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母爱情     
<正>我一直以为父母之间没有爱情,每天只会在吵吵闹闹中凑合着过日子。父亲好酒,每天每餐都要喝,一喝就醉,醉后还会耍点小酒疯,所以我们一看到他喝酒,能躲就躲,都躲得远远的。父亲醉后找不到我们,只能找母亲撒气,母亲大多时候都不理他,有时母亲看他说得太离谱时,也会和他吵几句。  相似文献   

2.
在乔治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瘸着一条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无奇。所以,他总是想母亲怎么会和这样一个人结婚呢?他总觉得,父亲那条瘸腿,带给自己的是耻辱。一次市里举行中学生篮球赛,他是队里的主力,他找到母亲。说出了他的心愿:他希望母亲能陪他同往,在赛场上,只要看到母亲的目光,他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母亲笑了,说,那当然,你就是不说,我和你父亲也会去的。他听罢摇了摇头,说,我不是说父亲,我只希望你去。母亲很是吃惊,问这是为什么。他勉强地笑了笑,说我总认为,一个残疾人站在场边,会使得整个气氛变味儿。母亲叹一口气说,你是嫌弃你…  相似文献   

3.
膝下有黄金     
他36岁时,是北京的一所名牌高校的博士生导师。他在接受我的采访时说:"别的没什么好说的,我只跟你讲一个小故事,也许对读者还有点益处。"他说-- 我母亲是我7岁  相似文献   

4.
移民来美,我生下了小儿子——叮当。在叮当说话还不利索的时候,我就常常看见他有时蹲在地上,专注地对着一群忙碌的蚂蚁自言自语;有时仰望头顶掠过的大雁,惊奇地发出一串谁也听不懂的话语。后来他会说话了,我发现叮当小小的脑袋里怎么会有那么多我都无法想像的故事,他会对秋风吹  相似文献   

5.
刘心武 《社区》2009,(5):29-29
“最疼我”的是母亲 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那时父亲在北京的一个国家机关工作,除了星期天和节假日,他都是早出晚归。家里就我和母亲两人。  相似文献   

6.
最疼我的是母亲?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那时父亲在北京的一个国家机关工作,除了星期天和节假日,他都是早出晚归。家里就我和母亲两人。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冬天不至于冻着就行。在吃上,可就非  相似文献   

7.
母亲在乡下侍弄庄稼也侍弄鸡鸭猪狗,经常在地里忙活。母亲有高血压,曾经犯过一次病,后来虽然好了,但在外地工作的我有时挺担心她的。有时打电话回家,却无人接听,害得我担惊受怕。  相似文献   

8.
白岩松 《社区》2014,(35):23-23
有很多年轻人会问我,说现在社会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新家     
父亲过世后,母亲一下老了许多,年近50的她看上去竟有60多岁。可惜当时我并不十分了解母亲的艰辛。两年后,有人给母亲介绍了个老伴,母亲在和他谈话时特意叫上我,说那人如何厚道,如何会体贴人云云,想让我从心理上接受他——我未来的继父,看样子母亲是动心了。她也许真的很想过一段被人体贴被人爱的生活。我心里却想,母亲改嫁的时候也就是我离家的时候。那年初夏,母亲终于去了她的另一个“家”。坐着一辆小车,母亲在一片冷清中出嫁了。在此前的那个晚上,我背上包袱毅然离开了家。不久,母亲给我打来一个电话,在电话中我不愠不火地跟她讲着,意思…  相似文献   

10.
姚剑 《社区》2010,(12):51-51
母亲在乡下侍弄庄稼也侍弄鸡鸭猪狗,经常在地里忙活。母亲有高血压,曾经犯过一次病,后来虽然好了,但在外地工作的我有时挺担心她的。有时打电话回家,却无人接听,害得我担惊受怕。  相似文献   

11.
母亲病了,躺在床上,我就坐在母亲的床边玩着电脑。有时母亲睡着,但更多的时候醒着。她醒着,除了偶尔起床到阳台上活动一下外,就只好睁着眼睛躺在床上。母亲大多数时候是悄无声息地躺在床上的,但有时候她也会试探着想跟我说话,说她又觉得哪个地方不太舒服了,  相似文献   

12.
文冬 《可乐》2007,(12)
我手机电话簿里,存着很多号码,都是名人的,比如作家、演员等,分布在全国各地。别人看我的手机时,总会惊讶地说:"你认识他?他是著名作家。"我轻描淡写地笑笑,说:"他是我朋友,我们很熟。"有时,我还会主动介绍:"这个是武汉的,文章写得很棒;这个是北京的,在中央电视台得过票友大赛金奖……"  相似文献   

13.
程应峰 《社区》2009,(17):62-62
节假日.或是有关父亲母亲的重要日子,若无法及时回老家,我就会给眷恋乡土的父母打个问候电话。平日,只要父亲在家,都是父亲接电话,母亲是很少接电话的。但感觉得到,这样的时候,母亲总在一旁侧耳倾听.有时还会插上一两句话,大多是关爱问候之类的话语。父亲出门办事不在家时,寡言的母亲才会接听电话。  相似文献   

