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多变的国际体系,加之中国自身的实力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使得国家利益的界定和外交战略的定位十分困难。正确区分中国的核心利益、重要利益、一般利益和无关紧要的利益,是中国外交战略定位的前提。以国家实力为基础,中国的外交战略定位应该坚持:中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三。以亚太地区大国为基轴,进可由地区政治对国际政治、世界政治发挥有力影响,退可以稳定国内政治,形成国家政治、地区政治、国际政治和世界政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自国际气候谈判伊始,气候问题就开始进入美欧跨大西洋关系框架,并逐步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议题。当前,美欧在气候问题上合作意愿强烈、互动频繁,并在机制建构和具体政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战略认知、应对举措及价值取向的相似性为双方合作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重塑美欧领导地位、掌握国际碳规则制定的主动权及占据未来低碳经济发展制高点是双方合作的国际战略动因。当然,双方在一些议题上的分歧也影响了合作的进一步深化。美欧跨大西洋气候合作无疑带有应对中国“战略挑战”的深刻意蕴,必将对中国的气候政策和发展空间以及气候外交产生重要影响。为此,中国要充分认识和利用美欧在气候政策上的差异与分歧,分别处理好与双方的合作与博弈关系;积极参与国际碳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增强在国际碳市场的话语权;拓宽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和低碳技术创新,加强国家绿色战略自主性。  相似文献   

3.
<正>出版信息:时事出版社,2017年12月内容简介:首脑外交是由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出面参与和处理对外事务的外交方式。随着国际格局多极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首脑外交因其政治级别高、效果显著、影响重大等特点,作用日益突显,并且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首脑外交已成为当今中国外交中最活跃的外交形式之一,是中非关系深入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了中非关系的务实发展。本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把握世界大势的前提下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为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奠定了总体布局。不过,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也面临着现实的外交话语挑战,即话语权不足、传播能力较弱、国际认知错位、西方国家依旧主导着国际话语体系等困境。但是,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局势的多元化发展,也为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机遇。因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布局下,通过坚持中国模式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来不断完善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大外交”是邓小平外交思想内容和特征的总括。从主体上看,“大外交”包括以国家(政府)外交为主体的政党外交、首脑外交、民间外交等;从对象上看,“大外交”包括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和国际组织等;从内容上看,“大外交”包括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等。邓小平“大外交”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外交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碳中和碳达峰战略目标下,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如何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基于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申请数据,探讨了现阶段绿色金融发展是否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实证研究表明,区域绿色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提高,且该促进作用在股权类型上具有异质性。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各项研究假说仍然成立。研究建议,企业应积极完善自身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充分发挥区域绿色金融在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助力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所谓中国安全外交,是指国家以和平的手段为了确保其具有免受各种干扰、侵蚀、威胁和颠覆的状态和能力而开展的各项外交活动。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和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向好,特别是全球化导致世界各国利益日益交融的背景下,中国适时开展安全外交,对于化解中国威胁论、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中国积极开展彰显中国安全观、参与和推动国际安全合作机制的完善、参与和推动反恐怖主义等安全外交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碳中和目标对电网物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网物资绿色供应商评价管理则成为电网企业物资管理工作优化及电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分析了双碳背景下电网物资绿色供应商精准画像刻画的方法,设计了基于OSM模型的电网物资绿色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电网物资绿色供应商评价的模糊TOPSIS模型,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提出了强化电网企业绿色供应商管理的策略建议,为碳中和背景下电网物资绿色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后,中国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首脑外交也随之活跃起来。本文运用描述性定量分析方法,利用可获得的数据,探讨邓小平时期首脑外交所呈现的变化趋势。通过对首脑互访在历史频数分布、地区分布和国家分布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邓小平时期首脑外交在数量上比改革开放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其中,亚洲始终是中国外交的重点,欧洲(特别是西欧)在中国总体外交布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与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国家的首脑互访稳步增长。总体来看,邓小平时期中国的首脑外交得到了恢复并初步显现出全方位的迹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议程设置、外交决策、国家形象等方面探讨了国际新闻的政治功能.