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公民个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意识为核心的公民理念是现代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超越传统的“人民”的理性界限而倡导公民理念。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落实公民理念要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公民社会、弘扬公民文化这三个重要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大力培育公民意识,塑造成熟的社会主义公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人民群众良好的公民意识,塑造成熟的社会主义公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分析了我国公民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提出从开展公民主体意识、公民权利意识、公民责任义务意识、公民法治意识、公民道德意识的宣传教育入手,加强公民意识的培育,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是确证"公民身份"的关键要素与核心,反映着这个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同时,公民观念意志的进步和行为目标导向的革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重塑。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公民意识对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民意识是现代社会成员对作为公民角色及其价值理想的自觉反映,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公民意识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息息相关,公民意识的确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针对我国目前公民意识现状呈现总体欠佳的实际,文章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就提升公民意识的对策提出建议:借鉴国际经验,设计我国公民意识教育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公民主体性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要把普及法律常识作为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公民意识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公民意识,是打开现代化大门的一把钥匙。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而公民意识是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途径。培育公民意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规定。公民意识的产生和普及,需要一个宪法精神与法律思想的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6.
构建法治社会离不开公民意识,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制度还不够健全,但更关键的是中国公民普遍缺乏与法治社会相匹配的公民意识,而传统社会伦理道德束缚;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充分;民主政治建设的滞后是公民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有鉴于此,只有把充分发展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基础;把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制度保障;把发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思想源泉;把培育公民社会作为生存空间,才能培育出良好的公民意识,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公民政治和公民社会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政治、公民社会作为现代化社会建构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问题 ,应该尽快地纳入政治体制改革之中。公民概念是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启智概念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 ,对于公民政治、公民意识和公民社会的建设 ,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公民意识教育使全体公民树立公民意识,养成公民思维,形成公民思想,指导公民行为,营造公民文化,将会有力地提升国家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具备人民当家做主意识、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权利义务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规则意识、公共意识等七种意识。  相似文献   

9.
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公民概念在西方由来已久 ,它直接与国家相连并被认为是政治民主的一个关键因素。西方公民教育的核心 ,就是通过政治社会化形成公民意识。我国传统上只有臣民而无公民和公民教育 ,民国建立后所实施的公民教育也不成体系。真正将公民教育单独提出并加以强调 ,是在我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立足于公民的塑造 ,培养公民的意识、观念与精神 ,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不同历史背景下,人们用“公民社会”这一政治术语表达着不同的理论诉求和现实关切。西方国家公民社会的兴起对中国社会治理的变迁、现代化的实现有着显著的意义。借鉴西方公民社会发展的优秀成果,培育发达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构建起相对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理论,为中国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扎实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精神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心理是政治文明的基础:新型政治心理应高扬包括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公共精神、理性精神、政治意识在内的公民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须如此。鉴于公民精神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有助于形成新型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提高人的素质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发展有序的政治参与,同时通过教育与引导,在全社会培养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12.
公民意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国人的公民意识问题日益提到议程,公民意识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核心所在。一直以来,由于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原因,国人的公民意识一直很缺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两个维度加强培育公民意识:在个体方面,大力提高公民素质;在社会方面,需要有一个公正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公民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上看,我国大多数学者都能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立场,坚定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的发展方向。从公民教育研究的视角上看,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研究整体上划分为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两大视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重视培育公民意识以及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首次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作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之一,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迈出了前进的一大步。公民意识教育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性工作,是发展基层民主,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实施民主监督,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一条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公民是民主国家中拥有公民身份的人。公民意识是公民自身对其公民身份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认同。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教育活动,以使公民获得对社会主义公民身份的理性认识与价值认同。公民意识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现阶段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内容是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正理念,中心任务是培养公共理性,宏观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论青少年公民意识培养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公民意识培养是世界各国教育面向21世纪共同关心的课题。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是改变公民教育薄弱的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增强公民意识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公民意识,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该文分析了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培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公民意识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公民社会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国公民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公民社会环境、制度建设和自身发展等方面存在诸多有利因素,但同时也在外在环境和内在发展上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因此应通过改善环境、完善制度、培育公民意识、发展中等收入阶层和发展现有公民社会组织等措施构建我国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9.
培育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实基础,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筑牢培育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实基础,应主要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法治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对如何筑牢培育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实基础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公民文化--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解析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从总体上讲是人类政治上所取得的进步成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政治文明体现为公民文化.公民文化在本质上要求公民培养公民意识.而公民意识的培养,公民文化的构建,需要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作为经济基础,发达的公民社会作为社会基础,同时离不开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方式--公民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