14.
五厘米距离     
李兴海 《社区》2008,(32):27-27
一位四川朋友,性格极为怪癖。虽然整日与自己母亲生活在一起,却从不向我提及有关她的一切,甚至会在我无意提起他母亲之时,一反常态地对我大发脾气。之后,我小心翼翼再不去提及他所忌讳的这类问题。这样的习惯,也一直保留到了多年后的现在。  相似文献   

15.
那时,他还是个年轻力壮的男人,希望能够在繁华的北京混上几年,攒下一笔钱,而后衣着光鲜地回老家,盖一所像模像样的房子。终于在一个春天,他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带上我和母亲坐火车来到北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陪姐姐去了一次美国,看望姐姐的儿子——我的外甥和他的洋媳妇,还有可爱的小外孙四岁的乔治。这次美国之行主要是受外甥之邀,外甥除了担心自己母亲出这么远的门是否应付得了,还有一个目的,来之前他跟我电话交代,美国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国内是不一样的,他担心母亲会和妻子苏珊在这个问题上有东西方认识上的差异,从而造成不愉快,而我则是去安抚他母亲的最好人选了。既然私下接了这个任务,何况外甥和我从小一起玩大的,感  相似文献   

17.
唐风 《山西老年》2012,(10):27-27
母亲年逾七旬,我也已至不惑之年,可在母亲身边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也许自己在兄弟姊妹中最小吧,母亲总爱当着我的面唠叨。结婚以前我总嫌她烦,有时母子俩谈不上一会儿就不欢而散,顶撞母亲几句也是常有的事。现在自己的儿子也上了学,才发觉母亲的话总是透着朴素的人生哲理。母亲勤劳、宽容、善良、节俭、大方。说她既节俭又大方其实一点都不矛盾,她的节俭体现在对自己,在我们姐弟几个没成家之前我没见过她给自己添置什么新衣服,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也总要先紧父亲和我们;而对外面的人她总是很大方,记得小时候家里虽然很紧张,但家里总是宾客盈门,妈妈总是尽自己的所能拿出家里最好的东西招待客人。我们几个孩子怕大人吃了属于我们的好东西,有时就会向妈妈提出抗议,可妈妈总说“有手不打上门客”“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之类的“格言”。  相似文献   

18.
正一母亲因病去世的那年秋天阴雨连绵,少年丧母的痛楚尚在心头,而父亲却又突然离家出走,临走时只留下一封信,他在信里道出了一个惊天秘密———我不是他亲生的,而是母亲和别人所生。他说,这个家有母亲在,他竭力维持着一个男人的尊严,可是现在母亲没了,他也没有维持这个家的必要了,他走了,让我和姐姐好自为之。14岁的我站在雨里,任凭雨水浇个透湿。姐跑出来拖我回去,我大喊:别管我,我是个见不得人的私生子,让我去死吧!声嘶力竭中分不清脸上是雨水还是泪水。  相似文献   

19.
父母总爱在亲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面前提起我,在他们心里,上了名牌大学,有一份稳定工作的我是他们一生最大的骄傲。与此相反的是,我却很少在同事们面前说到他们。在这个流行"拼爹"的时代,他们那么平凡,甚至只是这个繁华都市里最卑微的底层劳动者,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甚至免不了会在心底暗暗埋怨他们。直到有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位新同事。他频频说起自己的母亲,言语之间充满了骄傲。他说母亲很漂亮,母亲很能干。我们都知道他来自农村,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对老太太的印象渐渐变了,幻化着老太太成为李双双似的美丽妇女。有一天,同事请我们去他家吃饭,因为他的母亲来了。等见到他母亲,我不禁在心里笑骂,这小子,真会吹牛。他的母亲,是一个又黑又瘦的老太太,像一粒风干了的枣子。见我们去了,老太太讷讷地连招呼也不打就往厨房里躲。同事把母亲拉出来,挨个儿给她介绍,这是小李,这是王姐。他的母亲很局促地笑着,同事却一直亲热地搂着她,亲切地叫着妈,并且问我们:“我妈是不是很漂亮?”“我妈炒的菜是不是很好吃?”我们味同嚼蜡,嗯嗯地应着。同事看出了我们的不以为然,在母亲洗碗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他母亲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农村的日子对一个单身女人来说有多苦呀,可她不靠别人施舍,硬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供他念完了大学。  相似文献   

20.
母亲与党旗     
母亲爱看红霞。老人家常常是在傍晚,一壶绿茶,一把藤椅,在草坪上久久面红霞而坐,直到西天收尽那最后一线紫红。望着前来扶她回屋的我,她有时会说出这样的话:“人老了,看着这霞起云落的晚景儿,回忆些个老事儿,有时能从这红红鲜鲜的云里读出些故事来。,母亲如是一言,让我顿有所悟。我离休多年的老母亲啊,并非是在静观霞起霞落的时空转换,这是一位因阅读红霞而常常忆起往事的老人。老人家还说,“不知为啥,许多年来,愣是老想着这霞中有旗在飘。这感觉来自我年轻时头一次看到了党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