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学者在谈论排除是时效制度时,一般使用举证时效或举证时限这一概念,其内容过于狭窄,文章将尝试使用排除时效这一概念。排除时效所排除的内容既包括迟到的证据,也包括迟到的主张。传统上,大陆法系通常采用审理中的排除时效,近些年来为了解决诉讼迟延,开始开始借鉴英美法系可的审前排除时效。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者在谈论排除时效制度时,一般使用举证时效或举证时限这一概念,其内容过于狭窄,文章将尝试使用排除时效这一概念。排除时效所排除的内容既包括迟到的证据,也包括迟到的主张。传统上,大陆法系通常采用审理中的排除时效,近些年来为了解决诉讼迟延,开始借鉴英美法系中的审前排除时效。传统意义的排除时效与现代意义的排除时效是与连续审理和集中审理两种审理模式相对应的。排除时效体现了诉讼效率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将会与实体公正发生冲突。在我国确立排除时效制度将会遇到“客观真实”的司法指导原则、连续审理的审理模式和复审程序性质等方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应培礼 《南都学坛》2009,29(3):90-94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的日趋多样化和复杂性,"集中审理、指定管辖"模式逐渐显露其弊端和不足。同时,社会上要求全面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呼声日渐高涨,因此,改革现行指定管辖体制、建立少年法院已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根据刑事审判集中审理原则,刑事案件的审判应当不间断地持续进行直到审理完毕。这一原则必须与其他诉讼原则相联结,才能实现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的双重价值目标。同时,还应当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以真正贯彻和落实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改革和完善,是现代审判方式改革不可或缺的课题。笔者解析了我国现行审前程序的弊端,提出必须在集中审理主义下以及以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的模式下,借鉴美国特有的审前程序,实现审前传统程序的变革,构建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基础的我国独特的审前程序,才能彰显审前程序高效诉讼、程序正义、化解纠纷的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6.
任何理论上的探讨都是为了给实践提供支持。对集中审理原则所做的一系列研究,无非也是希望能给我国当前正如火如荼进行的民事诉讼改革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支持。因此,本文通过对集中审理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地位分析,结合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与实务的现状,探讨民事诉讼程序,企图从集中审理原则的视角对我国几项具体的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一点看法,包括审前程序的重构,庭审更新制度和当庭判决制度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各国以集中审理原则为目标所进行的民事案件审理制度改革的强化,相关理论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为实现集中审理,有必要课予当事人协力迅速进行诉讼之义务,促使当事人将其所掌握的事实、证据及相关诉讼资料,尽可能于诉讼程序较前阶段提出。我国对于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的分析和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在国内诸多民事诉讼相关著作与论述中,虽偶有涉及,却始终缺乏系统性阐述,文章将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争点整理程序的雏形,这种程序适用于所有“需要开庭审理的”案件,以当事人的诉答意见、证据交换、庭前会议等手段为依托,以整理“案件事实及相应法律问题”为己任,以为法庭审理提供主线为目标。可以说,争点整理程序已然成为“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该程序仍面临着一系列困境。未来,应该以协同主义为根本理念对法官及当事人的权责进行重新分配,明确“争点整理——开庭整理”的两阶段诉讼构造,将“有理性”审查引入诉答文书,并对诉答文书进行扩张式改造,同时完善证据交换规则与庭前会议制度的缺漏之处,配合以攻击防御方法逾期提出的制裁措施,最终实现案多人少背景下诉讼效率与裁判品质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现在学报界流行的“高校学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学报稿件不能逆审”、“质量面前人人平等”三个定论提出质疑,认为:高校学报应主要反映本校科研的最高成果,促进本校的科学研究;学报的稿件是可以逆审的;质量面前人人平等作为约束编辑人员不徇私情的道德规范是可以的,但若将其具体化,不考虑稿件的实际情况而一味要求人人平等则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0.
