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氏春秋》的战争理论是战国末期特定社会制度的产物,是适应吕不韦当政时秦统治者对外政策的需要而产生的。这部书纂成于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它是在秦统一的前夕,新兴地主阶级为强化和扩大本阶级的统治基础,彻底消灭奴隶主贵族领主割据,加速建成大一统的地主阶级专政的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而问世的。当时“天下诸侯已困”“纵散约解,争割地而赂秦”。远的不说,仅自庄襄王即位吕不韦当政时开始,秦已在军事上取得一系列的重大胜利。据《史记  相似文献   

2.
论《吕氏春秋》——兼论杂家的出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氏春秋》和吕不韦的评价问题,是被“四人帮”搅得混乱不堪的一个历史问题。还历史的本来面目,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吕氏春秋》和吕不韦,是史学工作者应予承担的一项任务。本文拟就以下几个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一、《吕氏春秋》是什么意义上的“杂家”?二、为什么当时会出现《吕氏春秋》这样的杂家代表作?吕不韦为什么要利用杂家?三、《吕氏春秋》实际的历史作用怎样?历史命运如何?探讨这几个问题,是为了  相似文献   

3.
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孔子,一生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奔走呼号。他梦寐以求的是恢复西周初年奴隶制的黄金时代,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他又是封建社会中的“圣人”。把他抬高、尊崇的并不是他为之服务的奴隶主,却是取代奴隶主统治的后世封建主。在他生时,穷困潦倒,不为奴隶主所重视(至多鲁哀公称他为“尼父”),到他死后的若干年却时来运转,青云直上。对于这些矛盾现象如何解释?说他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当时真正的封建地主阶级还未出现,说他是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则后世地主阶级对他尊奉的道理何在?情况虽然复杂,矛盾似难解决,但只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导我们研究工作,也还是能够说明的。我认为,孔子是当时奴隶主阶级的改良主义思想家。其思想:一、始终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二、他要奴隶主改变一些统治方法;三、其改良主义主张,客观上符合日后地主阶级的要求。于是封建地主阶级择其所需,把孔子塑造成封建社会的“圣人”。  相似文献   

4.
自有阶级社会以来,历代统治者都把制定和实施法律看作不可须臾离开的宝贝。在《旧唐书·刑法志》中,就将法律视为“安民立政,莫此为先”的大事。因此,每当统治阶级建国以后,无不迅速制定本朝律令,抓紧恢复法律秩序。 早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贵族就曾制定过一些法律。据说周穆王时就制定了五刑三千条。战国初期,各诸侯国的地主阶级刚从奴隶主阶级手中夺取政权后,也都纷纷制定和颁布法律。魏相李悝还曾“集诸国刑典,造法经六篇”(《唐律疏议·进律疏表》)。商鞅变法,又把《法经》搬到秦国施行并加以发展。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一步在全国范围  相似文献   

5.
在《阶级是纯粹的经济范畴吗?》一文中,南哲文同志也提出了划分阶级的标准问题,他说:“划分阶级的主要标准是人们的经济地位,但同时又要考虑到人们的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下,甚至主要是根据政治思想来划分的”。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在我们看来,经济地位是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就是说,划分阶级的标准只能依据人们的经济地位,而不能把政治思想也算作划分阶级的标准之一(尽管是次要的)。南哲文同志首先引证了恩格斯的一句话,作为自已的理论根据。这句话就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6.
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列宁指出:“谁都知道,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只有把一般并不按照社会生产地位区分的绝大多数人同那些在社会生产中占有特殊地位的集团对立时,才可以把群众和阶级对立起来;在多数情况下,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列宁选集》第4卷第197页)许多文章和教材,在论述领袖、政党、阶级、群众间相互关系的时候,常常引证列宁的这段名言。然而,对于列宁这段话的理  相似文献   

7.
一真理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内容是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阶级、不依赖于人类的,是客观的,而其形式是主观的。毛泽东同志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罗刚健和冯丛林同志认为这个阶级烙印也打在真理的主观形式上(见《哲学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三期)。这就发生了问题。在认识中,既没有只有客观内容而无主观形式的真理,也没有只有主观形式而无客观内容的真理。任何真理都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按照  相似文献   

8.
《孟子》中的“民”究竟是指哪一类人,前几年“四人帮”搞批儒评法时,很多人认为是指沦于庶民的奴隶主贵族,近年来出版的学术著作也有坚持这种看法的,认为“孟子所谓的‘民’一般地说并不是指劳动人民,而是指已经失去统治地位而降为‘庶民’的奴隶主阶级的人们。”“孟子所同情,并为之辩护的‘民’正是这种‘庶族’之‘民’。”其实,这种看法是很不妥当的。现就《孟子》中涉及到民的主要章节逐次论述。  相似文献   

9.
<正> 道德是社会生活中某些集群的人们文明行为的共同准则,是处理人和人、个体和集体、一己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所不可缺少的约制力量,它通过一定阶级的社会舆论、传统影响和思想信念对人的行为起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大体说来,伦理道德是为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级的文明水平服务的。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一切已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恩格斯《反杜林论》)。然而,任何时代的阶级和社会集团都不是单独的孤立的存在,它必然同其他社会集群势力处于一个特定的统一体中,并且其自身又是不断流驶的历史长河的一个特定的段落,  相似文献   

