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EXCEL中用VBA计算基尼系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的最主要统计指标,应用非常广泛.但其运算相当繁琐.单独利用EXCEL计算费时又费力.作者在充分理解基尼系数内涵和应用的基础上,利用EXCEL的宏语言VBA编写宏程序,轻松实现基尼系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2.
关于基尼系数计算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收入分配状况或对社会财富占有状况的经济发展指标。本世纪初,奥地利统计学家M.Lorrenz首先提出了一个用以描述收入或财富分配不均等程度的曲线,即洛伦茨曲线。之后,意大利统计学家C.Gini又以Lorrenz曲线的图形作为基础,构造了一个用以衡量收入或财富分配不均等程度的测度指标,即基尼系数。以G来表示,基尼系数具有如下性质;G∈[0,1];当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G=0,当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时,G=1。  相似文献   

3.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中国基尼系数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一国居民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统计分析工具.文章总结和回顾了基尼系数的各种算法,在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前提下,既考虑城乡收入之间的差异性又兼顾二者的相关性,结合中国经济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探究适合中国实际的基尼系数计算方式.  相似文献   

4.
基尼系数计算中统计分组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尼系数的计算与统计分组密切相关,本文通过统计分组对基尼系数的影响分析,探讨了基尼系数计算中“七类分组法”的科学性及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社会经济系统拟合类比热力学系统,通过探求玻尔兹曼系统的基尼系数达到探求社会经济系统基尼系数理论最佳值的目的.依据基尼系数的定义,直接利用玻尔兹曼统计的分布函数并借助Matlab软件,计算得到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这一结果与现有讨论得到的值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6.
7.
EXCEL下基尼系数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技 《浙江统计》2008,(6):41-43
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差异程度的指标,也是国际上通常用来衡量收入差异程度的一个重要统计分析指标。一直以来,尽管很多人都知道基尼系数的大致含义和主要用途,但由于基尼系数计算比较复杂,而且在相关教材和资料中难以找到非常有效的计算方法,使得很多人在计算基尼系数方面存在一些技术障碍和困难,大大地影响了基尼系数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尼系数是一个综合度较高的收入分配状况指数,它可以对总收入的差异在不同分项收人之间进行分解分析。本文先由洛伦兹曲线推出一个直欢.实用的基尼系数测算公式;再以湖北省统计局1997年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为例,介绍如何在Excel中一步步求得基尼系数;然后讨论基尼系数在统计软件Intercooled Siata5.0(以下简称Stata)中的编程;最后介绍基尼系数的一种分解公式及利用Excel和Stata程序进行测算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习明  洪兴建 《统计与决策》2007,(21):161-162
基尼系数是测度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指标,而基尼系数常用的计算方法均比较繁琐。本文给出并证明了一种较简捷的计算方法,即基尼系数的协方差公式,该方法可以直接利用Excel等软件进行计算。利用该公式,本文对2003年和2004年中国居民收入分布的基尼系数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尼系数的年所得12万以上纳税申报评估方法,通过拟合求得的洛伦茨曲线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各项数据,基于"人数满意度"和"收入满意度"两个指标对各地方年所得12万以上纳税申报情况进行了评估并给出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外各种聚类算法数以千百计,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聚类算法构成要素的分类框架,进行了文献综述,并指出了四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2.
准确把握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对拟定我国区域能源差异性政策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根据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应用空间统计方法,对2004-2014年间我国省际能源利用效率展开空间自相关性以及集群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呈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空间自相关现象更为明显,省域能源效率空间集群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很难脱离原先的集群,结合能源资源、经济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对不同省份能源效率聚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一统筹、二区别、三重点”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础设施对县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计量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性模型下的研究大都肯定基础设施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促进作用。放宽线性模型假设,以1 183个县域为样本构建空间Durbin模型,检验基础设施对县域TFP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实体性基础设施(城市化建设和通讯)弱化了所在县域TFP,对毗邻县域TFP没有产生显著的溢出作用;社会性基础设施(教育和金融服务)提升了所在县域TFP,但对毗邻县域TFP产生了显著的负向溢出。一方面说明实体性基础设施会加剧城市对县域的空间剥夺,另一方面又说明县域间对金融信贷和人力资源的空间争夺。因此,在将基础设施投资作为反经济周期政策工具时应更为谨慎。  相似文献   

