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竞游 《理论界》2009,(10):213-215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于1993年发表的<文明冲突?>曾在国际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各种批判随之而来.时隔11年,2004年亨廷顿出版了<我们是谁?>,他将"文明冲突"的视角由国际转向美国国内,论述了"美国国家特性"所遇到的种种挑战.通过对这本书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十余年来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批判有很多是值得商榷的.本文试图站在维系一国国家特性的角度,重新评价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是二战以来最重要的政治现象之一,它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在民主化推进的背后,新兴的民主转型国家遭遇了种种困境,不仅选举质量差强人意,还有"非自由民主"的不平衡发展。本文以所有第三波民主国家为样本,通过分析非洲、中东欧、拉美以及亚洲诸国的民主巩固困境的不同模式,展示了全球民主化进程的大图景。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后期的全球民主化第三波浪潮中,新加坡是惟一没有发生民主化转型的非石油出口的"高收入"国家,这在同时代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当中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外.亨廷顿把这归因为儒家文化的深厚影响,而实际上应主要从新加坡政治制度本身去寻找原因.新加坡的那种充分借鉴西方现代民主政治的监督、制约、法治优点又体现儒家"贤人仁政"精英治国思想的"多党并存、一党独大"的"软威权主义"政治,具有合法性强、参政化、制度化水平高、执政效率高和人民满意度高等特征,因此具备了很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并最终决定了新加坡独特的政治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塞缪尔.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理论,认为冷战后世界分为八大文明,文明冲突将决定国际政治。在宏观层面上,是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的冲突;在微观层面上,冲突发生在伊斯兰与非伊斯兰之间。同时,亨廷顿认为文明冲突永远不会泯灭,否定文明走向融合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亨廷顿还认为伊斯兰文明将与儒家文明相结合,共同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亨廷顿的这一论断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5.
从<周易>阴阳说的视角看,人类社会各种文明之间的矛盾或冲突并不意味着冲突的某一方缺乏存在的合理性,而单边主义会因为过度消耗合理存在的基础而走向穷途末路.因此,人们应当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各种矛盾,因时而变.变通趋时,不断调适自我,以顺应历史的变化,谋求世界各民族和睦相处,使人类各种文明所蕴涵的生机合理地释放出来,并最终实现整个宇宙的大和谐.这是<周易>阴阳说对21世纪人类文明走向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主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政治发展的显著趋势,其在制度层面上具有最为广泛的普适性和正义性。回顾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到底什么是民主,自由民主和选举民主存在怎样的差别,民主又是从何而来,民主与权威主义的关系等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认识第三波民主化关系到如何利用国际经验同中国政治实际相结合,最终在中国政治体制变革中探索民主化道路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7.
塞缪尔·亨廷顿说自己是兼具爱国者和学者两种身份而从事研究的。由于爱国者本身是一个充满复杂含义的词汇,容易对学者的公正性与科学性造成侵蚀,加之亨廷顿呼吁西方世界团结起来对付中国和伊斯兰世界,进一步强化了其立场的偏颇性,这恐怕是人们对他产生质疑的重要原因。中国学者的回应,触及到了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的种种缺陷和弱点。如果说亨廷顿对中国的崛起与伊斯兰世界的复兴、拉美裔移民状况的分析体现了一名学者的敏锐,那么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伊斯兰威胁论"、"拉美裔移民威胁论"则充分表明了他作为一名爱国者的偏见。《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与《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两部著作,都是通过树立敌人方式,以加强美国的身份认同为目的,实质是一种身份认同危机下的意识形态。联合国呼吁抵制这种理论,值得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苏东彦 《理论界》2009,(5):174-175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越来越多元化或多极化的世界,当代世界文化已经不可能再是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所以关注文化的冲突与整合成为势所必然.美国黑人小说<看不见的人>就是一部表现不同种族文化冲突与对立的著作.本文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对<看不见的人>进行了再分析,通过分析黑白两种文化的冲突与对立,以及主人公在这种冲突中找寻自我的过程,并结合艾里森在书中运用的艺术手法,认为作者艾里森揭示了美国种族差异与对立的根源,即一种建立在政治经济不平等基础上的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扭曲与漠视.  相似文献   