直接言词原则是直接审理原则和言词审理原则的统称.直接原则强调审理案件时法官的亲历性,而言词原则强调陈述方式的口头性.这两项原则符合诉讼运行的规律,有利于发现事实真相、提高诉讼效率,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故民事诉讼法应当在贯彻直接言词原则的同时,对于某些适合于间接审理和书面审理的例外情形作出规定,并对实践中某些违背直接言词原则的行为予以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涉网纠纷呈井喷式增长,互联网法院以其专业优势成为重要的权利救济方式。然而,互联网法院以追求诉讼效率作为首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违悖传统司法所注重的程序公正价值,而现行适用的普通民事诉讼机制无法有效平衡两者价值之间的冲突。集中审理机制充实审前准备程序并促进案件分流,最终实现开庭审理的集中高效,有效配置程序保障的公正价值以及高效诉讼的效率价值,较契合互联网法院诉讼程序的改革需求。互联网法院如果引进该审理机制,具体程序构造要求包括诉讼主体的协同促进诉讼、争议焦点的充分有效整理以及审前和庭审阶段的清晰界定。相较普通诉讼,互联网法院推行集中审理机制存在较小的改革障碍,可形成独树一帜的互联网法院集中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集中审理模式已成为各国建构民事诉讼审理方式所共同追求的目标,它要求所有审判核心事务均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否则必将陷入多次“非正式化庭审”的窠臼之中,这便意味着在审前阶段需进行充分的准备。法官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及司法裁断之上,逐步改变事无巨细的审判环节“守夜人”角色。以法官助理为代表的司法辅助人员,在法官的指挥和授权之下处理非审判核心事务,发现诉讼瑕疵,在庭审期日到来之前明确两造争议焦点,指导证据整理及交换,促使开庭条件的达成,为法官“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中审前准备程序立法及实践的经验与教训 ;阐述了重构审前准备程序的若干法理思考 ;对如何重构审前准备程序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民事诉讼程序一般采用口头辩论的审理方式,而口头辩论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则即实行口头主义,又被称为口头审理主义。在口头审理下,当事人双方必须以口头方式在法官面前进行辩论,法官进行证据调查也应当以口头方式进行。口头主义有利于直接原则与公开原则的贯彻实施,但是也存在其固有的弊端。文章以现行日本新民事诉讼法为基础,简要介绍了口头审理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刑事案件分案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对以一份起诉书(自诉状)指控的没有关联性的数个被告人犯罪的案件,或者数个被告人的犯罪虽有关联性但不宜进行合并审理的案件,将其中部分被告人的犯罪运用另外一个或者数个审理程序分别进行审理的一项刑事审判制度。由于我国法律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分案审理,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对一份起诉书(自诉状)指控没有关联性的数个被告人的案件进行并案审理,导致出现功能障碍、程序牵连、诉权制约等弊端。在现有法律框架内,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分案审理的条件,对提起公诉的没有关联性的数个被告人间的若干犯罪行为,采取制作数份判决的方式实现分案审理。对自诉案件,可说服自诉人按照法院建议提起自诉,或者裁定驳回。  相似文献   

16.
德波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进入景观的社会,这种景观或景观社会有三种形式 :集中的景观、弥散的景观和综合的景观.德波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转型做出的这一基本判断深刻而独到,并被网络社会的崛起再度证实.  相似文献   

17.
对外贸易流向有集中化与多元化之分,可根据国情合理选择、搭配。中国是非均衡发展的发展中大国,产业结构复杂,应以“多元基础上的集中”为自己的外贸战略。对现有外贸流向适当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8.
新《民事诉讼法》第56条第三款增加了民事诉讼第三人的一种权利救济方式——第三人撤销之诉,旨在进一步对第三人的权利进行保障。但由于只有一条简单的法律规定,没有具体的程序与配套制度,对于案件依何种审理程序进行审理问题、原裁判文书是否中止执行、它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重合关系如何协调等问题均未提及,这不仅令法官无法操作、也让律师实务界感到困惑,这一规定在实际审判工作中难以达到立法者预期的效果。同时考虑到第三人撤销之诉对已决判决的既判力的冲击与影响,必须慎重建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审理程序与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9.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党内民主是党内集中的前提和基础 ,党内集中是党内民主的重要保障。坚持和维护民主集中制 ,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 ,使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