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述并分析了奥康纳生态学社会主义视域下对资本主义生态的批判,在肯定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以及第一重矛盾理论的基础之上,奥康纳提出了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理论,为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提供了理论武器,并以此论证了资本主义生态上的不可持续性,为其建构生态学社会主义理想社会鸣锣开道。  相似文献   

2.
朱波  陈薇 《理论界》2012,(3):3-5
现代性与资本主义相生相伴。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马克思一方面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积极方面给予了肯定,另一方面对资本主义现代性产生的异化结果给予了无情的批判。在这种批判中,马克思指出了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出路,从而建构了自己的现代性理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表明宗教不是实际生活状况的原因,而是它的结果。他在后来的批判理论中进一步论证了人类实际生活归根到底决定于物质生产。因此,宗教批判不是解决问题的法宝,而只是现实社会批判的先导;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则是马克思全部批判理论的关键和重心所在;并且,这种理论的批判最终要转化为批判的武器———就这样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逐渐走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一开始重点是宗教批判,而后是包括政治经济批判在内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在这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宗教批判的作用以及宗教的角色定位得到了清晰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对指导我们科学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是全面的生态批判,包含对资本主义工业的生态批判、对资本主义农业的生态批判和对资本主义消费的生态批判三个方面。马克思从生产和消费维度对资本主义展开生态批判,形成了科学而深刻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不是抽象的生态批判思想,而是实践的生态批判思想,即是在实践中产生、随实践发展、解决实践问题的生态批判思想。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的实质,就要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工业、对资本主义农业和对资本主义消费的生态批判三个维度进行实践解读。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2015,(7)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正义观的批判是马克思理论中至今仍未过时但往往被人忽视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我们要探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正义观所作的一系列批判,无可置疑的首要问题是要找到他对资本主义正义观进行批判的逻辑起点。同时,我们如果要真正做到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眼光去看待和分析问题,对于这一逻辑起点当然应该回到马克思生活的那个时代去寻找。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分配正义建立于所谓基于自由平等的交易正义基础之上。这种自由平等的交易正义在资产阶级看来理所当然地包括劳动力的自由交易。一旦剥掉了蒙在劳动力的自由交易这一资本主义基本行为方式身上的"平等"的漂亮外衣,我们看到的只有赤裸裸的非正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配正义进行了更深入、更彻底的批判,其特别集中的焦点是在所谓市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对革命的解释性作用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正义观的批判中蕴涵着一个根本的价值指向,这就是人类社会只有通过变革生产方式,首先实现人的真正解放,才能最终实现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正义。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多方面的教条式的和错误的理解.这种情况同样存在在对马克思的全部资本批判理论的理解中.本文通过重新回归研究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提出了以往我们没有充分重视的三个方面的理论,即马克思的关于资本不等于资本主义的理论,马克思的资本的历史普遍性理论,马克思的关于资本的历史能量理论.马克思的这三个重要理论将为进一步深化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运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命题的主要文献,大体上倾向于一种看法:我们对资本主义的成见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早期资本主义所作的理论分析。这种看法在理论界较为普遍,也可见于重要的政治文献之中。率先对马克思经济理论作批判分析甚至基本否定的学者,之所以把马克思的经济学称作“批判的经济学”(许多青年理论工作者已经接受这  相似文献   

8.
从马克思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来看,马克思是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中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他所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对于"市民社会"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分析的基础上的。虽然在研究中他也从现实的经验基础出发,但是他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来处理这种经验材料。他用黑格尔关于异化和异化的扬弃的方法来叙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他通过劳动的分析来探讨历史发展过程,而劳动的分析最终又转变成为资本主义批判的入口。他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不仅展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而且把这种唯物主义体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这种实践的唯物主义又在商品拜物教的批判中深化了资本主义批判。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是资本主义批判的批判哲学。  相似文献   

