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谢泳先生受聘于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成为坊间议论的一个热门话题.称赞厦门大学领导慧眼识英才者有之,痛斥当下一些高校唯学历和职称取人者有之,为谢泳能够进人专门的学术教学研究机构欢呼雀跃和寄予厚望者有之,为谢泳日后在官方学术教学研究机构的生存状态担忧者亦有之.  相似文献   

2.
从学术批评网上得知谢泳先生即将赴厦门大学当教授.这确实是知识界和学术界很有得一说的事情。厦门大学文学院的学子们有福了。一帮学人为谢泳先生高兴.同时也纷纷表达对厦门大学由衷的敬意.阐发着这一事件的充分意义,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我作为谢泳先生文字的一位忠实读者(FANS),自然也是很高兴的。然而,我又想到一些别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从学术批评网上得知谢泳先生即将赴厦门大学当教授.这确实是知识界和学术界很有得一说的事情.厦门大学文学院的学子们有福了.一帮学人为谢泳先生高兴,同时也纷纷表达对厦门大学由衷的敬意.  相似文献   

4.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教授终于在2007年4月24日,正式同意聘任谢泳先生为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学术批评网2007年4月26日) 谢泳老师是晋中师专英语专业的高才生,迄今最高的行政职务是《黄河》副主编、最高的学术职称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副研究员,被聘为厦门大学的教授实则是谢老师的幸运.  相似文献   

5.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教授终于在2007年4月24日,正式同意聘任谢泳先生为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学术批评网2007年4月26日)  相似文献   

6.
谢泳先生是学界知名人士.如果排除各种非学术因素来考量,谢先生的学术水平是远高于某些具有教授、博导称号的人的。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厦门大学。敢于破除唯学历论的羁绊,聘请谢先生为该校教授。这是令人鼓舞的。接下来。将考验这所大学以及其他教育部直属高校.  相似文献   

7.
谢泳先生新近被厦门大学聘为教授的事,是近几年学术界极少能让我们回味的美好事件之一。我相信这件事值得载人当代学术史。这里面的关键人物,除了当事人谢泳之外,还有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教授、该校文学院院长周宁教授以及玉成此事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尤其是玉圣老友.  相似文献   

8.
从谢泳先生受聘厦门大学教授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泳先生是学界知名人士,如果排除各种非学术因素来考量,谢先生的学术水平是远高于某些具有教授、博导称号的人的.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厦门大学,敢于破除唯学历论的羁绊,聘请谢先生为该校教授,这是令人鼓舞的.  相似文献   

9.
学者风采     
《江淮论坛》2010,(5):F0003-F0003
陈炳辉,男,厦门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现为福建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政治学理论重点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国家学说、民主理论、西方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0.
船山学社诸先生大鉴顷承惠赠学报五册船山先生学术纯粹该博近古所稀而当胡清入主中夏之日投荒榛棘不近腥羶尤与寻常肥遯之士不同今诸先生彰表幽潜足为民族思想史生色非独昌明学术挽救颓风已也编中材料宏富议论正大洵足为治国故者津梁绎读一过敬佩无已续有出版尚希源源赐  相似文献   

11.
首届“长江读书奖”(这里是借用“首届‘长江读书奖’工作室”6月 30日《郑重声明》的“提法” ,下文将对“奖名”作一辨析 )公布以后 ,议论蜂起 ,热闹非凡。攻之者气势如虹 ,批其不公正者有之 ,骂其是丑闻者有之 ,必欲弄个水落石出 ;之者阵法严密 ,公布《工作日志》 ,发表《郑重声明》 ,给出《两点说明》 ,力图还自身清白。看来 ,事关学术规范和社会公正 ,作为读书人 ,你不关心这事真还不行 !其实 ,远在南国的我辈读书人 ,从该奖设立之日到评出之时 ,并没有给予主办者期盼的那种关注。不就是一个香港大老板出了一笔小钱 ,几个读书人搞了个…  相似文献   

12.
从1985年马良春提出建立“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倡导,至今已二十六年。这二十多年里,一方面学术界对于建立现代文学史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达成基本一致认识;另一方面践行者寥寥无几,以至于直到今天,这门学科尚处于筹建阶段。由此可见践行者的重要意义。厦门大学中文系谢泳教授是积极践行者之一。  相似文献   

