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口支援新疆是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一项战略决策,教育援疆是对口援疆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边疆地区发展稳定与民族地区人才培养。通过对1999—2022年湖北省教育对口援疆数据的研究发现,湖北省教育援疆呈现出由“输血式”援疆向“造血式”援疆和“活血式”援疆演进特征,变革的动力由单纯的外部注入变为内外双向发力,工作机制由散点突进变为协同并进。创新举措主要有:支持援疆名校办分校、注重并鼓励结对帮扶、加快工作制度化进程、多点全学段“组团式”援疆、组织层面加强驱动、理顺援受方对口关系、选优配强援疆教师等。未来,湖北省教育援疆应在引领智力援疆、推动科技援疆、拓展就业援疆、助力产业援疆和实施文化润疆等领域全面发挥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新疆少数民族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计划的实施是新一轮智力援疆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在大量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长期集中培训过程中,探索增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性的深层机制,是引导各民族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提高智力援疆成效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采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分析1997年至今对口援疆工作的重点转移变化,结果表明:援建的重点由单一的干部援疆过渡到干部援助与经济援助相结合,进一步扩展到经济、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大范围援助,继而转变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技术、资金、科技等全方位对口支援;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全疆85个县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分类,针对每一个类型县市都有相应的援助方式、援建的重点方向,突出了援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可持续性.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援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教育援疆政策是实现中央治疆方略和推进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检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援疆政策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教育援疆政策的演变脉络大体分为探索期、发展期、蓬勃期三大阶段;政策嬗变路径呈现从“依赖——突破”的特征;在动力机制上,政策自我学习机制、外界经验的示范效应、多元行动者的博弈的动力机制推动教育援疆政策的延续与改革。展望未来,教育援疆政策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教育援疆政策体系;体现价值多元,优化教育援疆的政策导向;协同共治,形成教育援疆的政策新合力。  相似文献   

5.
积极探索和研究产业援疆模式,有助于实现东西部经济合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疆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该文基于对口支援政策,总结和借鉴了内地省份飞地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结合新疆区情,根据产业援疆中的政府作用和资金特点,认为江苏模式、中石化模式、广东模式、山东模式四种较为成功、典型的产业援疆模式及其适用领域,可作为产业援疆借鉴与选择的路径模式,并从产业援疆的市场主体、转移动力、政策体系、运行机制、园区开放等方面就提升产业援疆模式的效率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援疆工作是具体落实中央新时期新疆工作任务的重大措施,是促进新疆医疗卫生事业新模式的新探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受援单位,经过几年的实践,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就该院在援疆工作的管理和实践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7.
推动建立新疆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对于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外援经济力量已深度嵌入于新疆各受援地传统社会结构中,但是,随着以"产业援疆"为重心的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全面铺开,援疆过程中的社会效益建设滞后问题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日益突显。今后援疆省市应着力推动新疆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建设,将社会嵌入、文化嵌入作为新疆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社会动员和资源整合方式促进社会嵌入,使他们由援疆的旁观者、边缘参与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不断增强援疆工作中的主体意识,适应新的社会关系网络,全面推动受援地各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的建设,以取得综合援助效益为目标,改变以往援疆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重视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短期见效项目,回避周期长、见效慢的综合性社会建设项目;现代文化宣传教育推进力度不足,缺少中华优秀思想文化产品与民族文化有机融合的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口援疆工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有利资源支撑。本文以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发展为研究背景,通过实践教学研究分析,有效针对无人机专业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性建议,包括深化专业建设、实训室建设、教学模式、实训课程改革创新以及指导学生比赛等方面。强化课程模式创新是实现教学效果的基础,本教学团队尝试多方位、多渠道、多类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以新的课程开发理念、新的资源融合方式、新的教学内容融入方式、新的实践教学开展模式,逐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深层次发展,更好做到对口援疆支教背景下的“互相促进,互相帮扶”作用,共同实现相关课程建设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9.
"校地党建共建模式"是新形势下加强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创地方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新局面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对于创新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活动机制和活力,促进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合力的形成,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新平台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利用校地党建共建模式的积极作用,绍兴文理学院大力探索地方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地方企业、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之间的共建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一些工作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新疆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之一,是认真做好国家和地方相关制度、法律法规的顶层设计,这是治疆过程中强本固基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国家治疆、稳疆、建疆的重大战略需求,这样才能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方针。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必须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智理的彻底转变,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要基础,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在"安民"与"和众"两个方面构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采取因族、因时、因地和因事制宜的方法,化解矛盾、加强沟通、消除偏见、消解隔阂、提倡信任、倡导尊重、包容差异、增进团结、促进和睦的实际工作,及时处理各种问题,实现新疆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作为上海市第四批援疆干部被组织安排在新疆乌什县第二中学任副校长,全面负责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参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联体建设的12家成员单位的145份医护人员问卷调查数据,对比接受“组团式”援疆模式成员单位和其他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医护人员对医联体的知晓度和满意度。结果表明,“组团式”援疆受援单位的医护人员对于医联体的了解程度、参与度高于其他医联体成员单位(P<0.05),且“组团式”援疆可提升医护人员对医联体的满意程度(P<0.05)。未来可以通过参考“组团式”援疆的“院包科”“传帮带”“师带徒”等工作模式,探索医联体推行的优质经验,促进医护人员对医联体的参与和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以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培养青年教师的具体做法为例,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青年教师培养是新时期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操作模式,以青年教师培养为先导,推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新疆普通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内地岗前培训工作,是落实中央新一轮对口援疆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充分认识新疆学员培训的战略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既教书又教人;明确培训目标,因人施教,确保学有收获;对接就业岗位,理论联系实际,让他们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用处;讲究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组织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援疆省市培养计划”是为新疆培养基层人才,培养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独特的教学管理模式,对此开展探索实践研究,将为新疆普通高校毕业生培养工作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新疆的伟大实践。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党中央提出了新的治疆方略“二十字方针”。文章认为,依法治疆,保障民族团结进步的法治环境;团结稳疆,培育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条件;文化润疆,铸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纽带;富民兴疆,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长期建疆,深耕民族团结进步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化润疆是党中央治疆方略在新时代的丰富与发展。作为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文化润疆具有提升理论自觉、助推实践自觉和促进主体自觉的意义。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把文化润疆打造成团结和凝聚新疆各族人民的铸魂工程,就要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构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机制,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新疆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思想引领和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8.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入党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做好发展青年教师入党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本简要阐述了做好发展青年教师入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当前在高校发展青年教师入党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保兵 《金陵瞭望》2011,(16):40-41
深入开展机关与社区结对共建、结对帮扶“双结对”活动.既是加强基层法院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基层法院落实司法为民要求、延伸审判职能的实际行动。近年来,我院坚持以党建带共建.以“牵手”行动为引领.紧密结合法院工作特点.积极主动地组织开展“双结对”活动。  相似文献   

20.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项重大举措。党的正确领导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切实加强后勤基层党建工作,是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