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共中央关于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建议》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那么,如何将这幅蓝图变为现实昵?记者采访了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经济学家韩俊。  相似文献   

2.
王丽 《城市》2011,(4):34-3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中,专门论述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赵齐  韩小飞 《城市》2011,(6):42-44
一、规划设计背景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小城镇、大战略”的农村发展战略。在此后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将农业发展、农村进步放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  相似文献   

4.
一、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形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我国和谐社会持续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这几年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新农村的新政策。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推进及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就是为了更深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1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管理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开展和深化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人文湾区",为大湾区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总纲和指引,是未来大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和亮点。粤港澳大湾区在区域地理、  相似文献   

7.
2005年5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给新疆农村青年的回信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6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北藁城考察农村税费改革情况时,提出“建设新农村,改变一些地方村容村貌差的状况”;2005年10月8日至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5年重点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有效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划,制定本规划。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文华  陈新 《城市》2007,(8):52-54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1号文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新农村建设被列入各级政府、各行业的工作日程,为全社会所瞩目.为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做好新时期村庄规划工作,农业部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示范行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35个示范村(场),探索新农村的建设模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土资源部发布并实施《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规划。为科学有效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划,制定本规划。  相似文献   

11.
赵晓燕  薛峰 《城市》2010,(6):45-47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出现了大量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探讨和研究。但目前针对农村道路规划的研究较少,新农村道路规划常常照搬城市道路的规划模式,与农村生产及生活脱节。笔者认为,提高农村的道路规划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以土地整理为主要内容的“金土地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蒲江县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改变过去传统的做法,以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揽,以规划为龙头,努力实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化、农业产业发展循环化、农民居住方式集中化、农民生活条件城镇化、农村发展环境生态化,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成都市远郊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路子,得到了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被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蒲江模式”,同时被省国土资源厅在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坚持依法依规管理节约集约用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简称“52号文”),提出“稳步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和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两个试点的工作。据悉,今年《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将以集体土地流转和征地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在中国经济进入强调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在包括土地在内的各种要素市场不断健全完善的今天,国土资源部提出的上述两项试点意味着什么?土地…  相似文献   

14.
“中国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所以自80多年前晏阳初及其同仁发起“新乡村建设运动”之后,关于农村发展的讨论和试验就没有停止过。2006年,国家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之后,农村发展问题走出了以讨论和试验为主的“新乡村建设”阶段,而开始迈向更为务实的“新农村建设”阶段。新农村建设是针对当前农村不断衰败、农民处境艰难和农业发展缺乏后劲的大背景提出和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把农村建设成为农民可以在其中实现生产和再生产,可以实现其人生价值和意义,村庄人际关系和谐,具有高度认同感的生活共同体。所以新农村建设应该不…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家茶座》2007,(2):144-144
《当代社会发展研究(第2辑)》以“新乡村建设”为主题,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乡村社会秩序及其运作逻辑、社会流动与人口流动、海外资讯四个部分,内容涉及新农村建设的农村本位、中国城市化道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9亿农民,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党的“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重大方针政策,其工作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民是我国人群、社会构成的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疾呼声中,“三农问题”顷刻间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名词。在此背景下,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规划,将“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此来加快农村现代化的步伐,突破“三农”瓶颈, 全面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业能级、改善农民生活,在农村彻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一个引人关注之处是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党和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社会工作人才?怎样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  相似文献   

19.
孙雷 《科学发展》2011,(12):104-111
通过深入分析上海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结合贯彻"十二五"规划,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研究提出上海新农村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明确当前上海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20.
《老年世界》2014,(6):16-17
11个重点专项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制定的专项规划,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自治区省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旗县扶贫开发规划》《内蒙古建设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规划(2013-202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