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第三产业亟待发展王林燕我国第三产业虽取得较大发展.但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相比,仍显得严重滞后。据统计.90年代初.就世界范围而言.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平均约为60%左右.其中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1%,48个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50%,22个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而国有经济的却步履维艰,国有工业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据统计,1978年,国有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0.73%,非国有经济仅占19.27%,到1983年,国有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降到73.4%,非国有经济提高到26.6%。1984年以来,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所占比重以年均3%的速度急骤下降,非国有经济以年均3%的速度迅猛提高。到1995年,国有工业占国有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不足40%,而非国经济则提高到60%以上。这种状况长期发展下去,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企业,对于保证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协调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全体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到1984年,我国现有独立核算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工业企业5937家,1985年又建成投产97家,约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但固定资产却占总数的66%,工业产值占总数的47%,上缴国家税利占66%。我省大中型企业250家,约占全省七千多家工业企业的3%,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任何国家,首先要有农业一定程度的发展,能够为农村人口和整个社会提供必需的食物,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才能发展起来。在我国这样一个十一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更加突出。虽然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从1952年的56.9%降为1988年的24.3%,但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59.5%,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占轻工业产值73%,农村商品零售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6.8%,农付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47.1%,农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32.4%。尤其是,农业每年为全国人民提供了4亿吨粮食,1300万吨油料、3200万吨肉类、1100万吨水产品,满足了全国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农业生产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多年的实践证  相似文献   

5.
在发达国家中,战后的日本是引进外资很少的国家,总体规模不大。50年代,日本吸收外资总额为8.59亿美元;60年代引进外资104.23亿美元;整个70年代,共吸收各类外资693亿美元。只是从70年代后半期,特别是80年代初开始,随着日本经济实力增强,资本自由化的完成,日本国内投资市场的对外开放度明显提高后,利用外资的规模才逐渐扩大。如果从外资在日本战后的资本积累中所占的比重来看,这一比例并不高。以设备投资为中心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5一1964年这一比例最高,也仅占4.9%,1965—1969年只有2.3%,以后一直在3%以下。这表明…  相似文献   

6.
从1978年至今,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演变。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比重不断上升,而国有经济的比重逐渐下降。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看,1978年,全国国有经济比重为56%,集体经济为43%,非公有制经济仅为1%;而到了1993年,国有经济为42%,集体经济为448%,非公有制经济为123%。国有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7763%下降到1996年的3261%。四川省的所有制结构变化也呈相同的趋势,国有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84%下降到1990年的63…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任何国家。首先要有农业一定程度的发展。农业能够为农村人口和整个社会提供必需的食物,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才能发展起来。在我国这样一个十一亿人口的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更加突出。虽然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从1952年的56.9%,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占轻工业产值73%。农村商品零售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6.8%,农付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47.1%,农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32.4%。尤其是,农业每年为全国人民提供了4亿吨粮食、1300万吨油料、3200万吨肉类、1100万吨水产品。满足了全国人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多年的实践证明。只要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国民经济各部门就能顺利发展;如果农业出现困难,国民经济各部门就要大受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进入90年代以来,甘肃工业不仅继续在总量增长上慢于全国平均水平(1990~1996年,全国工业年均增长2171%,甘肃工业年均增长1485%),而且出现了部分技术密集程度较高,或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的部门比重下降的态势(见表1)。表1甘...  相似文献   

9.
深化教育改革,振兴我国的教育事业,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首要战略任务。当前,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987年,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3.2%,低于80年代中期世  相似文献   

10.
产品结构调整虽然是各国工业经济发展的老生常谈 ,但将这一主题置于中国有效需求不足和市场疲软的严峻现实环境中却又显得十分新颖。在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环境支撑下 ,面对农村市场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中国工业也许能从中获取无限商机。  一、中国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现实难题  自 80年代初到 90年代末 ,中国工业生产展现了世界经济史上罕见的高速增长 :1 980—1 998年的 1 9年中 ,有 1 2年的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高达 2位数 ,其中有 6年超过 2 0 %。尽管按人均工业产品占有量以及农村人口所占的比重来衡量 ,我国工业化水平大大低于工业发达…  相似文献   

11.
一、石油石化行业的战略地位 一是新疆石油天然气是我国战略资源的重要储备区,二是新疆石油石化行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石油石化行业撑起新疆经济的半壁江山。2005年新疆石油石化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占新疆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52%和74%。  相似文献   