9.
2005年的中亚局势变化之大出乎人们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文章认为有以下因素可以对这种变革作出一定解释:全球性民主化浪潮冲击下的中亚政治冲突的实践、中亚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的制约、多边主义与地区一体化的发展、文明冲突与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环境史资料>一书体现了目前法国环境史研究的现状.在该书探讨的法国环境史的重要问题中,有三个问题特别值得重视:环境概念和相关的境地概念在法国的演变;19世纪以来景观的变迁及其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变化;19世纪以来环境问题的发展以及法国社会和政治的回应.这三个问题揭示了环境观念在现代法国的成长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曾经盛行发展主义的乐观方程式即经济发展带来民主,政治社会学家李普塞特系统地分析了发达地区和拉美地区经济指标与民主政治的关系,而比较政治研究的带头人阿尔蒙德则将发展主义研究范式化,提出了主宰美国比较政治学20年之久的结构—功能主义。亨廷顿的政治衰败说则给发展主义致命一击。但是,民主化的第三波使得发展主义复兴,但是新发展主义已经是一个综合性理论了。  相似文献   

12.
刘文明 《江海学刊》2024,(1):176-185
19世纪,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中形成了一种以“文明国家”概念为核心的“文明标准”,世界由此被划分成“文明”与“野蛮”两个部分,这种观念在西方主导的国际政治中产生了长期影响。20世纪下半叶,英国学派率先展开了对全球化时代“新文明标准”的讨论。而在回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过程中,学术界开始关注多元文明和文明对话的重要性。但西方学者的讨论大多没有摆脱单一西方文明的视角,仍带有西方中心论色彩。全球化时代需要一种由不同文明共建的“全球国际关系学”,在其构建过程中,中国传统文明观中的和平思想有可能成为破解西方文明观中的“文明—野蛮”二元思维和“文明冲突”论,构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的国际新秩序理论的重要非西方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巩固民主——对政治发展中“民主巩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是政治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而二十世纪末的民主化浪潮又把这个目标神圣化。亨廷顿用戏剧性的语言描述了这场席卷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浪潮,并认为它们象滚雪球般地蔓延开来。早在本世纪的60年代,  相似文献   

14.
本文题目是指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召集一批学者给<后汉书>作注.章注<后汉书>的目的并非是影射武则天专权和外戚专权,而与唐初史学的发展、社会需要和他对<后汉书>的喜好、政治投资有关.章怀太子既是<后汉书>注的组织者,又是执注者之一.他采用了较为科学的方法,从注音、释义、校勘、补遗等方面对<后汉书>进行注释,从而提升了<后汉书>的学术价值.<后汉书>注体现了章怀太子的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也反映他对唐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后汉书>和<三国志>同属二十四史的"前四史",是公认的二十四史中的上乘之作.20世纪对<后汉书>和<三国志>的整理与研究,在延续前代学者对两部史书做注释、考证、校勘、补撰的工作并带有集大成之倾向的同时,还发展了对其著述思想、史学观点等的评论与阐释方面的研究,在后一个方面,尤其反映了20世纪史学研究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为分析21世纪初的全球政治提供了一个简明的框架,但未必如其所言般地准确。因为从亨廷顿的论证来看,在历史学意义上存在着基本的事实与逻辑错误,在国际政治学意义上掩盖了非西方与西方冲突背后的的利益指向和权力结构关系。所谓文明冲突论,特别是把矛头指向中国,是亨廷顿因不能正视西方文明的罪恶污秽面而对非西方文明产生的强迫性冷战意识,是殖民主义心理负担重压下的精神分裂性虚构。  相似文献   

17.
评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对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进行了独到的解释和预测,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的新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后冷战时期的世界主要冲突之源不是经济或意识形态上的,而是文化上的差异。他认为,世界格局将取决于八大文明,即西方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和可能的非洲文明的相互作用。亨廷顿敏锐地观察了当代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关系,为国际政治注入了新的研究视角。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可能会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对外政策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申府文集>于2005年1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它的出版对我们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以及学术文化诸多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正如张岱年先生在该文集的<序>中所说:"张申府是当代中国的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1993年中国文化书院举办过一次<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张申府、汤用彤、梁漱溟诞辰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会后把有关论文编成文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9.
文明差异是人类冲突的原因吗?─—对《文明的冲突》的几点看法刘峰在美国的《外交》季刊1993年夏季号上,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政治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先生发表了其研究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又一篇力作《文明的冲突》。该文一经刊出,立即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并...  相似文献   

20.
人既与自然有同构性特征,同时又创造了禁锢自身的文明.文明的诞生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制造了人类性别意识两极的冲突.文章由此重审<简·爱>和<呼啸山庄>两部经典作品,探讨了人的本性、性别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并初步提出人理想生存状态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