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形成供需互补、产销共进、畅通高效的国内大循环,是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必由之路。根据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商品流通与市场发展相辅相成,而统一大市场是市场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如何全面认识和把握统一大市场的内容和特质,需要从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出发,廓清与之相关的个别关系,以期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面临市场制度和设施建设滞后、商品要素市场分割、政府和市场职能边界模糊等问题,需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调整产业政策、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中国劳动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国家发展战略、经济体制和社会资源分配权利共同影响的结果,历经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和深化期四个阶段。其形成逻辑为:政府判断识别国内外面临的客观环境,选择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国家战略;在国家战略框架下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确立相应的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决定社会资源的分配权利,引发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市场分割模式发生变化。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既有利于探寻影响劳动力配置扭曲的制度性障碍,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从理论上构建劳动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逻辑体系;也有利于挖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逐步释放超大规模经济效应和市场红利,实现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循环。  相似文献   

3.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国家高度重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基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框架分析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内涵,结合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其实现逻辑。研究发现,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内涵包括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两方面,数据要素的开发利用可以提升投资水平、消费水平、供需匹配效率和政府调控能力等,从而实现溢出效应。研究还发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过程中,可以通过干中学不断提高原始数据积累水平、畅通数据流通渠道、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从而实现反馈效应。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实现逻辑包括:非竞争性可以使数据要素实现报酬递增和正反馈循环,是数据要素可以发挥乘数效应的根本原因;规模经济、正外部性、干中学效应和生产力跃迁是数据要素发挥乘数效应的有利条件;低数据质量、隐私负外部性、数据共享机会成本、数据安全保护成本等可能制约数据要素发挥乘数效应。研究表明,要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跨界融合的数据要素应用生态;加强数商生态体系培育,畅通数据要素流通渠道;完善数据要素安全保护制度和公共服务,培育数据安全风险管理产业生态;以效率和公平为目标,完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数字经济相关的业务创新而言,数据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投入品。数据使用过程中的非竞争性、与数据开发工具的互补性及与其他要素的协同性、一定条件下的规模经济和可能存在的范围经济、用途的广泛性等特性,使数据在理论上能够作为一种核心要素。从核心要素理论及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出发,对数据作为一种核心要素的理论逻辑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回应数据作为核心要素的争论,提出支持数据作为核心要素的政策框架设计和具体建议:一是建立数据作为核心要素的审查机构,制定审查标准和构成要件;二是建立数据隐私保护和数据核心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机制;三是深入研究数据价值创造的过程,加快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四是将数据核心要素理论与数据可携带性、互操作性等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协同起来。  相似文献   

5.
数据要素在工业制造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将工业制造作为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重点领域。从理论上看,数据要素在制造业领域的乘数效应发挥,其理论基础是数据化理论、工业互联网理论、数据生态理论、数据驱动决策理论、商业模式创新理论。数据要素赋能制造业,可以从制造业的研发、生产制造与服务能力等流程全面应用数据要素实现,也可以从数据要素为制造业提供模拟、仿真、优化、控制、预测等维度来实现。在政策上,要强化数据文化,推动数据互通、共享、复用;在制造业数据相关的底层技术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出适用制造业数据开发的通用工具;推动算力、算法、存储等相关配套设施与数据要素协同,支持数据要素相关的数据经纪人、数商、交易服务机构等协同发展,建立健全良好的数据生态;推动建设国家制造业数据中心,完善国家、地方、行业、团体的分级体系,对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形成区别化的分级分类制度;强化制造业数据的安全保护标准,引导、推动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加强数据安全自律,完善数据安全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6.
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应从数据要素市场运行的内在机理出发,明确市场运行和发展所需要的各项制度需求并建立系统性的制度框架,嵌入适当的法律调制以促进和保障数据要素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当前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面临制度规则不清晰、交易组织不健全、市场发展不成熟、治理监管不到位的现实困境。需明确数据的权益性质及权益归属原则,加强数据交易基础设施及中介机构的发展建设,健全数据定价和数据交易相关规则制度,维护数据流通利用竞争秩序,落实数据流通利用安全保障,完善数据治理监管机制,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视角为数据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和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3—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可以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且全国市场统一度每增加1单位,乡村振兴指数大约增加0.7423个单位;相较于中西部地区,这种助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加显著。乡村振兴分项检验结果显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可以有效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且对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但对治理有效的影响尚未显现。机制分析发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可以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和农村创业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良性互动则需要运用法治手段摆脱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垄断分割对要素资源流动造成的不良影响。自中共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全国统一大市场”就多次被提及,但是实践中这一系列政策却往往收效甚微。在宪法维度下对央地关系的认识不足和处理不当是造成统一市场构建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使统一大市场的政策真正得以落实,就必须深入挖掘其中的宪法意涵,认真分析政策实施过程中应然和实然的宪法问题,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良性互动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举措。乡村振兴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良性互动意义重大,应深刻把握其基本逻辑、深刻内涵与互动路径。当前,乡村振兴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相同的底层逻辑,都需要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解决贸易壁垒,解决要素畅通受阻、解决市场割裂等问题。因此,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畅通城乡商品要素双向流通,打破市场壁垒;推进乡村优势产业联动供给,激发市场活力;拓展乡村资本数据建设渠道,驱动市场发展;完善乡村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夯实市场基础;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市场效能等多种途径推进乡村振兴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不论是从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看,还是从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实现世界各国共享发展上看,只有建设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才能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等方面的原因,行政性手段和技术性手段应用引致的市场分割、行业壁垒和地区封锁,干扰了要素和产品的市场化配置,导致国内市场整合程度较低,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制度规则和供需结构等制度性和非制度性障碍,抑制了市场的活力,无法满足新发展格局对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建设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阻碍经济循环的行政壁垒、制度壁垒、空间壁垒和结构壁垒,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才能形成互联互通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1.
就技术进步“共性”而言,当前数字技术及其在各产业领域的渗透和融合应用,能够发挥推动分工演进的内生作用,从而蕴含了数字化转型发展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理论逻辑。但从域观经济学角度看,数字经济具有更加独特的垄断形成机制及更容易形成垄断优势等“个性”特征,又会对资源优化配置产生阻碍作用。本文理论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会同时产生竞争强化效应和创新垄断效应,前者有利于推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而后者则具有反向作用。进一步的计量检验证实了上述两种效应同时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数字化转型对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加快建设土地大市场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二元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资源计划配置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城乡土地分割,农村集体土地没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无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征地范围过大导致农民不能平等分享工业化、城市化成果;另一方面,土地资源长期计划配置,导致城乡建设用地分布严重偏离人口分布,城镇建设用地和人均建设用地规模水平较低,城镇建设用地在不同地区和城市之间的配置失衡与利用结构失衡等问题频出。为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土地大市场建设,在产权方面,需全面落实《民法典·物权编》平等保护产权的精神,赋予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权能。在资源配置方式方面,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土地要素配置市场化的精神,加快推进土地的计划管理向市场化配置转变。同时,需正确处理市场决定与政府规划的关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现行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相似文献   