12.
一工作日是指劳动者在企业中一昼夜内劳动的时间。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大工业产生时期,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不高,活劳动耗费占整个资本耗费的绝大比重,延长工作日以攫取绝对剩余价值就成为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在一昼夜24小时内都占有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86页)因此,大多数工业国家的工作日长达16至17小时。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迅速提高,活劳动耗费占整个资本耗费的比重大为降低,劳动者的素质对于资本积累的比重日益提高,攫取相对剩余价值逐渐成为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因此,  相似文献   

13.
钦州地区农副产品加工工业,条件较好,前景广阔,应予以大力发展。一、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的重要地位首先,农副产品加工工业所占比重大,它的发展对于整个地区工业发展举足轻重。钦州地区轻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从1978年的73%,提高到1982年的80%,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产值占轻工业产值1982年达到77%。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技术改造取得较大的成绩,但是,从整体上看工业设备水平较低的基本格局没有实质性改变,在生产上起关键作用的主要设备,技术状况较好、性能达到80年代初国际一般水平的8.6%,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16.9%,处于国内一般水平和落后水平的占74.5%,特别是重加工业、机械工业的装备情况更为落后。明显地呈现工业化初期的特征。因此,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运用高科技加速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就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迫切课题。一、湖南省传统工业技术进步的指导思想(一)、必须采取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的跨越…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从1993年开始,外滴直接投资占利用外资的比重年均超过70%。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随着外资的进人,外商控股国有企业、挤占国内市场、挤跨国产品牌以及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日益增多,从而又对民族工业的发展构成了某些威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有不少论者认为,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外商直接投资通过独资、控股、垄断等方式抢占国内市场,冲击民族工业,从而伤害了我国的经济安全与…  相似文献   

16.
要论摘登     
《四川社科界》2005,(8):43-43
全国政协常委萧灼基指出“重资轻劳”要改,劳动者收入必须提高萧灼基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资本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十分重视,对外国资本或本国非公经济,都给予一系列优惠条件。但劳动要素在收入分配上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随着就业队伍的扩大,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却在下降——从上世纪80年代的15%下降至如今的12%。一些城市虽然经济较发达,人均收入水平较高,但最低工资标准却很低。当前,要认真研究劳动要素的报酬标准,研究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的收益比例,提高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提高工资在成本中的比重,提高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尤其是提高低工资水平,缓解劳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同时,还可以提高消费率,推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竞争与保护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1、实行农业保护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我国的农业历史悠久,具有精耕细作和有机农业的优良传统,主要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在世界上大多处于平均水平之上,利用占世纪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是我国农业的伟大成绩。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低,农业劳动者素质不高,各项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应用现代科技成果尚未普及,优质产品比重低,使得我国的农业的总体效益,无论从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与利润比起发达国家来有着明显的差距,从而在国际市…  相似文献   

18.
一、江苏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基本状况 江苏的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70年起就已超过农业,近十年来,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更明显加快。1984年以后,工业产值平均以20%的增长率发展。1988年全省工业产值达1884,49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工业比重增至87.4%,工业化水平高于全国及大部分省区。其中乡以下工业产值1457.71亿元,比上,年增长22.4%,比十年前增长3.5倍,产值平均每年以16%、利税总额以12%的速度递增。实现利税181.49亿元,比1978年增长2.1倍,居全国第三位,工业提供的利税约占全省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三左右。因此,工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至关重大。  相似文献   

19.
改革十年来,河南省工业发展迅速。1989年工业总产值达到953.24亿元,比1979年的193.49亿元增长近4倍,平均每年递增17.3%。但工业经济效益却并未取得相应的成绩。因此,了解工业经济效益的历史和现状,并对之作出客观分析,提出良策,对工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河南省工业经济效益现状和历史的统计描述 河南省1989全部独立核算工业总产值为669.89亿元,比1988年的552.92亿元增长21.16%。但从净产值和利税总额看,1989年独立核算工业净产值为191.51亿元,比1988的170.40亿元增长12.38%;实现利税93.9亿元,比1988年的85.81亿元增长9.43%,都低于产值增长速度。下面我们就1989年河南省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分项考察。  相似文献   

20.
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调整的方针指引下,上海轻工业有了迅猛的发展,1981年生产总值达349亿元,4年间平均增幅10.4%,超过以前29年平均增幅9.1%的速度,这使上海轻工业的比重已从1978年的49.3%,上升为55.9%。上海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1/8,而上海轻工业总产值要占全国轻工的13.5%,其中纺织更占全国纺织的16.3%。近几年上海轻工业在调整中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农轻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