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法国戏剧大师莫里哀终生从事戏剧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喜剧艺术走向成熟具有积极的意义。莫里哀将喜剧与性格相连是其获得长久喜剧笑声的基础之所在,他赋予笑声以丰富的思想内涵,成为喜剧脱离浅薄的关键。他以公开的秘密、重复中发展的结构特色使作品的审美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莫里哀的喜剧在欧洲艺术史上是一个高峰,它使喜剧同悲剧具有一样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2.
曹禺有着丰富的喜剧舞台经验和杰出的喜剧创作才能,同时他还就当代喜剧发展现状发表过诸多真知灼见,从而形成了曹禺关于喜剧本体、喜剧创作和喜剧表导演等方面的相关理论。梳理和探讨这些理论,不仅有助于理解曹禺的喜剧艺术和整体戏剧创作,而且对当下喜剧发展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闲情偶寄》是李渔最重要的一部理论著作,也是他的喜剧思想的集中体现。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戏剧理论和见解,并对戏剧,主要是喜剧的特殊规律作了较全面的总结,成为中国古典戏剧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4.
李渔的拟话本小说具有浓厚的喜剧氛围,作家和读者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皆能体验到一种重要的喜剧性情感,即旺盛生命力所带来的快感。李渔的小说情节多是沿着愕然大惊继而释然大悟这一基本轨迹一波波层出不穷、张弛相间的喜剧性节奏展现出生命力动态的持续平衡。他还凭借自身的丰富经验和机巧智慧,激发喜剧灵感和生命活力,使思维幻想化、趣味化,在设计与解决尖锐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展示出生命力的活跃与强大。李渔小说中的人情、事理又常以新奇为特点切入人们的心灵,充分调动读者紧张、兴奋的心理机能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  相似文献   

5.
《真诚的重要性》是王尔德喜剧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它是一种揭露讽刺英国上流社会的庸俗思想的机智喜剧。这种喜剧的特点具体体现在戏剧人物的巧妙幽默的对话上,同时也通过喜剧的特殊矛盾冲突表现出来。王尔德的这种独创的喜剧成就来源于他的美学思想的积极方面以及作家毕生致力于对喜剧的潜心研究  相似文献   

6.
李渔与莎士比亚分别作为东西方喜剧创作代表人物,其创作既有相似性,也有各自不同的特征。李渔善于从人物的共性中提炼个性,从而使人物形象“典型化”,莎翁则善于重点刻画人物的个性,将共性作为点缀,使“典型人物”更加饱满立体。李、莎喜剧中的“关键人物”塑造相似之因可归结为戏剧创作的基本规律使然及人物原型源于俗世,中西方不同文化所致的戏剧创作系统之分野则导致其差异性。李渔“风流道学”之心性使其刻意摹画喜剧中的“典型人物”和“关键人物”,莎翁“写实”特质则令其喜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对应着现实原型。李、莎喜剧正因为都取材生活、通俗入世,才有广泛的受众。探赜二人喜剧创作的不同侧面与奥秘,也有助于当今的戏剧实践。  相似文献   

7.
在爱情婚姻上的重欲轻情,对现实矛盾和人类真情的虚化,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解构,是李渔小说喜剧化的内在精神的具体表现,同时也影响了他的创作境界.  相似文献   

8.
席勒一生没有写过一部喜剧作品,也没有一篇喜剧专论论文。他有限的关于喜剧的论述和阐发,却形成了西方美学史和文艺理论史上最为独特的喜剧理论和喜剧美学理论。席勒认为,从戏剧的题材和对象上来看,悲剧应该高于喜剧;然而,从戏剧的表现自由来看,喜剧应该高于悲剧。喜剧是美的心灵的表现,喜剧可以使人保持心灵的自由,喜剧使人趋向更高的目的。喜剧的目的一旦达到,就可以使得一切悲剧成为多余。席勒的喜剧理论和喜剧美学理论结束了古典形态的贬抑喜剧性和喜剧艺术的喜剧理论,让喜剧性和喜剧艺术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崇高的目的和伟大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关汉卿现存世的十八个杂剧作品之中有许多包含喜剧性。关汉卿通过塑造喜剧性人物,喜剧冲突来推动戏剧 情节发展。而喜剧性的存在以矛盾冲突为基础,他巧妙地运用喜剧性情节塑造手法制造矛盾冲突,从而间接的反映和揭示社 会矛盾。因此其杂剧中的喜剧性在其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嘲弄不可回敬”──论王文显的喜剧《委曲求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显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开拓者之一,本文从结构艺术、喜剧情境、喜剧人物、喜剧技巧、喜剧语言诸方面较深入地论述了他的代表作三幕世态喜剧《委曲求全》的艺术成就。认为该剧代表了对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多幕剧创作的最高水平,堪称现代喜剧精品,艺术上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浅析李渔小说的喜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渔是个喜剧型作家 ,其喜剧手段主要有戏剧化情节和喜剧型人物、“团圆之趣”和转悲为“喜” ,以及“俗中求雅”的语言风格 ;其小说虽云“无声戏” ,实可看作“无声的喜剧  相似文献   