13.
区域市场一体化是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转轨经济中加快市场取向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基于地理本性理论,从空间视角分析区域市场一体化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理论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在区域市场一体化实践中,存在着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不足、区域合作机制虚化、对内开放不足等诸多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的堵点。欧共体(欧盟)、美国和俄国等经验表明,以区域市场一体化推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其关键抓手在于促进区际商品要素资源的充分自由流动,以及建设四通八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在具体策略和路径上,要通过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极化”“扩散”和“联通”,分步骤、分行业、分项目地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4.
加快建设土地大市场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二元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资源计划配置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城乡土地分割,农村集体土地没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无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征地范围过大导致农民不能平等分享工业化、城市化成果;另一方面,土地资源长期计划配置,导致城乡建设用地分布严重偏离人口分布,城镇建设用地和人均建设用地规模水平较低,城镇建设用地在不同地区和城市之间的配置失衡与利用结构失衡等问题频出。为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土地大市场建设,在产权方面,需全面落实《民法典·物权编》平等保护产权的精神,赋予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权能。在资源配置方式方面,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土地要素配置市场化的精神,加快推进土地的计划管理向市场化配置转变。同时,需正确处理市场决定与政府规划的关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现行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相似文献   

15.
16.
从大市场理论出发,分析了广东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具有的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论述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对广东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为未来广东把握优势、实现经济增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参照经典的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范式,通过将数据要素引入生产函数,提出了新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在数据要素驱动下,以数据业为核心的数据部门正不断发展壮大。在这一过程中,数据部门持续吸引传统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和剩余资本进入,与传统的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形成了“新二元经济结构”,正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推动着生产生活的数字化进程。本文还对新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演变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新二元经济结构对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的影响,以及需防范的风险等。  相似文献   

18.
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实现高质量集聚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战略要领。研究结果表明:人才集聚作为各要素集聚的核心,有助于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和区域创新能力,为区域协调发展构筑起关键支撑,从而为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奠定基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确保人才跨区域自由顺畅流动,对于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基础的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遵循“循环为市场经济的本质、畅通为循环的内在要求、开放为内外循环畅通的关键、互促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四个层面的理论逻辑,要求实现四个方向的转变:市场需求战略从以出口市场导向为主转向国内市场需求为主,市场竞争优势从要素低成本优势转向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市场价值增值从以技术引进为主转向科技创新自立为主,市场开放策略从以对外开放为主转向对内和对外开放协同。针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存在的政府职能偏位导致市场根基不稳、市场制度规则和设施等主体建设滞后、创新驱动供给的支撑作用不强、内外开放不协同导致循环动力不足、既有分配格局对市场需求的牵引有限等难点和堵点,应以厘清市场与政府治理边界为基础,促进政府职能向强化法治和监管服务为主转变,健全高标准的统一市场制度规则和设施,推进创新驱动的产业链现代化,构建内外协同的开放体制,并配套完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据新疆历史上所发生过的几次较大规模的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斗争史实,分析并提出了中华民族大一统观念及其形成的向心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统治阶级的开明政策等是新疆统一于祖国的历史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