10.
嫪毐姓什么?     
嫪lao(?)ai,今人读为涝矮。钱大昕引《史记·正义》“音纪虬反”又引《汉书·南越传》“婴齐取邯郸摎氏女”,《史记索引》“音纪虬反”。摎姓出邯郸,古摎嫪通用?萸纤祴??)应读jiuai(鸠矮)。今天认为嫪lao 是姓。是姓,就得有同姓的人,可是谁能找出第二个姓嫪的人呢?吕不韦和赵姬固然是邯郸人,而嫪(?)是吕不韦在秦时物色来的,怎么证明他是邯郸人  相似文献   

11.
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对阶级有过一个著名的定义。他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  相似文献   

12.
当前政法改革,有许多工作要做。而最主要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指导下,坚持以法治国,开创政法工作的新局面,保卫和促进现代化建设, (一) 以法治国,简单地讲,就是法治。中外不少古代思想家曾主张以法治国。但是,无论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都不可能真正实行以法治国,因为奴隶、封建社会虽然与资本主义社会一样,都是阶级社会,“但在前两种社会中存在的是等级的阶级,在后一种社会中则是非等级的阶级。”(《列宁全集》第6卷第93页)在等级的阶级社会中,法律实际上不具备普遍的约束力,通常只能强制被统治者,而不能约束统治者自身。奴隶主奴役奴隶,主要靠人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是“第一个共产主义理论家”,这个观点在国内外的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学说史)著作、文献中广泛流传,从未遭到过应有的批判。这是应该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是古代希腊奴隶制的思想家、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在其最著名的《共和国》(或译《理想国》)一书中描述了他理想的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在他的理想国里,奴隶不算是社会的成员,被列入和牛马一类的生产工具——只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柏拉图把社会成员划分为三个等级或者说三个阶层。第三阶层即国家的最低层,柏拉图把它称作“艺工阶级”(或“艺工阶层”),是由农民、手工艺人、小商人等自由民组成。他们从事一切劳动。柏拉图把他们统称为“民间艺工”。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还灵不灵?阶级斗争是到处存在?还是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暂时的存在,还是长期存在?这是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出的新课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点历史的观察和思考。一、革命导师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回顾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级相联系;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产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4卷,第333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15.
庄子是没落奴隶主贵族思想的代表,庄子主张复辟倒退,许多人都这么说。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说:“从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和政治观点看来,庄子无疑是一个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哲学家。”文学研究所主编《中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16.
略论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阶级社会里,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这个问题有过许多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阶级斗争……是历史的直接动力”。(马克思、恩格斯:《致奥·倍倍尔、威·李卜克内西、威·白拉格等人》)列宁也明确指出:“阶级斗争是历史唯一的实际动力。”(列宁:《再论杜马内阁》)毛泽东同志也指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毛泽东:《丢掉幻  相似文献   

17.
一、孔子代表奴隶主思想的商榷西周的奴隶制社会是由周天子把土地和双隶分赐给宗室亲戚,所谓“受民受疆土”,(大盂鼎)“赐之山川,土田坿庸(仆慵)”(《鲁颂·閟宫》)“分之土田陪敦(陪、仆古音同,敦系庸字之误)。”(《左传》定公四年)这就是各国  相似文献   

18.
钻进内部 梦想复辟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过程中,六国的一些反动儒生,眼见本国的奴隶制割据政权的崩溃,他们怀揣着孔老二的复辟经,先后进入秦国,特别是秦国奴隶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吕不韦,为了篡权复辟,编写《吕氏春秋》时,曾招徕大批孔孟信徒。秦始皇统一中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六年二月,《论语新探》(以下简称(《新探》)经过该书作者进行了所谓“根本修改”再次出版。既名“新探”,又是七十年代修订出版的著作,人们会以为是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对《论语》的研究有什么突破。然而,它不过是对几组普通词语进行了一番特别的考证,其中最主要的一组就是“人”和“民”。据作者说,他“发现了一件颇为有趣亦相当重大的事实,即孔门所说的‘人’‘民’,是指春秋时期相互对立的两个阶级。”作者断言:《论语》中的“人”专指统治阶级即奴隶主,“民”专指被统治阶级即奴  相似文献   

20.
论《吕氏春秋》及其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吕氏春秋》是怎样一部书?它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占何等历史地位?古今学者历来评价不一。从历史记载看,《吕氏春秋》也曾有过黄金时代。司马迁在其著名的《报任安书》中,曾把它与《周易》、《春秋》等儒家经典相提并论。但是后来,特别在班汉把它列入杂家著作之后,它的身价大跌,几乎到了隐迹的地步。究其原因,大概有两个方面。一是该书系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所撰写,而吕不韦在封建统治者的眼里则是一位名声不高的人物。其人名声不高,其书也就受影响。二是《吕氏春秋》被列入杂家,而杂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