9.
现代国家批判是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重要主题,反映了马克思对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深刻省思。从政治解放到人的解放的视域重建使马克思的现代国家概念具备了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内核。马克思从哲学批判出发,联系黑格尔国家哲学的“副本”来批判现代国家的社会历史现实的“原本”;在宗教批判层面上,将宗教神学批判和政治现实批判同步推向纵深,揭露现代国家与宗教国家的共通属性;在制度批判层面上,剖析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制度安排及其结构性矛盾和危机;在实践批判层面上,揭示政治国家走向消亡的历史趋势,为超越现代国家、扬弃政治现代性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路径。马克思现代国家批判的四重维度共同构成一幅内在逻辑嵌合的理论图景,蕴含着对现代资产阶级国家及其历史命运的洞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立足于劳动和需要,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在劳动产品、劳动、人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四个方面的异化,形成了自己的资本批判逻辑;鲍德里亚则在《生产之镜》中力图用象征交换解构马克思主义的需要、劳动概念及其分析方法,重构一种新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本文认为鲍德里亚在解构马克思理论的过程中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刻意歪曲,其资本批判理论只有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时中  张红柳 《东岳论丛》2019,40(2):162-167
如果说近代哲学的任务是将"神学"世俗化为"人学",那么,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所揭示的"拜物教"可视为神学世俗化的版本形式;由于崇拜"抽象人"的基督教是与资本主义相匹配的观念形式,因此,要系统阐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就决不能停留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层次,而亟待确立一种"物神论"批判的视角;这种视角的确立,既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演进逻辑,也有利于推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2.
马尔库塞:技术资本主义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对技术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对技术异化意识形态的斥责,揭露了发达工业社会在把人引向畸形幸福的同时塑造了单向度的人。从劳动异化批判到技术异化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进展,然而技术决定论和无产阶级融合论的断言,使技术异化批判理论最终陷入解放主体错失的困境和美学救赎论的虚空。在资本全球化的今天,科学社会主义对于引领当代世界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只有把技术异化批判与劳动异化批判相统一,才能使技术资本主义批判从解释的政治哲学走向实践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3.
劳动价值论与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的主要目的之一 ,是要回答斯蒂德曼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诘难。虽然这个诘难早在约30年前就提出来了 ,但马克思主义者迄今为止所做的反批判 ,仍然是片面的 ,这些反批判丢失了劳动价值论在分析功能上的一个重要维度 :没有把劳动价值论把握为理解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的不确定性的理论工具。针对斯蒂德曼的批评 ,本文提出 :生产的标准技术条件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 ,并不像他所理解的那样具有单向的、决定论的性质 ;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的经济学中被用来揭示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目的和手段、条件和结果之间的不确定的联系。针对霍奇逊的观点 ,本文提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多样性、“自然选择”等演化经济学所探讨的主题并不是无关的。马克思想要做的 ,是通过劳动价值论说明技术与经济的协同演化。  相似文献   

14.
在国外马克思主义五光十色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图景中,“开放马克思主义者”约翰·霍洛威以其“停止制造资本主义”的激进批判主张而在左翼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在霍洛威看来,马克思的理论本质上是关于资本主义的危机批判理论。为了适应当代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形势,这种批判必须借助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将阶级斗争理解为“非同一性的运动”。一方面,霍洛威强调“我们制造了资本主义”,因而“我们是资本主义的危机”;另一方面,霍洛威也认为只有“我们”作为革命主体能够“停止制造资本主义”。为此,他提出一种以“尊严的抵抗政治学”为核心的非夺权式裂解资本主义的革命方案,即革命的实现只能来自我们对抽象劳动的拒绝,来自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责任担当。审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霍洛威“停止制造资本主义”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本质论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重要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从方法论视角学习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本质论,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的高度一致性;明确马克思主义注重生产关系的理论原则,在当今资本主义金融危机中资本主义本质论彰显其真理性。  相似文献   

16.
薛睿 《天府新论》2019,(4):12-18
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贯穿马克思思想始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时期,马克思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意识形态”概念展开理论批判,但却借助“拜物教”概念在理论逻辑、批判方法和伦理批判三个维度纵深发展了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具体而言,在理论逻辑上,马克思立足于“资本逻辑”,发现物与物交换的表面合理性实际上掩盖了人对人、物对人支配的不合理性,并由此深入到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运行机制的分析;在分析方法上,马克思具体深入到对生产关系诸环节及其运行机制的考察,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规律及基本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在伦理批判上,马克思揭穿了“辩护经济学”的依附性和虚伪性,找到了人们在主观维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机制认同产生的外在条件。可以说,正是借助于拜物教批判,马克思揭示了意识形态遮蔽性与操控性产生的经济根源,解开了意识形态的身世之谜。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一种特定的生产方式,其生成与布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空间改造与重组的动态过程,对于这一过程及其结果的空间样态的分析,是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一般意义上,空间构成了马克思分析资本运动的客观前提;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剖析过程来看,空间的概念溢出了作为物质性前提或对象性存在的限制,凸显出社会关系的深层含义;从资本关系的矛盾运动来看,资本主义关系再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资本主义不断突破其时空界限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命运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20世纪上半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方面,特别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被遮蔽了.二战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思想重新焕发出光彩,作为主要社会批判语言,成为批判理论的重要思想资源.在当代,这一理论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助于深化人类社会发展与完善的动力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理论界长期没有形成共识,其原因是忽视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独特的商品拜物教性质.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拜物教性质,致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其生产关系的颠倒表现.因此,马克思在关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经典表述中,将两者分开单列.通过透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拜物教性质的表象,马克思揭示了背后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实质及其相互作用,并以此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拜物教性质的表象和假象做出科学解释,对集中反映拜物教性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拜物教意识做了深入批判.在理论批判上,把资本主义生产颠倒的社会形式再颠倒回来,是《资本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存论内涵讨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支配性的社会权力,而不是纳入经济范畴体系的经济关系;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理性前的交往形式,其讨论的核心内容是个性与交往的关系。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存论内涵的分析给我们指出了研究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一条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道路,分析资本运动自我扬弃的感性辩证法;另一条是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道路。两者相互补充,共同研究扬弃资本主义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