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描写的基本原则□付道白令“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外化。因此,写好人物的语言,对刻画好人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描写人物的语言,要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一、因时代不同而不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潮等,因此,人物的语言自然也有所不同。“贵姓?”“敝姓钱。”“哦,久仰久仰!还没有请教台甫……”“草字阔亭。”(《论讽刺》)这段人物对话,生动地表现出了旧社会里应酬场合中掉文的“朽翁”形象。如果将这些对话用于当代人身上,就不伦不类了。二、因场合不同而不同在不同的场合,人物的语言要受到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三亚市郎典村为例初探黎语生态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调查等方法,从郎典村双语、多语情况和母语的生态情况两方面论述郎典村语言生态系统中语言关系、语言态度、语言传承等现状.  相似文献   

3.
通过定量研究检测了在合作型对话活动中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与他们二语学习之间的关系:48名不同语言水平的受试分为三组,即高-高水平组,高-低水平组与低-低水平组,每组16人,每组8对;48名受试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完成5个步骤的合作写作任务。结果显示在合作型对话活动中,受试的语言水平对他们产出的相关语言片段和他们的二语学习有显著影响,且受试语言水平越高,他们产出的相关语言片段越多,二语学习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开端。刘熙《释名·释典艺》中曰:“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论,伦也,有伦理也。语,叙也,叙已所欲说也。”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由此可见,《论语》是一部重点记叙人物言语的书。“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因此,研讨《论语》的语言特色(特别是对话语言),是研究《论语》文学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的语言特色一般都在人物的心理描写上体现得格外突出,但是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去分析和体味劳伦斯作品的语言特色,将语用学中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在对话中的违反与著名小说家劳伦斯的作品《菊馨》结合,运用会话含义中的合作原则理论来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对话,从而更加深刻地挖掘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更好地为小说的主题思想服务。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理论可以分为四个范畴: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以及方式准则。通过将合作原则下的四个范畴在对话中的违反与小说中人物对话内容结合,我们可以发现,劳伦斯在创作小说人物对话的语言方面也煞费苦心,并且在将深入分析后的人物对话与文中人物的心理描写相结合之后,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看到人物特征并更清晰地体会作者想表达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6.
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是作者赖以向读者展示人物形象与个性特征的重要途径。生动的人物语言不仅对于性格塑造意义重大,而且还使作品中的人物丰满、鲜活,增强故事性,产生动感效应,有力地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充分地展示主题。人物语言一般是指对话、独白或心理语言。其中唯有对话发生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相互交流的情景之中,是人物性格的感情流露和意向表示。因此,人物语言中以人物间的对话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根据“汉语语用优先语义”观点,把汉语人物对话语言译成英语时,除了力求语义方面效果的对等外,还要优先注意语用效果的对等:语用对等优先语义对等。译者考虑在译语中体现原语的言外之力,留心原文本中有意违背交际原则的地方,理解说话人的弦外之音,使原语和译语达到语用效果对等。  相似文献   

8.
语码转换在大学英语课堂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码转换可以指一种语言中不同方言的转换,也可以是同一对话或谈话中,两种或更多语言之间的转换或混用。许多语言转换是文脉上的、语境的和个人的语言的改变。语码转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基本功能是用于传递实际信息,在课堂环境中增加交流。外语教学中使用语码转换有助于老师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使用外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和巴赫金一直被学界视为致力于对话的伦理建构理论家。笔者采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哈贝马斯与巴赫金的语言观在语言、语境、语旨上的主要差异。这些差异具体表现在两位思想家对规约普遍与统一差异、理想语境与开放语境以及理性沟通与平等对话等概念的不同阐释中。我们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进一步追述和比较,得出了二者在语言观上的"殊途殊归"之结论。目前有关哈贝马斯与巴赫金语言观的对比研究,在国内学界尚未见诸于文献,本文旨在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0.
关于《聊斋志异》中的《田七郎》篇,历来研究者多从修身、交友、报恩、侠义的角度切入,本文则从小说中一段未被研究者注意的对话入手去思考田七郎的出身,进行新的解读,并对该篇中的人物命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老舍说:“话剧主要是以对话来表达故事情节,展现人物性格。”①从语言的角度来说,老舍的这句话,说出了话剧剧本与其他文学形式之间的不同点。整个剧本的语言,都是剧中人物自己的语言,而不是剧作者的语言。人物是什么样子的,故事情节如何发展,完全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话,剧作者是插不上嘴的。因此,剧本中的人物对话,做到随人而发,恰合身分,声如口出,谁说象谁,就显得特别重要。也可以说,优秀剧本之所以成为优秀剧本,语言的性格化亦即人物对话的性格化,是其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文学语篇的语言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文学语篇的理解要求读者的语言学知识.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作品<儿子与情人>中人物语言变体的使用,在归纳其非标准变体的基础上,从语言的地区变体、社会变体与社会网络、语码转换、语码混合、复杂语码和局限语码等几个方面分析人物语言,从而发掘人物特点,挖掘作品技巧与内涵.  相似文献   

13.
在写人的作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占重要地位,而对话描写又是语言描写的重要形式。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学会描写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发展故事情节,表现文章主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写好人物的对话,也就成了我们写好写人作文的一个基本功了。  相似文献   

14.
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必然结果已经称为语言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国外学者已经对其定义类型功能等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中国学者们近年来也基于中国的实际语言环境,对课堂教学,家庭对话等不同社会领域中的语码转换进行了研究。本文旨在探究中国内地唯一英汉双语广播中音乐节目中主持人开场白中语码转换进行研究,使我们对于双语媒体中看似普通的语码转换现象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现。作文中成功的语言描写,可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可以推动事件的发展。语言描写,就是对文章中人的对话、独白进行描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语码转换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语码转换涉及的语码可以是语言(language)、方言(dialect)、语体(style)等。进行语码转换的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基础语(base language),另一种是辅助语(auxiliary language)。基础语是会话中使用的主要语言,辅助语则是转换中出现频率相对小一些的语言。语码转换是语言学家,特别是社会语言学  相似文献   

17.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理解文学语篇,要求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认知环境不断趋同。同时,也要理解小说中不同人物认知环境的差异对小说发展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小说《好人难寻》中两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对话来分析小说所建构的无效交际,以探索非理性交际行为中的话语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戏剧中人物对话的含义往往超越话语本身的意义,本文运用模糊语言学中的动态语用模糊理论。从话语层面、语篇层面以及语用模糊与语境的互动关系角度,对《欲望号街车》中的一些人物对话进行分析。以期揭示戏剧文本的深层含义以及语用模糊对于戏剧对话文本分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结合对话哲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本文研究语篇中说话人的多维角色以及角色间的多维互动关系。在语篇构建的双重世界("我-你"和"它"世界)中,说话人同时扮演着对话、参与和背景角色。对话和参与角色决定语篇语言系统的特点,背景角色影响语言系统的特点。这三种角色时而合作、时而冲突,多样组合、纵横交错。说话人是多维角色多维互动的角色复合体。  相似文献   

20.
汉语人物指称语通常以专有名词、普通名词和代词的形式出现,用于指称事件中的参与者.在功能语言学的语篇语义视角下,通过对兰卡斯特现代汉语语料库新闻报道语篇中汉语人物指称语的考察可以发现:从自然现实角度,汉语人物指称语可以概念化和范畴化参与者,同时构建主要活动与场景内容;就社会现实而言,通过指称语可以透视语言使用者和指称对象的身份和背景,洞悉说话者的情感和态度,折射被指称者的社会角色,构建被指称者的社会关系;作为交际符号,人物指称语的使用可以构筑交际的信道,传达语篇中新旧信息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