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部崛起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继续推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同时,相继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快中部发展的战略。加快中部发展成为全国关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从不平衡区域发展战略到平衡的区域发展战略,从平衡的区域发展战略到局部区域优先发展战略,从东部优先发展战略转向全面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从区域到城市、从经济到制度综合创新试验的四次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转变过程。战略和实施过程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4条战略主线基础上,推进中国山区振兴战略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次重大举措。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何去何从是值得考虑的问题。通过对中部六省的比较分析和从三个视点对山西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本文认为山西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继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次重大举措.在"中部崛起"的背景下,作为能源大省的山西何去何从是值得考虑的问题.通过对中部六省的比较分析和从三个视点对山西经济发展阶段的判断,本文认为山西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道刚 《决策》2005,(1):14-18
在中国区域政策版图上。东部、西部、东北三大区域政策板块构成了三个政策高地。剩下的中部在三重挤压下。陷入了“政策洼地”。当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中部时。实际上是在关注“政策中部”。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人们津津乐道的“经济中部”和“地理中部”已不复存在。从这个层面看,“政策中部”概念才是本次策划的主旨所在。事实也正在证明这一点。从“中部塌陷”的尴尬,到“中部崛起”的呼喊;从去年全国“两会”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表述,到“中部崛起”首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六项任务之中;从官方和民间的热议,到电部六省频频出招推销各自对“中部崛起”的理解,在经历了东部加快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区域开发浪潮之后,“中部崛起”正在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6.
国家在改革开放以来陆续推行的沿海、沿江、西部大开发乃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从宏观政策上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强烈的推动作用。通过政策倾斜、投资加大和资金、技术流动的导向作用,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上述国家宏观战略、宏观政策的实施,使中部地区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政策洼地。据有关研究表明,长三角、珠三  相似文献   

7.
逐鹿中原历来就是中国的战略家、军事家关注的重点。30-50年中,中部和传统农村地区的发展状况,将直接决定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和格局。因此发展中部地区的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角度来分析中部地区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聚焦     
《决策》2009,(10)
中部崛起新规划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崛起规划》,从八个方面对中部地区发展进行再部署,同时提出了到2015年的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实现了从低水平平衡发展到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转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进入新世纪,我们确立了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从而进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0.
从“江西现象”看中部崛起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耀 《决策》2004,(2):40-42
随着“沿海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振兴战略”的相继提出.近些年谨防“中部塌陷”,成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关注点。在这种忧虑的氛围中,处于中部谷底的江西经济却悄然步入快车道。许多指标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考察这一“江西现象”,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中部各省探寻崛起的新路径,不无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意味着中央已将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对中部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摆在中部地区面前的重大课题。国家级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示范区,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其综合优势,带动地区加快发展,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2.
《决策》2009,(10):4-4
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崛起规划》,从八个方面对中部地区发展进行再部署,同时提出了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这是继2006年4月中央颁布中部崛起10号文件之后,关于中部发展的战略性规划。尤其是《规划》中“两横两纵经济带”的提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圈等中部经济高地全部覆盖。  相似文献   

13.
建立现代物流体系促进中部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中西优势互补,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中部地区如果不能崛起,中国区域发展的总体目标就不能实现。而在中部崛起的战略中,按照“大市场、大流通”的思路发展中部地区的物流产业,是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各种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部崛起的战略意义及道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部地区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中心,但曾几何时,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的中部地区的发展悄然滞缓下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在全国的位次颓然下滑。进入21世纪,在沿海开放、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的紧锣密鼓中,中部一片沉寂.呈现出缓慢“塌陷”的趋势。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促进中部崛起”,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的提法,出现在次年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中。这表明。“中部崛起”不再仅是学界关注的话题,而是已经成为一个全局性的战略任务,受到官产学媒各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东部率先、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中国区域发展形成一个多头并进的格局,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发展趋势,并最终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6.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发展新阶段整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十一五”时期实施的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政策。根据中部地区的区情特点,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和国家援助政策的有效性,促进中部地区社会经济较快而健康地发展,至少有五个重要关系要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7.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给中部六省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安徽省和合肥市提出把合肥建设成走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示范区和国际著名的"科学城"。在日前落幕的2008中同国际徽商大会上,一些经济学家和企业界人士一致看好中同中部地区的发展前景。摩根斯坦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在奥运后出现衰退,而下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地很可能是包括安徽在内的中部地区,这一区域将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中部地区快速发展,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构想。2006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正式形成。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中部地区崛起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一、要放大“蝴蝶效应”,构建中部发展城市群。中部五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在全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起着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大振兴的发展趋势中,中部地区如何凸现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汇聚国家多个部委和中部六省主要负责人的中国中部论坛4月25日在合肥举行,会议透露出强烈信号:中国正从各个领域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中部地区加速崛起,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在论坛上说,国家发改委作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的主管部门,正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部六省,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加速推进或尽快组织实施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开创2009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