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同学的健康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 ,结合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心理特点、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来进行教育 ,是民族院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院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鲜明表达,对于在大学生当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社会主义新道德标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大学生当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明确开放科学的爱国主义,建立广泛的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当代大学生应当站在时代的前列,为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教育环境对民族地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取得实效具有重大意义,重视民族地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环境的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浓郁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氛围,是加强民族地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教育效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究竟什么是爱国主义?对大学生,特别是民族院校大学生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文拟说明: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热爱态度,包含着个体对祖国的认识、情感、行动三种基本成分。爱国主义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重要内容,须注意理论的先导性。对民族院校学生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要求系统理论教育与实际锻炼并重。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巨大精神财富。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唯心史观、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爱国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及自豪感等基本呈积极状态,但对中国近现代革命、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存在模糊、错误认知。爱国主义教育应加强中华灿烂文化、传统美德、科学的历史教育并注重教育改革创新,以增强大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及理性爱国,党和国家德法共治是增强国家认同感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价值遵循与行动指南,彰显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优化路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应对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可从融入课程、实践育人、营造氛围、多方协同等四个方面着手,不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丰富创新各类主题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统筹规划筑牢校园爱国主义文化底蕴,有效保障爱国主义教育顺利实施,进而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尤为迫切。高校应从国情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方面入手,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式,创建新媒体爱国主义教育平台,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深刻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价值.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从两个基本方面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民族精神教育,帮助当代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怀、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深入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爱国主义教育包括社会主义教育、国家主权教育、改革开放观念教育、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时代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还要充分利用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多种载体.  相似文献   

10.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国内外面临的新形势,具体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维护国家主权,保持政治稳定、促进民族发展、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心智成熟等多角度分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深究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国内外变化趋势、社会热点问题、网络及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新特征带来的严峻形势和挑战。探索理性看待国外新的变化趋势、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加强爱国主义网络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等有效对策,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目标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是指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大学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化活动,更易于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培养与实施。在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创新教育基础上,提出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中借鉴企业管理中的目标管理思想,构建国家创新教育、学校创新教育、学生创新教育的目标化管理模式,达到最佳的创新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招生改革并轨政策的实行与办学规模的扩张,越来越多的民族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越来越多的汉族学生进 入民族高校学习。高校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都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昌 学院作为民族地区的本科院校,坚持以“民族大团结”为主线,以“民族教育学生骨干团队和教师骨干团队建设”为依托,以课堂 教学、活动拓展、实践实训为教育模块,开展“民族文化四学习——学风俗、学语言、学歌曲、学舞蹈”活动,构建“1-2-3-4”高校 民族团结教育模式,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族团结教育,坚持用民族团结文化建设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引导学生明德、乐学、求实、至善,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高校国防教育与大学生军训的关系,从分析国防教育的深远意义入手,尤其是通过组织实施对大学生军训的实践,探索了开展国防教育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合格人才的作用。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落实国防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论述了如何将国防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活动之中的方法及巩固学生军训成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危机教育刍议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大学生危机教育,是一个由对"非典"的反思提出的崭新课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直面自然和社会的危机,提高应对能力。作者阐述了大学生危机教育的内容,即危机意识教育、应对危机的知识与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律与纪律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并提出了实施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部分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不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给国家助学贷款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信用缺失原因,拟建立信用管理体系,探讨大学生信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从而培养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减少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呆坏帐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探求最佳的教育方案和措施。国防教育实质上是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通过有效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素质教育。高校国防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发挥国防教育的“育人功能”,既顺应了新时期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培育全民国防意识,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又适应了现代教育质量观的要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力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资源中蕴涵的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红色资源有资源的民族性、内涵的传承性、构成的综合性、功能的多样性等特征.红色资源丰富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是优良的爱国主义教育载体,营造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环境氛围.要充分发掘红色资源,发挥其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民族地区高校开展以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为重点内容的国防教育,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如何引导大学生既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又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是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面向全国高校提出的要求。学习和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是摆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文章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论述了高校要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努力学习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民族理想、中华传统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诚信、意志力、有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培育国防精神是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国防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战略意识。为提升培养效果,在培养实践策略上应注重强化军事理论课程教育,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方法,实现国防教育与课外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