14.
采用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中国工业TFP,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就FDI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工业TFP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FDI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FDI对工业TFP的影响既作用在区域内,也作用在区域间。FDI与本地区及相邻地区的TFP、技术进步显著正相关,且间接效应远大于直接效应;FDI与本地区技术效率改进显著正相关,与相邻地区技术效率改进负相关,且间接效应远小于直接效应。建议进一步加大FDI的引资力度,加强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FDI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5.
使用知识资本模型引入跨区域知识溢出的空间计量变量,研究省际知识溢出对各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将研究对象由公司或企业视角转换到区域视角,分析中国省域间知识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利用Christensen定义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度量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以此为因变量,描述每个区域将实际资本与劳动力转化为产出的效率。解释变量为区域内部与外部的知识资本,其中外部知识资本反映了区域间知识溢出效应的贡献。研究中使用1998—2012年31个省份数据,区域知识资本的度量由专利指标构成。通过考虑区域间的个体异质性和区域相邻导致的空间自相关,使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知识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资本对区域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存在显著影响,同时从一个新的空间维度分析了地理接近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虽然关于行业维度的研究大都认为FDI在发展中国家产生了显著技术溢出效应,但却忽略了FDI 在空间维度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因此,引入样本截面区位信息,构建空间Durbin模型,实证检验FDI对中国Malmquist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FDI在区域内产生了正向溢出、在区域间产生了负向溢出,FDI空间溢出总效应弱化了全要素生产率;FDI溢出的空间辐射能力有限,仅对距离非常近的一阶邻域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基于状态空间理论的隐性变量和潜在产出模型对武汉1979~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测算,分析了影响武汉经济增长的因素。认为技术进步是武汉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其次是要素投入,能力实现改善的贡献最低。  相似文献   

18.
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构建具备时变截距项和时变斜率参数的随机趋势模型,采用卡尔曼滤波和卡尔曼平滑算法估计模型参数,并运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分解方法分析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来源,识别全要要生产率变动、资本和中间投入要素积累效应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和中间投入的一阶斜率参数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且中间投入的一阶斜率参数远高于资本投入,各省中间投入要素积累效应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远高于资本投入要素积累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相对重要性强于资本要素积累效应;由于资本和中间投入一阶系数显著时变上升,资本和中间投入的技术进步偏离成为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重要来源,且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B-样条基底展开的曲线聚类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近年来函数型数据分析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曲线的聚类分析方法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给出一种曲线聚类的方法:以L2距离作为亲疏程度的度量,在B样条基底函数展开表述下,将曲线本身信息、曲线变化信息引入聚类算法构建,并实现了曲线聚类与传统多元统计聚类方法的对接.作为应用,以城乡收入函数聚类实例验证了该曲线聚类方法,结果表明,在引入曲线变化信息的情况下,比仅考虑曲线本身信息能够取得更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0,(12):93-102
基于带有潜在门限变量的时变系数向量自回归(LT-TVP-VAR)模型,创新性地运用高维计算优势,从供给视角出发实证检验了不同时期中国税制结构对供给要素的时变影响效应,探索税制结构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机制。研究发现:税制结构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劳动力水平产生了正向影响,对技术进步产生了负向影响;在不同时期,税制结构对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水平的作用效果较强,而对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作用效果较弱;税制结构只能引起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的短期波动,并未产生长期作用,而对劳动力水平在短期和长期内均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为政府相关部门合理优化税制结构提供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