作者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新闻是政府、媒介和公众议程设置的对象和工具,是外交决策的重要信息源之一,也有助于外交决策的透明化和国家形象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面临诸多不利条件和巨大挑战下,中国毅然决然作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承诺,彰显为推进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出的巨大努力;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求中国经济系统必须进行彻底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针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引发能源体系的革命性变革进行了分析,并分领域阐述了碳中和目标如何"倒逼"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型;同时,对处理好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的辩证关系、发挥碳减排与污染治理的协同效应、实现碳中和与提升产业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对促进中国经济系统根本性变革,为确保如期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政策设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发展的主题,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大国担当和责任,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布了碳中和的雄心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对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探索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从中国实际国情和碳减排目标出发,通过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得出中国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能源高质量发展面临着能源需求总量和CO2排放量将继续增加、能源结构转型更加困难等挑战;但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会倒逼能源高质量发展,抢占技术制高点,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从碳中和的定义和目标出发,发现实现碳中和目标意味着要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化石能源占比和单位化石能源碳排放量,增加森林碳汇和发展CCS(含CCUS)。在此基础上,提出碳中和背景下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三大显性途径,即节能提效、优化能源结构和技术创新;以及一大隐性途径,即思想观念创新。对于全球来讲,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去应对,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同时,针对性地提出,应加强顶层设计,出台面向2030年和2060年两大节点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国家行动方案》;围绕技术链和产业链,识别出关键核心技术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并加强示范工程建设与推广应用;针对同种类别废物治理的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未来碳减排与“三废”协同治理将是大势所趋,建议深入探索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是随着世界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大背景下,在批判资本主义基础上.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反恩而逐步形成的一种政治思潮。生态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生态、外交等方面提出了旗帜鲜明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结合自身实际,借鉴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观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4个层面着手进行,探索建立合理的发展路径,从而推动生态文明战略的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14.
"首脑外交"在国际危机处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成功解决堪称是通过首脑外交处理危机的典范.这种作法对当代国际社会处理重大国际危机与缓和地区紧张局势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文化领域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是十九大报告对人文交流提出的要求.构建一个完善的文化外交法律体系是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美国文化外交已经开展一百余年,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文化外交法律体系.这一在现实主义思想影响下的法律体系,一方面体现文化外交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明确目标,确立了政府在文化外交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自由主义思潮下美国社会对政府干预文化事务的不信任,促使国会通过立法限制政府直接参与文化外交.政府幕后搭台、非政府组织前台唱戏,成为法律规约下美国文化外交的显著特点.研究作为文化外交机制重要组成部分的美国文化外交立法及其思想根源,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法律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能源消耗的不断加快,石油工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与挑战,石油逐渐演变为一种政治博弈手段。新时期,中国、美国、日本三国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石油外交博弈问题。中国要想在国际能源博弈中生存,必须以本国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在外交方面积极互动,寻找各个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点,以期"双赢"。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国际政治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国际政治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国际政治战略思想的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和国际背景,其基本内涵具有时代特色,并有其自身的特点.邓小平国际政治战略思想是当代中国增强综合国力、参与国际事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外交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变化,全球治理体系的存续和重构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的聚焦点。特朗普主政后,凭借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超然”地位,肆意退出多边条约和国际组织,“退出主义”是其在“绝对霸权”减弱背景下作出的外交战略选择,延续美国“孤立主义”历史传统,暴露了“美国优先”的国家思维。从长时间轴来看,美国外交收缩必然会使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不断丧失。与此同时,中国可能会迎来全球治理体系重新建构的机会,助力全球治理体系从“竞争型”转向“合作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体现,也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税收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在我国推进“双碳”目标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既能用税收优惠方式吸引全社会参加低碳行动,又能推动高碳排放主体变化,化解低碳发展难题,从而成功实现各自的双碳目标。但我国现行税收体系在推进碳减排中仍存在税收政策激励性不够、推动作用有限、约束力不强等问题。为了助力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我国应在借鉴国际碳税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完善碳定价机制、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充分释放绿色效应,推动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相似文献   

20.
在中美战略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南海地区成为美国遏制打压中国的一个重要场域。美国智库以威胁叙事的方式渲染中国南海维权行动的“侵略性”,指责中国破坏了地区安全与稳定,同时刻意放大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中的某些矛盾,借此推动美国在南海的地区存在,甚至否认中国相关权利主张的合法性,并极力为美国如何约制中国的行为出谋划策。这些智库还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展示和传播自身观点,旨在为美国介入南海问题铺垫舆论环境。作为美国政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智库已成为其开展对华话语叙事、维系国际话语权力的政策工具,对此中国必须高度警惕、充分认知并争取有效反制,以切实维护包括南海在内的国家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