13.
吕文明 《文史哲》2023,(6):88-96+163-164
“稷下学宫”不是一个历史称谓,它的形成,实际是司马迁将稷下之学定位在齐宣王时期而引发的学术关注,后经历代学者不断考察、记述、议论,逐渐形成学术机构的印象,最后正式出现在郭沫若的《庄子的批判》中。稷下学宫与稷门有关,稷门原是临淄大城南西门,战国时期因为修建小城而被毁弃,“稷门”之名遂沿用至新建的小城西门。稷下学宫与小城是一体规划并一体建造,它既有招揽人才和议论争鸣的功能,又有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实际就是田齐政权重建的诸侯国大学——泮宫。稷下学宫在战国时期的兴建,是田齐政权对齐国养士制度的延续,是对姜太公“尊贤尚功”的国策以及齐桓公“啧室之议”和“庭燎”之礼的继续发展。我们今天从文献和考古发现中所见到的稷下学宫并不能代表稷下之学的全部,它只是稷下之学发展至巅峰时期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专业性社团即学术科技型社团以其专业性、实践性广受学生欢迎。本文在调查研究(以福建五所高校: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为调研对象)的基础上,多角度分析学术科技型学生社团即专业性学生社团实践在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等方面的作用,并探讨将专业性学生社团实践与教学结合起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特点与局限谢泳(山西省作协《黄河》副主编。以下简称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学术格局开始发生变化,10年以后大体上形成今天的格局。我想是不是可以用两句话做一个简单的概括:一是民间产生思想,二是大学维护学术。赵诚(山西省委党校教授。以下简称赵):提出这  相似文献   

16.
《社会科学论坛》2010,(13):F0002-F0002
谢泳,1961年出生,山西榆次人。1983年毕业于山西晋中师范专科学校,后留校任校刊编辑一年;1985年调入山西省作家协会,曾任《批评家》杂志编辑、山西作协文艺理论研究室职员、山西作协《黄河》杂志副主编;2007年5月调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任教。主要从事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20世纪初的学术活动中,提倡"国学"研究与兴办"国学院",成为一时之重要内容,位于东南边陲的厦门大学也领风气之先,于1926年兴办"国学院",但由于经费及相关人事问题,厦门大学国学院创立半年就宣布结束,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件憾事.不过,"国学院"所提倡的学术研究方法、提出的研究计划,奠定了厦门大学相关学科的研究方向,一批后来者结缘"国学院"学风,着眼地域,从民俗、地理、语言、海外交通等方面入手,开创具有厦门大学特点的文科研究传统,使"国学院"余脉悠悠,代有传承.  相似文献   

18.
以“庆贺李锦全教授从事教学科研五十五周年”为契机,中山大学哲学系主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6月10日-11日在广州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香港特区政府文化委员会、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等全国40余个知名学府、学术机构的学者。与会学者主要就“李锦全先生思想研究”展开讨论,对其学术研究的意义作了评定,并以他的…  相似文献   

19.
一韩国磐教授是当代历史学家,1919年农历12月,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的一个(该地现属海安县)贫农家庭,靠学田资助,在家乡读完小学和中学。后考入江苏学院,又转学考进厦门大学历史系,1945年毕业。自1946年秋起到现在,均在厦门大学历史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现并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建国以来,韩教授曾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1957一1966年)。在厦门大学曾兼任马列主义教学小组组长、中国经济史研究室主任、《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学术论坛》编辑组长、校务委员、学术委员等,并担任过厦门市教育工会副主席、福建省第四届政协常委、第五届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  相似文献   

20.
学人发生的两个条件即“一种纯粹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一种为学术而学术的生活方式”。学人之诗的第一重内涵可称之为“诗之新声”。学人之诗的远源在于宋代的“才学诗”或“议论诗” ,其近源则在于晚清民初的“不专宗盛唐”而以“宗宋”为主旨的同光体。同光体诗“喜用冷僻故实”和“寄托遥深”这两个特点 ,恰好分别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为学人之诗奠立了基本范式。学人之诗的第二重内涵可称之为“学之别体” ,即学人之诗是作为其学术之一有机整体而存在的。其表层结构即“诗中有学” ,其深层结构则为“诗中有人” ,由此出发可建构出一种以“学人之诗”为研究对象的微型中国现代思想史。学人之诗不仅从一个深层心理层面再现了中国现代学术的发生过程 ,同时也以一种十分曲折的方式构成了现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