12.
论老舍的相声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的相声创作既有批评社会世俗的,也有歌颂社会新风的,显示出其强烈的正义感与敏锐的视角。他常常运用谐音、贯话、夸张等手法,更好地表现出相声的笑的艺术的特点。老舍拓展了新中国的相声艺术,为新中国的曲艺事业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概括了电视小品喜剧精神的艺术传承与审美内核,从喜剧语言、喜剧表演、喜剧结构几个方面分析了喜剧精神的艺术表现,探讨了小品艺术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阿Q的悲剧具有喜剧性.其喜剧性因素蕴含在阿Q的爱情悲剧、革命悲剧和精神胜利法的悲剧之中.探讨阿Q悲剧的喜剧性对理解鲁迅的作品和思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以“贪”和“呆”为其外部特征,以“真”为其形象的实质性内容,是世俗化的喜剧艺术典型。分析了人们对猪八戒形象既喜爱又嘲笑的矛盾审美观感,认为这既和国民性格中的隐性人格和显性人格这种分裂型的双重人格有关,也是人类所共有的个人欲望与社会道德责任感矛盾的产物,同时又与这个形象的喜剧性特征有着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16.
漫画在中国发展了10多年,却未见太大成效,原因很多,其中一个被忽视的原因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造成的影响。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儒、道、释三家思想是它产生的基础。这三家思想共同作用,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影响着中国人对各种艺术的评价。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与漫画的对立,主要体现在内容上的对立和形式上的对立两个方面。而漫画在日本很繁荣,原因在于日本文化与漫画的紧密联系,日本文化是日本漫画生存与发展的土壤。漫画要想发展起来,就必须要让文化对漫画起促进作用,作者要创作符合中国人审美习惯的漫画作品。  相似文献   

17.
《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以“贪”和“呆”为其外部特征,以“真”为其形象的实质性内容,是世俗化的喜剧艺术典型。分析了人们对猪八戒形象既喜爱又嘲笑的矛盾审美观感,认为这既和国民性格中的隐性人格和显性人格这种分裂型的双重人格有关,也是人类所共有的个人欲望与社会道德责任感矛盾的产物,同时又与这个形象的喜剧性特征有着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18.
兴起于河南的北宋杂剧,既是中国传统音乐由最具代表性的歌舞伎乐形式转向戏乐艺术形式的历史产物,又是中国戏剧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初级成熟形态。散见于河南各地的大量北宋杂剧雕砖,珍存了这一艺术样式极具典型意义的图像遗迹,为认识和研究北宋杂剧的兴盛与传播、北宋杂剧表演形态与结构以及北宋杂剧的艺术特征等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19.
《史记》是一部融悲剧与喜剧艺术于一炉的伟大著作。《史记》所以蕴含丰富的喜剧美 ,与其所记载的历史时代的喜剧色彩有关 ,也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有关 ,还与司马迁本人的哲人气质和他所采用的“春秋笔法”有关。司马迁以幽默笔法塑造肯定性喜剧人物 ,记述了他们的风趣谈吐和诙谐故事 ,对“滑稽俳优”人物的描绘尤其精彩 ;他还用讽刺笔法塑造否定性喜剧人物 ,展示了一些贵族的丑恶面目。  相似文献   

20.
一、喜歌剧出现之前的法国古典主义艺术与启蒙运动法国在17世纪中叶经过路易十四强有力的改革,成为了欧洲大陆最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古典主义精神在法国的音乐领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作曲家吕利开创的抒情悲剧将法国歌剧创作推向了极至,恢弘的合唱与芭蕾舞场面,华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