迁移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整合,构建多要素随机人口预测模型,预测宁波市未来人口变化趋势,并评估迁移、死亡、出生三要素对人口变动的弹性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人口净迁入对宁波市人口总量变化影响最大,而低死亡率和低出生率是未来50年加剧宁波市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未来50年内,劳动力人口净迁入对降低宁波市人口老年负担系数的作用有限。鼓励夫妇生育二孩,优化人才引进与落户机制,尽快建立起应对高龄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尤其是长期照护体系,应是宁波市人口政策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正> 一、苏联的老年人口状况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现象,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苏联和其他工业国家一样,人口已趋向老化,在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快速上升。根据1975年及最近的资料所知,1975年苏联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战前翻了一番,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苏联总人口的9%,比同期西欧65岁以上老年人数占总人口的14%低五个百分点,比北美洲的11%低两个百分点。1975年以后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开始放慢。这是因为1975年以后的六七十岁的老年人是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期间低出生时期的那部分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率有所提高,但增加的这部分人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以老年人口比重增加缓慢甚至几乎停止增长。但这只是暂时现象。苏联老年人口构成大部分是女性,性比例失调现象很突出。战后1955年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数字所示,男、女两性人口之差为2,008万人。在30——50岁年龄段,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之比为4∶7。这批人目前已达退休年龄,全部进入老龄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